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民宿的小技巧和大原则

日期:2018-12-11 14:50:53

民宿与策展之叙事性同源生发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急剧膨胀,民宿成为城市人心中桃花源式的净土和旅行者体验在地文化的理想住处。而作为设计语境中二次创作的民宿场域,其不同于过往在发展主义单行道上所追逐的商业空间装饰性的表层浮光,它承载的应是人们对于日常化审美的救赎,抑或是对于城市与乡村可居性的期待。故此,当以设计营造的视角检视其设计本质。“情感”“趣味”显然要高于单纯的现代性营建技术,然而这种情感与趣味不仅代表着有形的自然景观及文化物件,更是由此嵌入了可以被叙述的文化价值和生活美学。那么,如何经由民宿设计所获致的空间文化形式引发联动效应,形成在地文化的自觉?
 
当代艺术策展的叙事性思路可为之借鉴。在艺术不断民主化的过程中,当代艺术策展之理念关注到社会性的成分越来越多,或思考在地文化的演绎,或提出人类行进过程产生偏差可能的质疑,参与式的艺术类型尤为如此。当代艺术策展切入社会空间的视角往往是意犹未尽的叙事性表达,展览一大部分美学意义是去伪存真,是放弃虚无主义或是布尔乔亚式无边际的呻吟。透过叙事性的手法,更易切入观者的内心,策展的叙事性表达看似平缓,却暗涌“情节”的波澜起伏,以此柔和地切入对艰涩意义的解读、现实之习惯的反思或生命精神之目的的探索。
 
本文探讨的出发点并非自闭地分析民宿设计,也非限于辩论民宿与策展间的异同,因为策展概念的介入显然不是单纯的意向参考或是元素借鉴。笔者的兴趣在于通过同样是作为二次创作的策展的叙事性思维与手法,探究那些已发生于社会现场而又被策展收缩为作品的再行动,进而重新激发出民宿设计中关注地域性的表述、沟通的技能以及可以将这种意念落实的叙事表达方式。这种验证可以说是设计自身实践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策展的叙事表达

 

1. 策展叙事表达的构建

论起策展,在短短的几十年,策展的概念和意涵在不断被建构、被解读,也在被解构,“策展”所承载的内容不断被丰富,同时也为艺术的发展持续创造可能性。当代艺术的策展已不再仅仅局限在场馆内完成,美术馆多是以“文件”的形式收藏和展出当代艺术作品。就策展场域而言,展览空间往往更自由,甚至常常模糊了艺术的边界,也让艺术延伸到更广的领域里。台湾独立策展人徐文瑞曾在受访中谈到:“展览给出一个意义的框架,策展人作为概念的生产者,展览是一个意义生产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回答展览和作品的关联性,以及作品和作品间自身的脉络。” [1] 策展无疑是对艺术的二次创作,作品、空间和观者之间化学反应般的对话,其创作思路亦可认为是一场多元叙事表达的建构。

 

2. 策展的叙事表达思维

当代艺术的策展与民宿的设计皆试图处理人类活动的各种素材,从而达到普及教育或是空间体验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策展人首先要面对的是各种素材如何在展示空间的语境之下得以表达和理解。这是由于,任何特定的历史物件,它的价值都是中立的,其本身都不足以构成一个有剧情变化的故事。正如历史仅以一连串事件的形态展现,而未带有观点或情节,我们是否会纳闷其中蕴藏的价值或者意义?[2] 在许多的展览中,我们常见的年表即是这种形式。同样,所谓的年鉴也是这种类型。意大利表现主义美学家克罗齐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命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3],他认为历史只有在当代社会中发挥作用才能称之为历史,否则只能称作年鉴或者年表。因此,策展人往往依据当代的社会形式处理过去的历史素材,在这个前提之下,再以“该物件在当时社会的可能面貌”来打造故事剧情的脚本,进而去构成一个符合时代特性甚至是具有创造力的在地文化或历史记忆。相似的观点美国历史学家皮特·盖伊也曾表示 :“没有分析的历史叙事是浅薄的,同理没有叙事的历史分析是不完整的。” [4]按这条思维的脉络,我们看到了一个“记忆 + 创造力”形成主体观念的策展叙事表达思维。故而,这套程序语言也提醒作为特殊展示与体验的民宿空间述说故事的基本要素,以及解释了设计师亦同策展人积极影响文化认同的塑造力量——当在地记忆联结设计师的创造力译码建构出空间创意、启发,甚至于制造出文化意义或是集体潜意识,不能不说是设计叙事表达从隐性观念到显性价值的一种精进。

 

3. 策展的叙事表达方式

承前述,展览的社会功能和角色定位联结的是策展人关于叙事性的态度与观念,而具体指涉的就是其叙事的手段,展览组织构成的方式也因策展人对展览逻辑与秩序的思维理解而影射出策展自身的叙事表达方式。我们可以设想策展人内在的逻辑、秩序应当可以验证不同类型的展览,而这种思维亦随着表达方式的多样而散发出隐性的叙事魅力。
 
