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尚层装饰业主故事---回到徽州的家

日期:2017-02-07 11:43:08

梁先生现在是一名投资人,爱好喝茶,舒婷在《在故乡的高岗上》这样描述写:我相信浅草中有一泓看不见谁的泉水,你仿佛将出发去远方又好像就别重回,在故乡的山岗上,任暮春的风儿轻轻地吹你的眼睛蕴含着悲哀,你的微笑流露着欣慰!

你呀总在徘徊将去将会,欲归难归,对渐入中年的人来说,家意味着回归,从工作回到生活,回到自我

离开故乡安徽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梁先生还是乡情难舍,在为自己的别墅进行设计时他融入了徽派建筑的基因,一种中国传统中国文人的气息弥漫在家里

                                                                                  无梦到徽州

买下这栋别墅之前,梁先生并没有打算购买别墅,他只是陪朋友去看房子,却被朋友劝说一起做邻居,最终买下了这座位于北京西山附近约470平米的大房子。

梁先生是个安徽人,自小在南方长大,虽然在北京已经生活了20多年,但是徽州清洁并未淡化,从房子设计就可以看出他的详情所在。

一位日本建造学家曾经这样描述徽派建筑的热点:穿过饰有精巧砖刻门罩的大门,进入室内,令人吃惊的是,从上面摄入的明亮幽静的光线,洒满了梁先生的家,他的家很特别,一般别墅都是向上挑高,而梁先生家确实向下调高,从客厅凭栏就可以看见地下室。这种独特的风格借鉴了徽派建中的四水归堂。

“四水归堂”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风水理论中,天井和财路相关。徽商发达之时,商人将就聚财,造就天井,这样天降的雨露与才气就全流入自己家中,不至于流向别处,四水归堂,取四方之财聚集之意。

梁先生并不渴望汇集四方之财,但是他深深喜欢徽派建筑的风格。选择了这栋房子之后梁先生就开始规划,他在一楼书房安装了一排花窗,推窗凭栏,正好可以看到地下室中的水池。与花窗相对的客厅则因为将就通透就没有再安装花窗,尽量整洁了起来,这样,从书房透过花窗就能看见客厅,这也是设计师要展现的别墅纵深关系。说起这种风格,他并不是生硬的东般西抄和简单的拿来主义。

梁先生和太太受教育与中国一流学府,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有传统的乡土之情,又接受了更多新鲜事物,梁先生说:故乡就是你的出生地,在那里有你熟悉的房子和乡情,很恬适。到了他想你始终是有隔阂感的,你要有很强的接纳力才能落地生根,同时需有所保持。

                                                                   这对文气的夫妇生活在其中,恰如其分


梁先生家的徽派风格与当初朋友们的建议大相径庭,对于这栋欧式外观的别墅,朋友们都建议装修成欧式,只有设计师张萍真正了解他想要什么。梁先生很有乡土情结,那些镶金描银和水晶大吊灯让他找不到归属感。于是设计师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寻找着平衡,床,饭桌,整体厨房等70%左右的现代家具,搭配30%古典的家具,让整个家变成了一个有着东方鱼尾的现代住宅。客厅的一组清末紫檀柜上陈列着各式主人收集的物件,抚摸着紫檀沉着的质地,赵先生的自豪溢于言表。

客厅墙上的两个画最初毫无关联,为了使传统中国画与现代风格平衡,设计师将其中的一幅卷轴画重新装裱,达到形式上的统一。
梁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意识,在他介绍一个地下室的红木桌子时你就能感觉到:“这个红木桌子是原来的老家具,别人用的,用完以后放在家里不合适了,或者想换点钱就倒腾出来到了我手中。这个桌子大概有上百年的历史。”
地下室是梁先生活动比较多的地方,这是一个纯粹休闲的区域。原先,设计师设计了一个茶吧,有一个不规则的茶桌,但是考虑到朋友们来了以后打牌、喝茶、聊天的需求就换成了这张老红木桌子,“实际上原来的设计是更加适合这个空间的形状的,这也是我们对于原来设计的一些改造。”夫妇两人也时常在此喝茶聊天怡然自得。
这个家就是这样,古典与现代、内敛与外在相得益彰,融合得很好,这对文气的夫妇生活在其中,恰如其分。

两个书房,一样书香

一个470 平米的房子,有两个书房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件多余的事情,但是梁先生家一楼餐厅旁边、二楼起居室各有一个书房。设计师张萍对于两个书房的设计意图却异常明确。

