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平顶山2016年十大消费投诉热点 家用电器类居高不下

2017-03-10 11:24:36 · 1397次浏览

2016年,全市各级消费者协会组织共接受消费者咨询一万多人次,受理各类消费者投诉1895件,解决1820件,解决率为96%以上,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215.3万元。其中,网络消费、家用电子电器、通信服务、快递服务、汽车消费居于投诉量前五位。

2016年,全市各级消费者协会组织共接受消费者咨询一万多人次,受理各类消费者投诉1895件,解决1820件,解决率为96%以上,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215.3万元。其中,网络消费、家用电子电器、通信服务、快递服务、汽车消费居于投诉量前五位。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合同争议和虚假宣传问题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占投诉总量的八成以上。

通过综合情况分析,据平顶山装修网了解,昨天,市消协发布2016年我市消费投诉十大热点:

电器投诉

一、网络消费投诉呈上升趋势

网络购物、电视购物等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或有瑕疵,假冒现象比较严重;质量担保难落实;实物与宣传不符;网络交易七日无理由退货执行难;优惠活动规则不明晰等。

二、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居高不下

消费纠纷主要出现在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两方面。一是家用电子电器类商品质量不合格,经销商往往以“开具检测单”、“人为损坏”为由拒不承担举证责任;二是消费者所购商品出现性能故障,报修后维修处理不及时,经销商和厂家相互推卸责任,拒不承担“三包”义务等;三是维修后故障重现,多次联系商家不予理会、拖延维修及收费不合理等,给消费者造成损失。

三、通信服务类投诉仍是热点

主要问题有:一是网络信号不稳定、智能手机“被上网”、未使用流量却扣费;停机或取消业务后仍扣费、收费未及时短信提醒;宣传不真实、未按合约返还费用;充值金额未到账等现象。二是充值赠机捆绑业务,定制机质量问题难“三包”;部分SP运营商与手机生产商相互勾结,在手机内设置软件收取高额费用;一些运营商还利用“先免费后收费”的手段,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弦铃、彩铃、上网等业务。三是乱扣费、资费不明。运营商套餐资费不明确,服务设置繁杂、不易理解,甚至有运营商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更改套餐。四是消费者个人信息遭泄露,导致垃圾短信过多,甚至威胁到消费者财产安全。

2016年11月28日本报报道了用老年机的68岁市民邝先生不会上网,不会看短信,手机业务中却出现上网套餐,还有音乐收费项目一事,后经相关人士调查采访,通信公司退回了多扣掉的费用。

四、快递投诉量快速攀升

主要问题有:物品丢失、错寄、损毁或短缺赔偿难,行业的“霸王条款”盛行;快递延误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没有赔偿标准;投诉、服务热线难打,甚至敷衍用户和推卸责任;对于未保价的商品,消费者难以获得足额赔偿。

2016年12月9日,本报报道了市民田女士给朋友邮寄了化妆品和蜂蜜,朋友收到东西后发现有破损和缺失,缺失的东西价值约1200元,但是因为邮寄的时候没有保价,事情发生后挽回损失遇到困难。

五、汽车销售服务“猫腻”多

主要问题有:一是“三包”规定执行不到位。尤其是在退换方面,消费者主张一般很难实现。二是强制消费,如强制搭售商业保险、强制代理挂牌、加价销售等。三是售后服务良莠不齐。如汽车维修乱收费、配件价格不透明、配件只换不修及过度保养等。四是合同违约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紧俏车型及预付款购车上,加价提得快,不加价往后推。有些经销商让消费者增加配置和装饰或购买配套汽车产品,形成事实上的乱加价、乱收费。

买的雷诺汽车,因为手续不全,一年多了无法上牌照;在沃尔沃4S店购车时送的保养券,却因为4S店资金紧张成了“空头支票”;刚买一年的淮瑞风轿车突然自燃,维权时却遇到问题……2016年,本报也陆续报道了市民反映的关于汽车消费方面的问题。

六、预付卡消费领域问题多

消费纠纷主要集中在餐饮住宿和美容美发行业等服务类领域,主要问题有:经营者擅自变更预付费(卡)合同条约,拒不履行之前办卡时的约定;变更经营信息,搬迁、停业、装修不告知消费者,给消费者造成不便或损失;利用不合理条款限制预付卡使用期限,甚至剥夺消费者退卡权利;服务与宣传不符,服务缩水、强制消费等。

相关人士查看本报2016年全年关于预付卡消费投诉的报道,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篇之多,涉及洗浴、洗车、美发、饭店、超市、健身房、宠物店等多种行业,大部分店铺突然关门,消费者卡内余额无法消费。在本报帮助下,有一部分消费者挽回了损失。

七、服装鞋帽类投诉突出

主要问题有:一是个别经营者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涉嫌伪造产地的服装、鞋帽,或是商品没有合格证;二是个别经营者重销售轻服务,售后服务意识薄弱,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处理投诉的态度不积极;三是质量问题。

八、房地产交易有“陷阱”

主要问题有:一是房屋质量存在瑕疵;二是虚假宣传和合同违约等。如开发商以各种原因不退意向金或保证金,房型与宣传不符、配套缩水、隐瞒产权年限等重要事项、承诺不履约、优惠降价活动宣传存在误导等;三是二手房交易投诉多。

2016年,本报接到很多市民关于房地产交易的投诉:装修后还没入住,新房管道就漏水,物业、开发商均称无责;房屋实际面积少于购房面积,开发商多收的购房款迟迟不退 ;等了近8年的房子终于盖好了,却从当初约定的多层住宅变成了高层住宅,而且每平方米必须再缴1000多元房款……

九、保健品冒充药品依然严重

投诉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质量、虚假宣传、售后服务上。

2016年11月22日,本报报道了宝丰县一患高血压、糖尿病、脑梗等慢性病多年的农妇,听信销售者宣传,错把食品当药品,花大价钱购买了8盒食用菌制品,食用后出现身体不适一事,当时销售者却称“并无证据显示发病是服用他提供的食用菌制品造成的”。

十、手机质量难保证 售后服务是难题

主要问题有:一是手机质量差;二是手机经销商推销的增值服务问题,如向消费者推销会员卡、售后延保卡、通信套餐等,推销的时候宣传得很诱人,等消费者使用时,却增设门槛降低服务质量;三是售后维修周期长、不履行“三包”义务,部分经销商销售假冒、翻新机等问题也较为突出,消费者维权比较困难。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阳台黑板墙超赞!平顶山装修网130平米美式风格装修

下一篇:等3年到期不交房 平顶山业主发现楼盘地基竟还未打好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