在展览空间的路径表现上,策展人以展示物与动线配置间的安排表达出主题与脉络,同时在观众行进的过程中进行造境体验。[5] 展览路径的和谐得益于策展人如何在场域内组织展示物,观众步伐如何在展场中游走,以及如何最终使展览气氛得以呈现等逻辑与秩序。作为呈现议题载体的展览,路径的表达如同办事的方法,为使主题与事件能够更有效率地传达给观者,策展人往往将展览的故事剧本打造成一系列事件的整体。“路径”则由多个直线段或是曲线段组成轴线序列,轴线序列可以是闭合的线性起始终止,亦可是开放性的起承转合。如线性的闭合序列布置方式恰如西方古典戏剧中的三一律原则,观众游走的路径有着明确规范的起止点,动线上的展览情节环环相扣,直至最后主题的渐进明晰,展览也由此被策展人塑造为一个意义构成物中的一根逻辑轴线。而这根轴线必须具有一种持续将展览主题带向意义发展的张力。而开放性的起承转合则强调序列上的“端点”,在开放性的路径上,“端点”如同设计语境中的“端景”,是这一景到下一景的转折点和单元间的心情转化,亦是非线性路径中展示物得以在开放空间中被观者停留驻足的聚焦核心。因此,开放性的路径并非通过一个接一个的行动来承接主题,而是以空间聚焦的方式促使观者思索展示意义,是一种淡化情节的做法。
 
策展过程中得以达成“叙事”的前提在于展示往往具有扣人心弦的高潮起伏。因此,就元素的表达而言,其相互间的因果联系也决定了序列轴线从开端推向结尾的张力。故而,当面对展览情节非戏剧性变化或无明确时间性的展品时,重新建构展览阅读方式就显得尤为关键。上述提到的在展览结构开放的路径上制造情节转变,亦可看作是突出展品元素个体间多元表达,进而促使观者在接受不同画面的过程中思索展示的意涵。如同各有意蕴的词语连缀成文,这些“端点”中的物件与素材通过策展人所安排的“并置、对比、阻隔、重复与包围”而散发出多义性的芬芳。
 


策展的叙事表达在民宿设计的转译

1. 台南华谷理容院(理容院是服务男士、美容院是服务女士)


1. 民宿设计的叙事指向
作为特殊展示与体验的民宿设计,同策展类似,其空间的趣味与情感表达联结的是设计师说故事的观念和态度。实际上,从当下的社会视角来看,过往生活所维系的居民住宅因受商业地产与众筹利益驱动而成为招商引资的经济手段,乡建风潮所带动的农宅经济亦指向于城市人旅游的高端休闲空间或另类士绅化的乡村别墅景观。所以,缘于资本的鼓动与产业的转变,相较于经济目的而言,地域处境下的环境省思往往显得定义含糊而未得到设计师与营建者的重视。如前文所提及的年鉴、年表,由于情节的缺失而不足以构成展览的叙事性表达,假借文化之道走装饰之风,以继承之名无学养的恣意兴造对于民宿设计而言破坏尤甚。民宿设计的情感认同承接的是重塑在地文化记忆,趣味的创造性则取决于作为叙述者的设计师及其空间的导演能力。因此,“历史记忆 + 创造性 = 叙事表达要素”的程序语言亦适用于民宿设计的情感及趣味表现。以台湾省台南市的华谷老理容院民宿营造为例,设计师通过调研挖掘出作为象征男士绅士造型的理容院。(图 1)随着发廊业的兴起,理容院逐渐没落,部分理容院为求生存而暗藏情色,故此正规理容院必须张贴“纯”字以证清白,而“纯”字意外也成为台湾理容院的文化象征符号。(图 2)

2. 台南理容院的文化象征符号

此外,这些老派的理容院因台湾独特的历史背景而产出了中、日、欧的理发厅混血文化,因此台湾的传统理容院里包含着丰富且多元的故事、城市演变史、器物史等。为使观者在有限的空间内更好地体会这些隐匿于城市巷弄里的理容院,感受其将近半世纪的兴衰转变,设计师以策展人的角色,舍弃了传统布展的方式——特定参展起止日期的展览场域、图文并茂的展示说明牌和被亚克力盒包围的展品,而是以一本摆脱时间、空间限定,介绍散步在台南市街道巷弄里的老理容院的小册子为展示说明,最后以一家理容院作为历史的说书人。为强调理容院的特色,还增加了“睡觉”的服务,让观者可以体验“睡在理容椅”的感觉。(图 3)设计师以一本“展览”手册搭配一家理容院,创造出全新的体验和服务,进而也提供了透过一家老理容院认识一个台南老聚落的方法。对于该案例而言,叙事表达要素的共通感联结了策展与设计的共性,因此也模糊了二者领域的界限。人文历史的挖掘借由“展览”册子得以传达和沟通,而民宿的创新体验则让老理容院文化重新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该民宿改造个案也展现出,在产业结构转型的社会背景下,设计师如何跨越固有领域界限,以策展的方式关注在地文化与社会发展。设计的当代演绎则是文本意念得以叙述落实的生产能力。
 
