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风格”不是潮流,是革命

日期:2018-07-05 11:03:47
究竟什么是北欧风?在20世纪之前,艺术和设计都是为权贵服务的。为了炫耀财富,加入了大量费时费力却无用的装饰,普通人完全无力负担。因此,德国诞生了一个叫“包豪斯”的学校,提倡一种新的理念:设计要以功能为主,去掉繁复的装饰。同时,设计还要与工业化的生产结合起来,不能再追求手工精细的雕琢。这种优先强调实用性的设计理念,后来被称为“实用主义”(Functionalism)。
虽然包豪斯在1933年就关闭了,但它的理念却很快传遍了全世界。毗邻德国的丹麦,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北欧的传统和日本以及中国宋代一样,不爱浮夸爱简约。走在哥本哈根的老城区,他们的建筑都比同时期西欧国家的更简单。如此一来,实用主义的灵魂就深深扎根在了北欧,并且被进一步改造成北欧式的“简约主义”(Simplism)。
 
实用的简约主义还有一个好处:适合工业化的批量生产,节约人力和物资。这在战争年代,是非常重要的优点。二战中,丹麦迅速被德国占领,并被当作物资生产基地;瑞典则保持中立。虽然没有太多被战火波及,但也面临了物资的紧缺。不能浪费材料,不能增加成本,不能降低质量,成了北欧设计中最重要的考量。
曾经的丹麦家具,虽然比西欧国家的少了些浮华,但也是纯手工、纯实木,非常精美。新人结婚时,亲朋好友们还会赠送他们漂亮的大衣柜作为礼物。但在随后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从农村搬进城市。从乡下农舍到楼房住宅,笨重的实木家具瞬间变成负担。不但搬运极其不方便,而且还挤占了宝贵的公寓居住空间。这与中国的现状何其相似!
 
既然旧家具已经不适应新的生活,那就设计出新的家具!北欧的设计师们开始以实用主义为理念,利用新材料和新工艺,设计全新的家具。在B?rge Mogensen等设计师的推广下,新式的家具不但获得了丹麦人的认可,也让世界第一次关注到了北欧的家具设计。
 
二战结束时,北欧简约实用的设计风格便迅速地席卷了百废待兴的欧洲。传到美国后,还形成了标志性的中古风格Mid-century Modern(直译为世纪中期的现代风)。
北欧设计不但不是廉价的代表,反而频频被中产阶级用以炫耀自己的良好审美。价格低的产品选择有限,因此大多是塑料、三聚氰胺贴皮等材料。但一旦预算有了提升,立刻有了硬木贴皮、真皮、大理石、黄铜等材质可选,质感非常好。
 
国内普遍认为北欧风廉价,可真到了北欧一看,才发现简约和轻奢完全不矛盾。难怪整个战后的西方世界中产们都为北欧设计疯狂。
 
站在性冷淡反面的北欧风
 
在20世纪20年代实用主义诞生之初,设计师们刻意为了反抗老式的建筑和家具,使用了大量简单纯粹的几何线条,并加入大量不锈钢、塑料、玻璃等新材料。这个时期的设计,叫“现代主义风格”,前卫、理性,虽然100年前的设计在现在也丝毫不过时,但未免显得冷冰冰。
但北欧的设计师们,将传统对天然材质的喜爱,与实用主义相结合。在传播新价值观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审美。他们一方面充分利用层压板等新材料,另一方面又尽可能使用木头、织物、皮革等传统的材料。柔和的曲线让设计更贴近人心。
 
即使是现在的北欧家具上的布料,也有很多继承自18世纪的经典纹样。而且,北欧人也没有放弃自己对明亮颜色的喜爱。这样的设计,被丹麦设计师称为“实用的传统”(Functional Tradition)。
传统审美与材料、新兴的实用主义相结合,自此成为北欧设计最灵魂的核心。而且简约主义(Simplism)不是极简主义(Minimalism),并不追求刻意的清冷。反而,北欧设计还接纳了很多传统的审美和意向,只要它们没有太背离实用的原则即可。
 
北欧设计不排斥装饰,但前提是经济、实用。反正都是刷墙,他们就乐于换一些颜色,或者用长毛滚筒制造出肌理的效果。反正都是铺瓷砖,地面和墙面颜色不同也很有趣。他们也会摆上水晶灯和二手椅子,但前提是那个地方本来就需要一盏灯和一把椅子,而不会刻意地摆出一个仪式感满满但谁都不会去坐的“议事堂”
 
北欧的装修相当随性,非常佛系,在实用层面上做减法,但绝不为了“极简”而极简。比如踢脚线和门套,反正横竖都需要,不如高度宽度减少到最低,去掉花纹、改成平板的表面,节省材料又实用。
相反,极简主义的设计会相当刻意地做减法,甚至绞尽脑汁地删掉必要的实用构件:踢脚线和门套破坏了墙面的完整性,哪怕要加铺一层石膏板、用尽手段与材料的拼缝及热胀冷缩的自然规律作对,也要创作出纯粹的空间。
 
