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

日期:2013-04-07 19:30:02
设计的过程,无论是从为“谁”设计的“谁”,还是从设计师的角度考虑,都牵涉到心理学问题,这些问题都具有设计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性,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


设计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去研究决定设计结果的“人”的因素,从而引导设计成为科学化、有效化的新兴设计理论学科。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应该包括设计师。消费者和设计师都是具有主观意识和自主思维的个体,都以不同的心理过程影响和决定设计。产品形态、其使用方式及文化内涵只有符合消费者的要求,才可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和良好的市场效应;而设计师在创作中必然受其知识背景的作用,即使在同样的限制条件下也会产生不同的创意,使设计结果大相径庭。为避免设计走进误区和陷入困境,更应该从心理学研究角度予以分析和指导。因此,设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消费者心理学,主要研究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可以由设计来调整的因素;对设计师而言,就是如何获取及运用有效的设计参数。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设计师心理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如何发展设计师的技能和创造潜能。

按照设计的内容物的不同,设计心理学的侧重点也不同;但有关人(包括设计师和消费者)的研究内容基本一致,可以作为设计心理学的基础。当然,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技术含量较其他设计专业的技术含量高,与工程心理学密切相关,这在专门的内容中应有所体现。因此,设计心理学不但要有各设计专业普遍适用的基本内容,而且应针对专业的不同,建构与各专业相适应的设计心理学内容,才能使设计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必要的设计心理学知识。

因此,应把各个专业共同的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作为提纲挈领的主线,建立设计心理学的框架,再根据专业的不同,补充相关内容,而无须过细地追究每一个内容的归属。设计心理学作为“指南针”引导方向,具体的路线由设计师各取所需。只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设计师就可以获得必要的依据和参考,而不必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心理学研究中去。要明确以设计心理学为主线,而人机工程学、建筑心理学等应用心理学都是消费者心理学统领下的分支内容,可以由设计师按照专业需要进一步学习。这些子学科既在设计心理学的大范围内统一,又相互独立地发展。


消费者心理学集中研究消费者如何解读设计信息,消费者认识物的基本规律和一般程序;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的年龄层次的人的心理特征,不同特征的人群对色彩和形态韵偏好;各个国家的设计特色,结合这个国家或民族心理特征的综合分析;如何采集相关信息并进行设计分析;以及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由设计决定的各种因素。消费者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一致,各设计专业的差异在更高层次的专业研究中有所体现。设计心理学的各分支层次,如在人机工程学、建筑心理学、照明心理学中专门论述专业性的设计心理问题。这样构造的设计心理学,组织清晰、明确,避免了内容混乱和繁琐。


设计师心理学,是指以设计师的培养和发展为主题,对设计师进行设计创造思维的训练;设计院校和企业迫切需要这样的理论。设计师一向以个人主义色彩浓厚,与老板人际关系不佳而著称,显然,这不完全是设计师的责任,但可以尽量避免。而设计心理学可以对设计师的EQ(Emotionalquality)进行训练和教育,以促设计师以良好的心态和融洽的人际关系进行设计,并与客户和消费者有效地沟通,使他们能够敏锐地感知市场信息,了解消费动态。设计师心理学是对设计师的深层意义上的研究和训练。过去从未有与此相关的专门研究,院校仅对学生进行纯技能的训练,没有积极主动地开发设计师的大脑,单纯地练手、练眼而没有练心练脑。毫无疑问,这种研究较为抽象和深奥,但却对设计师的发展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研究设计心理学的专家,按照专业背景的不同,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曾接受了系统的设计教育,对与设计相关的心理学研究有浓厚兴趣;并通过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心理学知识,而成为会设计,懂设计,主要为设计师提供心理指导的专家;另一类是以心理学为专业背景,专门研究设计领域的活动的应用心理学家,他们学术背景的心理学专业色彩较浓,通过补充学习一定的设计知识(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运作模式),在心理学研究中有较深的造诣。

1、 什么是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2、什么是设计

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创造性活动。

3、设计的分类

现代以来设计师理论家们按设计目的的不同,将设计计划分为三类:

为了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为了使用设计——产品设计

为了居住设计——环境设计

根据就是自然——人——社会划分

4、设计心理学的目的

开展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是企图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关系.使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了解消费者心理和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5、消费者

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产品或服务的人

6、消费者心理

指消费者的心理现象

7、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谓的观察法时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方法 ,观察法的核心时按观察地目的,确定观察的对象,方式和时机,---观察记录的内容应该包括观察的目的,对象,时间,被观察对象言行.表情,动作等的质量数量等另外还有观察者对观察结果的综和评价.观察法的优点自然,真实,可*,简便易行,花费低廉.缺点时被动的等待.并且事件发生时只能观察到怎样从事活动并不能得到为什么会从事这样的活动.