3. 台南理容院民宿卧室“理容椅 / 床” 


2. 民宿设计的叙事表达方式

无论策展人还是设计师,空间都是叙事要素、观念具体化的呈现。此阶段也是其依据内在逻辑、秩序形塑情境,进而由空间演化为场域认同的过程。如前文所提,策展的这种内在思维随着表达方式的多样而散发出隐性的叙事魅力。设计亦是如此,尤其在民宿的时空转换上,“大美”“大象”往往在洗尽铅华的朴素景致中定格为“无言”“无形”的精神志趣。[6] 因而,笔者在此以前述论证的策展叙事的表达方式为切入点,整理当下中国民宿设计的案例,由此试图转译出关于民宿设计叙事表达的图式验证。
 
4.“言·意” 民宿设计

在路径的表现上,以“展示物”配合动线的变化、发展而表达出主题与脉络的方式亦适用于民宿设计的路径表达。如徐旭俊先生设计的香格里拉“言·意”民宿中(图 4),巧于因借的线性廊道伴随着视点的高低错落而定格出纵横驰骋的瞬时动势,配合以斜屋顶和夯土墙的地域性建筑表皮,创造出线与面自由组合的张扬性格,进而以偏安一隅的质朴建筑个性转化为天光云影的展示空间,通过横有规矩、竖有方圆的立体式游走路径,在动态的时间轴中述说香格里拉的四时风景。而袁烽先生主持设计的“竹里”则以上下飞扬、迂回弯曲的曲线贯穿游览路径(图 5),竹的韧性在弧形的曲线蜿蜒起伏中反而充满了温柔妩媚的气息,仿佛呈现出了陆游笔下“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乱红飞尽绿成阴,有鸣禽”的无限生机。路径的表达如同地域改造的主轴,自然与生态的植生力量让民宿不再只是单个住宅的概念用语,而是成为可以感受的环境体验,甚至成为共识性的在地文化的叙述内涵。
 
5.“竹里

元素的运用则影射出设计师的巧思与创造。诚如展览中通过物件与物件间的“并置、对比、阻隔、重复与包围”等手法激发出观者对展示画面意涵的思索,我们亦可看到同样类似元素间的关联、碰撞借由设计而发散出跨域思考的魅力。福鼎市太姥山的“小溪家”(图 6)将建筑视为展示元素单体,以建筑单体与远山形态进行重复与呼应,表达出建筑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主旨。而近年来张雷先生及其团队在浙江桐庐的一系列乡建实验中成效显著,其中在“雷宅”的设计实践中(图 7),端景处的 3D 打印茶亭以与主体建筑采用相同的砌砖方式,结合半透明的材料和半透明的空间,形成一种元素间强烈的新旧视觉对比,在“悦于目”的视觉前提之下,也对消除传统技艺与数字技术间的二元对立提出了一种在地形实验的解决途径。新旧元素的并置对比如同隐喻与提喻的交错使用,前者暗示着当下的一种普遍性原则(如数字技术),后者则强调元素作为特定时代的代表与见证(如旧砖瓦)。这当中,设计师则扮演着时空转换下的叙述者和策划者。除了新旧元素的时空碰撞,肌理的对比、排列组合的对比亦可使元素间形成关联而产生叙事意涵。在“凤凰措艺术民宿”项目中 ( 图 8),混凝土石块的几何构造在与毛石挡土墙肌理的反差对比中成为视线的焦点,而院内由水磨石包围的树木犹如博物馆中亚克力玻璃下的展品,镂空的形态和重重的围合提供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审美意蕴。
 
6.“小溪家” 


3. 民宿设计的叙事表达之思考

作为地道的居民客栈,不论乡土的万物有灵还是文人雅士的山水比德,民宿都与居民的世代生活密不可分。而在设计思维中,民宿是传达生命的活体,设计师重塑的是民宿主、民宿与环境间一起成长的演进变化。在这种情况之下,设计师保留具有文化或是历史价值的时空语境是构建一系列审美认同的初衷,以对自然和人文历史的敬畏之心,以理性而科学的自然观做出顺势而为的设计表述。因此,当回归至设计方法层面,由策展思维转译而来的无论是空间布局还是元素表现,设计师的逻辑与秩序亦应能够回应和表达出主题与脉络,在尽可能抛去功力层面的恣意兴造后达到“春来还发旧时花”的在地文化觉醒。
 

电话

在线报价

免费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