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700吨氰化钠遇水反应产生剧毒物”这条消息靠谱不?

日期:2015-08-15 14:01:36
切忌近日不要淋雨!转【不管是否属实,我要提醒在天津、北京的友人——不要淋雨】转自新京报记者:有个事情必须让现场记者都知道:我们的记者从现场指挥部获悉,现场有700吨氰化钠,爆炸后挥发,遇水即成剧毒物,今晚有雨,务必小心。
 
京津冀的朋友们手机上是否收到过这条吓死人的消息?好多人来问怎会回事,是真是假,为此我们紧急联系了防化专家进行研判:
 
所谓的“700吨氰化钠”(到底多少不知道)应该被密封装在桶中的。只有破损暴露的氰化钠才有危险,有人会问:那么你怎么知道爆炸后没有暴露的氰化钠?
 
首先咱们针对传说中的爆炸挥发的700吨氰化钠,估算一下现在到底已经泄露了多少氰化物:
 
氰化钠是剧毒氰化物的一种,一般以【固体】形式安置于封闭容器(也就是桶)内时,它的性质相对稳定,通常不会中招。
 
重复:在这里是对泄漏的氰化钠数量做一个最粗略的量级估算。目前在污水中发现的氰化物超标8倍,《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对工业废水中氰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0.5mg/L,由此换算污水中的氰化物浓度为4mg/L,即每立方米4克。那么污水总量有多少呢?目前已知的现场污水主要来自第一波救灾时的消防车,以每辆车装载12吨水、出动约20辆消防车来估算,即便这些喷洒的水全部成为污水流入排污管道,也就是240吨水,约240立方米,污水中含有的氰化物总量为4*240=960克,还不足一公斤。而且,火场喷洒的水在高温下绝大部分都被蒸发掉了,剩下的污水总量可能只有几立方米,如果按这么算那其中氰化物总量就更少了,才几十克。当然这个估算非常粗糙,但这无论相对于传言里700吨的总量、还是相对于现实中每桶50公斤的包装,从估算结果看,都差了N个数量级,说现场目前只有微量氰化物泄露是比较客观的。而防化部队在爆炸现场周边的空气监测中暂时还没有发现氰化物,这也能从另一方面印证目前泄露的氰化钠总量非常轻微。而且这些泄露的氰化物已经全部被封堵。
 
没有被消防车喷到水的地方呢?如果氰化钠是暴露的,等到下雨还是会产生的氰化氢气体啊?这些气体产生了会不会从封堵现场飘出来啊?
 
没错,一种极端的情况是,有大批氰化钠散落在露天尚未得到妥善处理,今明两天的降雨会与它们发生反应,释放出剧毒的氰化氢。
 
氰化钠本身为固态,扩散的可能性不大,最主要的威胁是与水、酸或硝酸盐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氰化物,其中最危险的是氰化氢气体。即便在氰化氢浓度很低(0.005mg/L)的空气中,人仅发生很短时间的头痛、不适、心律不齐;在氰化氢浓度高(0.1mg/L)的空气中,人将立即死亡或速死。
 
【但是】,此前世界范围的氰化物泄漏事故罕有造成气体污染中毒的先例。这是为什么呢?一,氰化钠遇水是逐步分解的一个相对缓慢过程,容易被检测到;二,分批释放出的氰化氢密度比空气稍轻,不会出现像二氧化碳那样聚集在地面的情况,结果就是氰化氢在开阔空间里会很快稀释掉。这两个特性再结合现在事故现场的条件:最近几天主要以西风为主,污染物会被吹向大海,而不太可能进入内陆;目前防化部队正对事故现场的空气进行严密监测,中和氰化物“去毒化”的化学品也比较便宜、很容易准备。
 
因此,真的产生了氰化氢气体也不太可能造成严重伤害。

所以我们要真正提醒的不是在空气中,在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威胁的是被氰化物污染的水体和土壤。尽管救灾指挥中心已经封堵住事故区域的两个主要排放口,但需要警惕的是,原先的仓库区域除了下水管道外,应该也有消防栓和自来水管。防化专家建议,由于被污染的水体很可能从这些输水管的破损处渗入,因此需要市政部门排查所有连通事故区域的管道,并展开实时监测。同时有毒物质可能随着污水渗入土壤,甚至进入河流和地下水系。从专业防化角度出发,应该尽快查明污水中有毒物质的成分,并采取投洒相应的化学药剂等中和手段,使其无害化。当然现场也有防化专家,人家也许已经做到了。

电话

在线报价

免费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