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揭秘:西式洋楼与四合院结合建筑的房子是什么样子?

2016-10-19 09:52:19 · 2740次浏览

德籍建筑师阿尔弗莱德·希姆森创造了青岛特有的居住样本,日前,他的嫡孙来青探寻老青岛印象,姆森创造青岛特有的居住样本,其当年建造的房屋有些已经拆除,而有些则作为文物保存了下来,今天青岛装修公司就带你来揭秘青岛特有建筑里院——西式洋楼与四合院结合。

揭秘:西式洋楼与四合院结合建筑的房子是什么样子?

揭秘:西式洋楼与四合院结合建筑的房子是什么样子?

相比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福建的土楼,在青岛,同样有一种建筑代表了与众不同的“青岛特色”,它就是西式洋楼与四合院巧妙结合而来的里院。不少人也许并不知道,青岛里院的创造者是德籍建筑师阿尔弗莱德·希姆森。昨日上午,由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和青岛城市建设集团策划编写的“青岛印象丛书”首部——《阿尔弗莱德·希姆森回忆录》首发仪式暨青岛里院建筑特色研讨会在青岛城市建设集团办公楼举行,阿尔弗莱德·希姆森的嫡孙特意从德国赶来见证,并赠送了他祖父所撰写的回忆录手稿。

2015年,青岛城市建设集团和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开始策划“青岛印象丛书”,本着还原历史、知古鉴今之宗旨,组织专业的团队进行严谨地、长期地编纂。通过对散逸资料的收集、整理、翻译、编纂、归纳和研究,以期唤起更多人的关于建筑、人文与城市的记忆,在历史、现实与未来之间构架一座桥梁,探明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奥义,最终达成“存史资政”、增益文化青岛、服务现代化国际城市之目的。

嫡孙特意从德国赶来见证

当天上午,《阿尔弗莱德·希姆森回忆录》首发仪式在位于南海路23号的青岛城市建设集团办公楼(海滨旅馆旧址)举行,这栋始建于1903年-1904年的百年老楼,如今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发仪式在这里举办意义更是不同。

作为阿尔弗莱德·希姆森的嫡孙,赫尔穆特·希姆斯·希姆森专程从德国波恩赶到青岛,他向青岛市政府和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为回忆录中文版的出版所付出的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向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赠送了他祖父所撰写的回忆录手稿和珍贵文史资料,将收藏于青岛印象博物馆。

“我的父亲就出生在青岛,小时候,他喜欢给我讲述他对青岛的记忆,尤其是爷爷当时在国外的生活,其中以在青岛的那段美好时光为最。”赫尔穆特·希姆斯·希姆森说,他一直想来中国看看,1985年,年仅37岁的他到了中国,也来到了青岛,参观了一些爷爷建造的房屋,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这样的旅途对他而言是兴奋又愉悦的。

赫尔穆特·希姆斯·希姆森表示,青岛在上百年时间里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现在的数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给他和妻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能可贵的是,在老城区周围修建新城区的同时,将部分老城区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存留,青岛市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新书收录大量在青建造房屋

德占青岛的17年间,青岛本土最大的两家建筑设计公司是F.H施密特公司和希姆森公司,前者主要承建青岛的大型公共设施,而后者主要承建民居。希姆森公司的创始人就是阿尔弗莱德·希姆森先生,目前青岛关于阿尔弗莱德·希姆森本人和希姆森公司的资料几乎为空白。

2011年,阿尔弗莱德·希姆森的后代们在德国波恩自费出版了《阿尔弗莱德·希姆森回忆录》一书,这本书是阿尔弗莱德·希姆森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口述回忆,由他的子女记录而成。全书约5万字,图片近百张。这本回忆录从希姆森的童年生活开始,介绍了他本人丰富多彩、命运曲折的一生,其中青岛的岁月最让他难忘,因此描写得最详细最动情,用希姆森自己的话说,“回顾一生,我最大的成就莫过于1898年至1914年在青岛经营建筑公司了”。

一直致力于城市建设文化挖掘和整理的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专程赴德国接洽了希姆森后人,组织力量对《阿尔弗莱德·希姆森回忆录》进行翻译,在希姆森后代们出版书稿翻译本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搜集到的回忆、纪念希姆森的文章,以及祥福洋行地产公司1902、1905、1913年的年度报告;另一部分是希姆森家族相册,其中有希姆森及其公司在青岛设计建筑的所有房屋,图片均由当时最高级的大画幅照相机拍摄,清晰度很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创造青岛特有的居住样本

根据回忆录记载,阿尔弗莱德·希姆森于1857年在德国汉堡出生,1898年来到青岛成立了一家建筑公司,主要从事公寓住宅的设计和建造。作为一名成功的房地产商和出色的建筑设计师,希姆森在青岛的欧人区、华人区以及港口区建造的公寓建筑,是青岛早期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建筑至今影响着青岛的城市面貌。在建造过程中,希姆森常常自己绘制建筑草图,再交给建筑师进行完善。

希姆森对于青岛最重要的贡献,是将亚热带建筑形式进行改良创新成一种新的商住形式引入青岛,他当时设想了这样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沿着完整的方形街坊四周,是临街店铺和楼上住间,街坊中间留下一个内院供交通,也可称为儿童游戏的场所,并将之引入了建设中的大鲍岛华人城区。后来,一些参与建设的投资者,将其复制后推广到上海和华中地区,这种后来被统称为“里院”的建筑形态,也成为希姆森的建筑遗产和青岛特有的居住样本。

很多百年建筑保存完好

在青岛西部老城区走上一圈,很多民房都留下了“里院”的影子,希姆森当年建造的房屋有些已经拆除,而有些则作为文物保存了下来。走进湖南路15号、广西路7号、广西路11号等大院,这些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楼院保护得都很好,至今仍有人居住。据悉,广西路11号民宅大约建于1901年,整体保存较好。不过遗憾的是,该楼西首的塔楼不见了,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次大修中被拆除了,如今只剩下居民楼。希姆森当年投资建造了多栋商业大楼和住宅,在中山路与肥城路路口的原希姆森公司出租公寓已被拆除。这幢漂亮的两层德式商业建筑平面大体呈“L”形,采用在当时欧洲亦比较流行的设计手法,面向街角的主入口上方建有一个装饰性塔冠,可惜现在都看不到了。

位于湖北路13号的一栋浅黄色外观的楼房是希姆森在青岛期间最主要的住所,据悉,这座楼大约建于1903年之后,希姆森一家人在这里一直居住到1914年日德战争爆发。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青岛一业主交了定金房价涨了 房子不卖了钱也不退了

下一篇:青岛价值20万房车里面长啥样? 终极玩家首选10款房车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