2、访谈法 是通过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交谈,了解受访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的一种方法,访谈法分为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

3、问卷法 就是事先拟订出所要了解的问题,列出问卷,交消费者回答,通过对答案的分析和统计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

一 开放式问卷\ 二 封闭式问卷\三 混合式问卷.---优点是短时间内能收集大量资料的有效方法.缺点时受文化水平和认真程度的限制. ` 4实验法有目的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的条件的环景中诱发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从尔进行研究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常以某个行为的抽样为基础.分析研究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许多特点

6、抽样调查法揭示消费者内在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的研究技术 7投射法8、心理描述法等

设计心理学(二)

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感觉: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

反映

知觉: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

反映

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认识过程 想象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心理过程 情绪和情感过程:人对客观与人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注意:

1.是心理活动

对一定对象的指向

集中。

2.它不是一种独 意志过程: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

立的心理活动,而 ,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是一种共同特性,

具有选择、保持、 需要:心理和社会要求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调节、监督功能。 动机: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的个性倾向性

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需要的表现形式

心理活动 兴趣: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 理想:人的目标奋斗,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信念:坚持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

个性倾向

世界观:信念体系,人对世界总看法态度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个性

心理特征

个性 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不以人的活动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

(表现在心理过程之中 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属于个人独有的比较的 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

稳定的心理面貌称为个 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

个性的特点:

1.整体性

2.独特性

4.可塑性

5.社会性

6.生物性

心理的实质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内容源泉○心理活动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3. 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心理学流派简介

1.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1912年发端于德国,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维台默、考夫卡和

苟勒。

格式塔是德文译音,意为形态、形象。后引申为“完形、结构、组织”,指任何一种被分离整体而定,即不单是指图形样式,重要是指组织整体。格式塔主义反对知觉由感觉元素组成,而认为知觉是一个整体,而且是整体知觉直接产生。

2. 心理场的概念:

格式塔派另一个特点是援引了现代数理科学概念来说明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提出了“心理场”

“物理场”“行为场”等概念。认为心理也是一个应力应变系统。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引用了爱因斯坦对场的定义。场是“相互依存的现存事实的整体”,来说明心理场的概念。个体在特定时间内所体验到的世界就是他的“心理生活空间”包括个体同他的心理环境,即他感知到的环境,行为永远是他心理空间的一个功能,反之,生活空间又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勒温认为,行为是个人和环境组成的,并提出人类行为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即人的行为,单体和群体人行为都是行为主体与环境人社会,物理、心理、环境)双重作用结果。(即单纯建筑环境不可能决定居民生活方式,避免机械建筑论决定),居民行为还必须通过社会组织管理手段来实现,因而,各种居住方式,不仅与住宅形式,建筑布局,环境规划有关,还与住宅分配方式,管理技巧以

及社会的大环境,(如价值取向,舆论导向需求意图)有关。

3. 需要论:

需要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人对生理、环境、社会某种需求,人需要与生具有,具有天然合理性。

形成具有两个条件

(1) 主体缺少什么,(2) 有不(3) 足之感

(4) 主体期望什么,(5) 有求足之感

1954奶奶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的层次,依据需要的重要性先后出现的额顺序,分为7个等级,呈塔形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审美需要

认知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按层次组织起来,纳入一个连续统一体中,(最初需要层次带有机械性,即需要从底一级向高一级自然出现,后又指出并非刻板,有许多例外和颠倒顺序出现。

4. 无意识(精神分析派)

无意识即潜意识,是指意识不到的生理过程,无意识是弗洛依德心理解释核心,他说:精神分析认为,任何心理现象,首先都是潜意识,之后“意识”才可能出现,也可能会缺如,他把这些分为(1)人能觉察和能感知意识。(2)虽属无意识,但经过注意或努力容易转化为意识的潜意识。(3)完全不能觉察和不能感知的无意识,弗洛依德认为,潜意识或无意识是心理生活的蓄积库,大部分潜意识不能进入意识之中,任何闯入意识企图,都会遭到抵制或检查。