这就反而背离了实用主义的初衷了。毕竟极简主义的清冷,放在北欧地广人稀、漫长冬夜的环境里,才真的会把人逼疯。
 
北欧风”不是潮流,是革命
 
当我们理解了北欧设计的灵魂,就会发现,“北欧风”在国内是迟早要火的。在之前(甚至现在的很多小地方),国内的装修仍然是暴发户式的审美。回光吊顶、酒柜、电视背景墙,即使完全没有实用价值,却还是成为家家户户装修的“标配”,即使是所谓的“现代简约风”,也并没有真正简约。装饰吊顶、电视背景墙、假红木一个都不能少。
这种浪费金钱、没有实用意义的做法,就是1919年包豪斯诞生之前的“装饰至上”,势必要被实用主义的浪潮淹没。
 
而北欧风,就是把实用主义理念介绍到中国的先行者。需要的,就留下;无用的,就去掉,让生活保持它最本真的面目。最后,大部分家庭呈现出来的,就是简单的四白落地,清清爽爽——也就是很多人对“北欧风”的印象。
 
其实这已经不能被简单定义为“北欧风”,而是一股全新的思潮:从实用而非装饰的角度做设计,怎么实用就要怎么来。因此,看似流行的是北欧风设计,但真正让中国家庭发生改变的,实际上是一个世纪前就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的实用主义和简约主义思潮。
这股思潮,只要到了,就永远不会再停下来。
 
虽然我们嘴上说的是北欧风,但其实,我们喜欢的是北欧风背后的“实用主义”.是不是所谓正宗的“北欧风”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开始接受实用优先的理念,并且接受简单的美。
 
从概念到灵魂:民主设计
 
宜家的创始人英格瓦老爷爷,其实家境非常好。但他在一次米兰家居展上,却诞生了这样的念头:“为什么这些精美的家具,不能被普通家庭所使用?”
 
意大利的家具,如他们的皮具和服装一样,走的精品路线。巧夺天工、精美绝伦,但昂贵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很难想象,以他的出身,完全能消费得起意大利家具的英格瓦老爷爷,想到的却是让更多人也能享受精美的家具。
从五十年代起,宜家开始生产和售卖自己的家具。最初,宜家的产品就是为大众设计的,希望每个人都能消费得起。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宜家特色”,例如平板包装、自助提货,都是为了节约成本,为客户省钱而慢慢实践出来的。
 
在90年代,宜家正式提出了“民主设计”,每一件产品的设计中,都要综合考虑质量、低价、实用、美观和可持续发展。有的条件,比如质量和价格,两者此消彼长,因此需要保持微妙的平衡。这个平衡的点,正是实用为主的功能性。
 
自此,宜家的“民主设计”,在我看来,也成为了北欧设计的最佳注解。不过民主设计并不代表“廉价”,而是无论你的经济条件怎么样,都能买到合适自己的产品。在宜家主力市场是欧洲的年代,参考的是欧洲人的生活水平;而现在,宜家更多也考虑到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状。
宜家20年前进入中国时,对于很多家庭而言都还比较昂贵。10年前,仍然和星巴克、阿根达斯一样,是小资做派的代表。但现在,宜家既有黄标特价,也有10年质保、25年质保的产品。这才是让所有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家具。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一部分都市精英达到了更高的消费层次。这两年回潮的“轻奢风”(Parisian Chic),在实用的基础上,又重新增加了更多的装饰。虽然美丽,但点睛的装饰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本质上也仅仅只能成为一小部分金字塔尖人群的消费潮流。简约的实用主义,才真正属于大众、也更适合大众。
 
北欧风潮流的兴起,很大原因也是因为美国年轻人的追捧。刚刚爬出金融危机的泥沼、面对的是阶级固化、惊人的贫富差距,看腻了父母一辈慵懒的“经典风格”(由传统欧式风格简化后形成),也爱上了简洁明快的北欧设计。这一时期的北欧风,已经比他们爷爷奶奶辈的北欧风更简约、更便宜了。
 
北欧风会过时吗?
 
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还是想搬出宜家——这个成立了75年的公司,到现在都还会让我惊喜,哪里还会过时呢?宜家博物馆里展出了宜家每个年代不同的样板间,你会发现“北欧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北欧人民的审美也在发生变化。
 
人类社会的审美永远是螺旋上升的:今天喜欢简单的,明天喜欢复杂的;复杂的看腻了,又喜欢简单的。但在来回往复的循环之间,又会加入新的材料、新的理念。而“实用”,是透过时代,永恒不变的的内核。这就是所谓的以不变应万变。
 
因此,以前装得花花绿绿的什么“地中海风”、“美式风”、“简欧风”,非常容易过时。最耐看的反而是白墙木地板。如果看腻了,又可以通过增加不同的装饰来实现不同的喜好。
潮流都不过是现象,实用才是真正的本质。说白了,北欧风,就是北欧人民理解的“实用主义”相对应的,日式风,就是日本人民的“实用主义”都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只不过又融合了自己的审美、传统和情趣罢了。既然北欧人自己的审美都在变化,又何来的过时一说呢?
 
但我真正希望的是,有一天,我们可以在实用主义的理念上,加入中国人自己的审美,形成我们自己的风格。甚至无所谓北欧流行什么、美国流行什么、日本流行什么。
 
这个风格,不是现在所谓“新中式”一味的复古、喝茶、禅意,也不是老派的红木沙发、大茶几、回光吊顶。更不是崇洋媚外瞎跟风,没有国外的建筑条件、工人素质、常见材料,硬要做砖木无缝直拼、无踢脚线、水泥自流平。而是真正符合我们日常生活习惯、符合国内消费环境,却又美观、有中国特色的风格。希望这一天会很快来到吧。

电话

在线报价

免费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