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成都博物馆展览刷爆朋友圈 华丽装修重焕迷人光彩

2017-04-20 09:30:12 · 3148次浏览

暮春时节,天府广场绿意葱茏。成都装修网了解到,傍晚的阳光洒在成都博物馆的玻璃外墙上,光芒剔透、气势雄浑。李明斌站在4楼会议室窗前,看着博物馆门口一派热闹:远处几台旅游大巴停在树下等待;十多名游客举着小旗、拎着满满的旅游纪念品向大巴走去;穿着校服的娃娃们在老师的指挥下列队站齐;恋恋不舍的市民走出来,坐在台阶前纳凉。

2016年9月,成都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后,接连以张大千的“乡愁”、乾隆皇帝的故宫珍宝、丝路之魂的敦煌壁画,刷屏成都人的朋友圈。跟成都装修网一起来看看吧!

成都博物馆展览刷爆朋友圈 华丽装修重焕迷人光彩

观察观众是成都博物馆馆长李明斌每日的习惯。新馆、新展、新定位、新观众,他期待又担心着市民对新馆的接受度。闭馆时间一到,他的手机立刻收到即时短信,4月14日,成都博物馆当日参观人数为5698人。

“厚积薄发”——回忆成都博物馆迁址、筹建、开放的过程,李明斌用这个词来形容博物馆多年的沉寂和华丽的回归。

自2016年9月正式开馆后,成都博物馆接连以张大千的“乡愁”、乾隆皇帝的故宫珍宝、丝路之魂的敦煌壁画刷屏成都人的朋友圈。绵延半年的文化活动,如同一场浸润成都人心灵的春雨,于无声处滋养城市的底蕴。而这一系列文化事件的开端,发轫于成都博物馆新馆的落成。

“茶馆、小吃”,是成都最接地气的符号,然而它们不应当掩盖成都的文化基因。热闹之外,成都还有着近五千年厚重历史,它沉默地躺在博物馆,等待现代成都人与它对话,成都博物馆就是开启尘封历史的钥匙。这一次,成都博物馆走下神坛,将自己递给每一位成都人,由成都人去寻找城市认同;递给每一位游客,由游客去认识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去年9月,成都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普通市民也能在此领略世界级文化艺术名品之美了。从那时起,成都人的朋友圈里,晒看展、晒文物,成了长盛不衰的热点。成都人的文化需求得到爆炸式释放。

李明斌说,没想到今天博物馆能如此受大众的欢迎和追捧。他常常看着成都人来博物馆过“家庭日”,仅春节黄金周七天,至少有106万人次观众走进成都各大博物馆。

博物馆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成都人精神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曾经高不可攀的艺术珍品,于无声处滋养着成都人的精神世界。

七年重塑故宫文物 来成博赴7年之约

作为成博落成的亲历和见证者,李明斌看到了成博新馆从无到有、拔地而起的全过程。

2009年12月,新馆奠基仪式在天府广场西侧举行,按计划,新馆总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将与省图书馆、省美术馆、省科技馆、锦城艺术宫等建筑相毗邻,共同形成市文化中心区域的空间格局。但彼时,新馆还是空地,它的“邻居”们也有一半还存在于计划中。

2012年10月,成都博物馆新馆封顶,李明斌时常来到天府广场,面前灰扑扑的博物馆和设计图上的“金镶玉”外观还相距甚远。什么时候才会呈现设计图效果、哪一层适合做哪些展品陈设……李明斌对着雏形畅想了许多可能。

2016年9月,成都博物馆正式开馆,开馆第一展便是《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李明斌说,这是故宫文物来赴一场7年之约。因为7年前,时任国家文物局长单霁翔参加奠基仪式,随后几年来蓉,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承诺,要将故宫的好东西带到成都博物馆来展出。

要举办大展,要迎来“好东西”,成博的工作人员没少花工夫。文物运抵博物馆,运输过程中每晚都“夜宿”沿途的专业博物馆;文物点交在主题展厅内,全部采用非紫外线光源照明,为了保证文物安全,连桌子都是特制的;文物包装取掉后,双方工作人员现场需要对每个局部检查、拍照,正常情况下,一件文物360度拍照需要10张左右……

“看到效果,就值了!”李明斌说,开馆首日,成都博物馆就受到了市民大排长龙的热情礼遇。在随后的多项展出中,因为市民不断升温的关注度,成博还组织了讲解、学术研讨会、出版等系列配套活动。

精神家庙

“成都历史这么牛,原来真不晓得!”

“如果把成都当成一个大家庭的话,一定会有家庙,家庙是传统文化里最神圣的殿堂,是精神的纽带,让现代的成都人跟远古的成都人遥相呼应,成都博物馆就是成都人的精神家庙。”李明斌说,在成都博物馆之前,并没有一个博物馆或对应的展览全面展示成都将近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因此,新馆把成都从远古到和平解放的历史做了全面梳理,没有历史缺环,突出了成都在几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更像是“精神家庙”的象征。

“我们的团队八九成都是专业人士,学考古、学历史、学博物馆学,但我们做的展览面向所有普通市民,提升文化素养、提升对城市的认同。”有时,李明斌习惯藏在人群中,假装观众,观察观众的反应。“成都历史这么牛,原来真不晓得!”他听到的最多感叹,是操着成都口音的市民说出来的。市内一些学校把成都博物馆当做校外课堂,就地上历史课,李明斌也会花上半个小时给孩子们讲成都历史。

“我们一致将其定义为一座城市的博物馆,因为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城市历史的综合性介绍的话,那是一个缺陷。”在设计之初,成博就不是一家单纯的博物馆,它承担着融入城市建设的需求和城市发展的需求,也是成都递向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外地游客将通过博物馆去认识城市,以最短的时间、最形象的方式、最灵活的互动,来晓得成都的历史是这样璀璨闪亮。”

大展继续

“梵高”要来 泰坦尼克珍宝要来

历经多次大展的洗礼,新生的成都博物馆并没有打算放慢脚步。接下来,成博会和俄罗斯彼得夏宫博物馆联合推出彼得大帝珍宝展,将一直持续到八月份。成博和法国圣埃蒂安艺术博物馆合作办西方艺术大师作品展,也将有机会展出梵高的作品。2018年,泰坦尼克的珍宝展已敲定档期。

李明斌透露,作为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全国百家文化创意试点单位,成都博物馆会在发展方向上小作调整,除了大展持续不断,还要在文创纪念品上发力。在他看来,博物馆既是专业的文物机构,也是一个文化创意的孵化器,因为它有大量用于文创设计的珍品。

借助创意,文物也会重焕迷人的光彩。博物馆二楼的成都汉城风貌,借助幻影成像,让汉代画像砖上的图像动了起来:一个赴宴的古代成都人,坐着马车穿过大街小巷,熙熙攘攘的人群是古代成都人在“赶场”,繁华的道路、酒肆是成都“列备五都”的商业一景,小桥流水似乎让当下的“宜居水岸”穿越回两千年前……

“成博用成熟的科技辅助看展,会给观众独特新颖的体验。”李明斌说,技术的使用,让成博的可看度更高了。他期待成博逐渐成为市民主动想去的地方,“喜欢时尚的去太古里,喜欢文化的来成博,第一反应能想到这一点,就是我们的成功了。”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二代磁悬浮下周试验成都或先使用 装修融入本地特色

下一篇:城南成交量下降 今年成都主城区房价走势趋于稳定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