乡野村居中发现爱的真实模样
日期:2021-02-20 15:07:37静之湖大房子里的赵先生夫妇有一双好眼神
他们像梭罗一样
在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猎犬”“栗色马”和“斑鸠”
那就是他们所钟爱的书籍、古董
自己的菜园和逃离工作后悠闲的生活……
赵先生,1970年生,北京人。2008年时,夫妻二人放弃外企优越的工作条件,入住静之湖度假别墅区,赵先生爱好收藏古董、书籍、围棋。
对于赵先生夫妇来说,北京的城市生活让他们感觉太过拥挤,他们想从城市逃离出来,居住到郊区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一栋有缘份的房子
走近这栋乡村别墅,大院子有一畦很大的菜地,肥大的白菜绿油油很喜人。温婉素净的赵太太说超市里的菜吃着不放心,受到对农艺的夸奖后,赵太太略带一丝尴尬的说到其实是附近的老乡帮着打理的。时值深秋,院子里的柿子果实落到地上,赵先生说,这柿子树啊一年一个样,去年结果特别多,今年反倒少了,像人一样,你不伺候好它就闹情绪。
赵先生的别墅,因为建造有些年头所以看着有些旧了,墙面有些斑驳,跟那些矗立在城市里守卫森严的别墅不同,它从外观上更接近“房子”,而与所谓的“别墅”稍显距离。房子的正门很小,进去以后,一种旧式的美式田园风情扑面而来。木头的颜色是深沉的,书架显得老旧。阳光刚好穿过正对着院子的玻璃门,洒在花布沙发上,安静又温暖。
静之湖的这栋乡村别墅装修完成时,赵先生还只是一个与这个房子毫无关系的人。他没有经历过这栋房子的设计、装修过程,但是当第一任主人想要卖掉这栋房子时,机缘巧合,设计师刘磊认识了赵先生夫妇。买下了这栋房子后,屋内所有硬装未作任何大的改动。而就在此前,他正在考虑是否移民。
对于赵先生夫妇来说,移民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北京的城市生活让他们感觉太过拥挤,看了静之湖的房子之后,他们相信这个地方可以从城市的拥挤中逃离出来。
伺弄院子里的菜园子,赵太太乐在其中
“各色”的赵先生
2007年,赵先生 37岁,入住静之湖这个度假别墅区时,200户的小区内只有很少的几个长住户。一开始他们望京、郊区两头住,但是两头住最令人头疼的是所有的东西都要准备两份,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不方便之后,夫妇二人彻底把静之湖当成了第一居所。说起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赵先生归结为自己较多受到了国外的影响。
如今越来越多的北京人选择了住到相对安静偏远的郊区,但在 2008年时很少有人这样做。赵先生用“各色”来评价自己。他的“各色”不仅仅表现在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上,从毕业到工作,他一直是一个“各色”的人。
在外企工作的 15年时间里,他大概有 7年时间没有上过班,总是工作一年就出去旅行,他自我评价道:“我有一种小富即安的思想,其实外国人都是这样的,但在大多数中国人看来可能有点不正常。”
三面墙的故事
静之湖的房子在装修之初从结构上进行了非常大的改变,如今与厨房连接的餐厅当初是一个车库,与玄关和客厅相连的两个门洞当初都是墙壁,赵先生对设计师刘磊笑侃:“实际上你就干了一件事——把这三面墙打通了,这是最关键的”。
赵先生的房子,实用性和装饰性都兼顾到了。配饰基本保持了与原有空间设计风格的统一,原来空白的门头赵先生添置了一块刻有“读书乐”三字的木雕,这块木雕是夫妇二人去安徽宏村旅行时看到的,因为做工精巧也被当成藏品收藏了,这块木雕就是壁橱上一排排书最好的诠释。
客厅中央放置着一个很大的桌子,桌子上摆着一摞摞的书。赵先生说:“这个桌子是明代的,大概有 300多年了。”
在别墅中住久了,赵先生对于别墅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认知:“我对别墅的认知是山和水,而不是农村的二层小楼,那不是我的定义。”
与最喧嚣处保持一定的距离,
反而看得更清,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谈及目前的状态,赵先生说他还不能算是隐居,如果不能把手机和电脑扔了,现代人很难做到隐居。虽然向往诗意的田园生活,但是对他们夫妻来说又无法完全离开城市,父母亲人还生活在都市需要他们照料,他的收藏爱好也只有在发达的一线城市才能实现,这些都决定了他无法脱离北京。无法离开城市,但是可以与城市保持一定的距离。
37岁,一个从而立向不惑过渡的阶段,在住进这栋乡村别墅之前赵先生夫妇也觉得这种别墅的生活和居住距离他们很远,小区的物业看着他们甚至都觉得不像业主,因为太年轻了。刚住进这栋房子,夫妻两个觉得生活就像一下子上了好几个台阶。“有种穷人乍富的感觉,就像进了宫殿,兴奋和新奇”,夫妇二人笑谈。
住进静之湖之后,他们的生活变得简单起来,安静地生活、研习书籍和古董物件、种菜做饭,天气好的时候出去打打球;对物质有限的追求、有度的欲望、有趣的个人爱好,所有的正能量综合起来使得这个乡村别墅变得生机勃勃。他觉得“自己虽然没有很多钱,但是过的却是好日子。”
赵先生称现在的自己——边缘人,与大多数同龄人相比,处于这种半退休状态的几乎没有,就算是处于同样状态,那些人大多数也已功成名就,有强大的财富实力了。而他和太太乐于做这所谓的“边缘人”——与最喧嚣处保持一定的距离,反而看得更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他们想在最好的年华过最好的生活
古董与书
2008年不工作以后赵先生逐渐有了“收藏”这个爱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收藏是一个有闲又有钱的爱好。
他喜欢收藏古董,但是却不愿意从古董上挣钱,因为他是纯粹的喜欢。比如家里客厅摆着的一尊乾隆时期的法华,全世界只有这一尊,如果卖了就很难再找到第二件了。
刚开始喜欢的时候也会为买不起好东西而懊恼,但后来他意识到收藏并非是高价=高品,“首先你要有好的心态,这会让你静下心来储备扎实的知识,慢慢的你的品位自然就不俗了,好东西就离你不远了。剩下是钱的问题,能承受多少你就选择什么样的东西,勉强不得。真正的收藏,不见得是热门,重要的还是你喜欢这个东西与否。”
当屋子里再也没有更多的地方安置古董以后,赵先生开始踅摸一些和古董有关的书籍,温婉的赵太太笑眯眯的看着丈夫与他的那些书。
别看他们生活得如此惬意没有压力,但也有自己羡慕的人,“有些人一天到晚从巴黎飞纽约,从纽约再飞其他地方,你如果想要像他们那样就必须使劲挣钱,可是使劲挣钱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你是用渔民的方式躺在沙滩上晒太阳,还是挣了很多钱以后躺在沙滩上晒太阳,这是个选择的问题。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来挣钱,用日渐式微的身体去享受生活,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赵先生收藏的英文版《格古要论》
客厅里摆放的乾隆时期的法华
电话
在线报价
免费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