“楼下这个书房的定位就是一个人练字的地方,也可以接听一些比较重要的电话,这个书房的位置是原来的餐厅,但是我觉得一般家庭很少会正儿八经地一起在餐厅吃饭,所以就把餐厅改成了与厨房相连的用餐区以及书房。”



现在一楼的书房使用的更多,他用来练习毛笔字,整个书房的书桌,凳子,茶几都带有浓浓的中式风格。书架上还有一张10多年前梁先生和太太一起拍的黑白合影。书房的墙上有一副很吸引人的画,这是梁先生的法国画家朋友画的,当时画家根据设计师提供的空间设计画了很多小样,在这些小样中,设计师选择了现在这幅画。

一楼除了会客厅,书房,最不可或缺的是餐厅与厨房。梁先生很爱亲自动手烹饪食物,家里饮食基本有他来负责,设计师在打造厨房区域时也充分地考虑主人的生活习惯,用餐区与书房相连,食物与书房,都是悦己物。

木质的使用让书房充满浓浓的中式风,新木的香气沉浸着整个书房,就连书柜上的老照片也增添了几分气息。

从餐厅出去就是院子,之所以把餐厅放在紧邻院子的区域,设计师也是希望人跟自然能有更多的互动,烹煮间歇抬头望去,尽是景致。

二楼的书房位于起居室,相较一楼有了更好的私密性和开阔的视野,书架上都是男主人偏好的书,历史、人物传记、国学……梁先生一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阅读,使他养成了凡事思考的习惯。

用餐区与书房相连,食物与书香,都是悦己物。

回到生活

1985 年时,梁先生从南方城市合肥来到北京一所知名大学学习金融,但是在那个年代,“金融”是为何物少有人能说得清楚,报考金融专业也是因为中国开始实行金融改革,这个专业招生录取几率更大。

大学四年梁先生一直是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1989 年,国家政策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包分配变成双向选择,需要自己找工作。
当时,各个部委成立的一些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开始兴起,优秀的学生都去了这样的金融机构,剩下的同学才会选择银行。4 月份,梁先生了去科学院下属的一家财务公司。

梁先生回忆起刚毕业那会儿不无得意地说:“当时选择去银行的同学坐在柜台里都很土气,穿着蓝布大褂,而我去公司以后马上就发了置装费,全都是西装领带,没有正式上班时就发了‘海飞丝’,带回宿舍之后室友都特别羡慕。那时候,中午的工作餐在友谊宾馆,对于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来说,尤其新鲜,特别是宾馆还可以洗澡,就觉得特别牛。”

梁先生和太太一毕业就登记结婚了,当时梁先生23 岁,太太24 岁。说起结婚这么早,跟那个年代的政策又有关联,当时梁先生的单位可以分房,但是只能给已婚的员工分房,于是结婚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他们得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

随着当时整个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潮流,梁先生也经历了起伏,他对于目前自己的状态并不满意,“中国人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是看官职的高低,我是第一个分房子、提职的,两年就副科,后来随着公司的变迁,金融行业对于这种公司的不断整顿、拆并,梁先生又是那种不愿为了职位,而去跟领导拉关系的人,渐感不适,“但是我们这代人赶上了改革开放,凡是改革中好的地方我们都赶上了。”

条案上的两个花瓶并不是名贵的古董,是梁太太的奶奶摆在家中的老物件。如今放在这个家里既寄托了亲情,又增添了韵味。


已经不惑之年的梁先生早已看淡这些了,不再去争,注重内在,回归生活,打球、喝茶、宅、看书……喝茶是梁先生“回归”后最常做的一件事情,从大学时第一次喝潮汕同学的功夫茶,到现在,喝茶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爱好,自己投资的公司也不需要他来经营,在家喝茶、去朋友家喝茶、在茶馆喝茶,不管喝的是什么茶,他喝出了骨子里的中国味。

如今,大房子里住着他们夫妻二人与父亲,儿子在国外求学,他觉得稍显冷清,“住在这样的房子就要人多,人少就显得冷清了,我希望人多,屋子大。”


主卧独特的顶部装饰


/ 梁先生的装修感悟/

买房子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户型很特别,一般别墅都是挑高,这个是下沉,这样地下室的光线好很多,楼上楼下空气也能对流。规划整个房子的时候就想到了徽派建筑的四水归堂,所以设计上也借鉴了一下。
很多东西为了生活方便都没有采用,比如大吊灯、地毯清理起来都很不方便,就都放弃了。楼下的榻榻米朋友来了可以坐着喝茶,还比较惬意,我也很喜欢。
因为我们小区的位置在山脚下,旁边是京密引水渠,夏天尤其潮湿,这一点在设计时尤其要关注地下室的防潮问题




电话

在线报价

免费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