洛依德在1923年《自我与本我》一书中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相互作用系统组成,本我是无意识核心部分,遵循快乐原则,主要满足本能需要, 它遵循现实原则,其思维特点具有客观性和逻辑性,它尽力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考虑现实的可能以及超我的允许和限制,超我是遵循至善原则,最终形成良心和道德心,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并遵循社会文化规范而发展成健全和成熟的人格。

自我具有克制性,本我具有攻击性,超我具有严厉性

自我、本我、超我关系(略)

弗洛依德学生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又将个人无意识推广到集体无意识,它比个人无意识处在更深心理层次,一般不易觉察,却规定了人的对外界刺激之反应的倾向性,不爱时空限制,世代遗传,属个人先天所有而非后天可得经验,它使人们经常采用己祖先类似模式认识世界,对于自己祖先相同行为作出反应,这表明人心理进化具有继承性,它经常存在与神论传说,民间故事、习俗观念和宗教信念等,是本民族原始意象,潜在表现,内具有外向显示影响力,如果不能在案意识中流露,则会与做梦、幻想形式曲折反映。

5. 心理场的概念:

格式塔派另一个特点是援引了现代数理科学概念来说明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提出了“心理场”

“物理场”“行为场”等概念。认为心理也是一个应力应变系统。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引用了爱因斯坦对场的定义。场是“相互依存的现存事实的整体”,来说明心理场的概念。个体在特定时间内所体验到的世界就是他的“心理生活空间”包括个体同他的心理环境,即他感知到的环境,行为永远是他心理空间的一个功能,反之,生活空间又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勒温认为,行为是个人和环境组成的,并提出人类行为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即人的行为,单体和群体人行为都是行为主体与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双重作用结果。(即单纯建筑环境不可能决定居民生活方式,避免机械建筑论决定),居民行为还必须通过社会组织管理手段来实现,因而,各种居住方式,不仅与住宅形式,建筑布局,环境规划有关,还与住宅分配方式,管理技巧以

及社会的大环境,(如价值取向,舆论导向需求意图)有关。

6. 需要论:

需要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人对生理、环境、社会某种需求,人需要与生具有,具有天然合理性。

形成具有两个条件

(1) 主体缺少什么,(2) 有不(3) 足之感

(4) 主体期望什么,(5) 有求足之感

1954奶奶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的层次,依据需要的重要性先后出现的额顺序,分为7个等级,呈塔形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审美需要

认知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按层次组织起来,纳入一个连续统一体中,(最初需要层次带有机械性,即需要从底一级向高一级自然出现,后又指出并非刻板,有许多例外和颠倒顺序出现。

8. 无意识(精神分析派)无意识即潜意识,是指意识不到的生理过程,无意识是弗洛依德心理解释核心,他说:精神分析认为,任何心理现象,首先都是潜意识,之后“意识”才可能出现,也可能会缺如,他把这些分为(1)人能觉察和能感知意识。(2)虽属无意识,但经过注意或努力容易转化为意识的潜意识。(3)完全不能觉察和不能感知的无意识,弗洛依德认为,潜意识或无意识是心理生活的蓄积库,大部分潜意识不能进入意识之中,任何闯入意识企图,都会遭到抵制或检查。

洛依德在1923年《自我与本我》一书中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相互作用系统组成,本我是无意识核心部分,遵循快乐原则,主要满足本能需要,自我是部分本我的渐变和改造 它遵循现实原则,其思维特点具有客观性和逻辑性,它尽力满足本我的要求,又要考虑现实的可能以及超我的允许和限制,超我是遵循至善原则,最终形成良心和道德心,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并遵循社会文化规范而发展成健全和成熟的人格。

自我具有克制性,本我具有攻击性,超我具有严厉性

弗洛依德学生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又将个人无意识推广到集体无意识,它比个人无意识处在更深心理层次,一般不易觉察,却规定了人的对外界刺激之反应的倾向性,不爱时空限制,世代遗传,属个人先天所有而非后天可得经验,它使人们经常采用己祖先类似模式认识世界,对于自己祖先相同行为作出反应,这表明人心理进化具有继承性,它经常存在与神论传说,民间故事、习俗观念和宗教信念等,是本民族原始意象,潜在表现,内具有外向显示影响力,如果不能在案意识中流露,则会与做梦、幻想形式曲折反映。

电话

在线报价

免费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