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上海市徐家汇亮眼建筑西亚宾馆底层空间设计微更新

2017-05-05 10:15:35 · 11799次浏览

到过徐家汇的人都知道,西亚宾馆与周围美罗城、汇联商厦的步行距离不到20米,加之大厦北侧、东侧分别紧贴肇嘉浜路和天钥桥路,地面施工空间可谓捉襟见肘。上海装修公司小编觉得,要在这样的“螺蛳壳”里“做道场”,人车混流是最大干扰。

车水马龙的徐家汇商圈,一座四四方方的“玻璃盒子”将在今年十月展露新颜。上海装修公司小编日前从徐汇区商务委获悉,位于天钥桥路20号的T20大厦预计最快将于今年10月投入运营。

上海徐家汇西亚宾馆设计

T20大厦原址曾是老上海人熟悉的西亚宾馆,也是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徐家汇的地标建筑之一。不久前,作为《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首批试点单位,西亚宾馆的底层公共空间被纳入了“行走上海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这一城市微更新试点共收到6项设计方案,最终,上海天华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获得优胜。

“玻璃盒子”底下这处车流、人流双高的“流量小广场”要如何变样?不妨先听听首次参与城市微更新的设计师们怎么说。

可变换场景的城市公共空间

西亚宾馆位于肇嘉浜路天钥桥路交叉口,徐家汇商圈核心区域,占地总面积800平方米。大厦西侧为美罗城,南侧为汇联商厦。主体建筑目前已经建成,并更名为T20大厦。大厦底层架空,作为公共空间对公众开放,二层开放空间未来将与徐家汇商圈连廊连通,三、四层为停车场,五层为设备过渡空间,六层至十三层为办公空间。

西亚宾馆微更新项目的评审之一、徐家汇商城集团副总经理郭君告诉相关人员,由于大厦楼上有停车场,因此在西亚宾馆底层空间展开微更新,首要目的就是解决行人和交通混流的难题,实现人车分流。其次,还要承载公共文化功能,兼顾城市绿色生态。

最终获胜的设计方案,通过悬空的LED灯在大厦底层投射出一块圆形的公共空间,并计划在地面增加滑轨,安装模块式的“街道家具”,使用者根据不同需求可以在轨道上调整座椅、绿化、垃圾桶等公共设施的位置,模块经过排列组合,也可将该区域变换成艺术展览、音乐节、主题运动会的场地。

郭君告诉相关人员,天华的这一设计方案之所以脱颖而出,一方面是在四方形的T20大厦投射了“天圆地方”的空间理念,另一方面,通过滑动模块变换公共空间使用功能的想法非常新颖。但同时,在面积不大的广场预铺滑轨、滑动公共设施等设想,在可行性和管理难度上仍待商榷。

不过他同时表示,西亚宾馆底层微更新计划将在优胜方案的基础上,取各家之长,最终为徐家汇带来一处既能加强交通分流功能,又兼具文化创意的公共空间。

城市“华容道”怎么玩?

为何会想到“滑动模块”这个有些天马行空的微更新设想?

天华公司参与此次微更新计划的设计师刘晔天告诉相关人员,在商圈进行公共空间微更新,既要把对现有空间的影响降到最低,又要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提高整体空间利用率,给使用者一定自由,因此才会想到这个类似“华容道”的设计。

到过徐家汇的人都知道,西亚宾馆与周围美罗城、汇联商厦的步行距离不到20米,加之大厦北侧、东侧分别紧贴肇嘉浜路和天钥桥路,地面施工空间可谓捉襟见肘。要在这样的“螺蛳壳”里“做道场”,人车混流是最大干扰。

大厦底层是驶向楼上停车场的车流与地面人流的交汇处,于是天华团队在底层公共空间设计了人流优先区,在地面铺设箭头引导人们穿越大厦底层。同时,对交通动线和周边大厦停车路线进行筛选后,设计团队在车辆使用频率最小的区域设立了车流分时管理路段。车流较小时,暂停该区域的机动车通行,整片空间开放作为行人通行区;车流高峰时段再次开放,作为车行道。

除了在人流与车流的取舍中选择“行人优先”,如何在有限的场所营造出空间的整体性也是设计师重点考虑的内容。

徐家汇商圈充满“圆素”

天华参与西亚宾馆微更新的团队负责人、资深规划设计总监张道明告诉相关人员,一提到徐家汇,很多人都会立即想到美罗城巨大的玻璃球,接着就是港汇广场、东方商厦建筑中的“圆球”。

设计团队以此为延伸,发现在上海,包括东方明珠、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在内,许多地标建筑都含有“圆素”。经过测算,在西亚宾馆周边也能形成一个圆形的公共空间。未来在举办公共展览、户外音乐会时,可以通过LED灯光在地面投射出具象的“圆”,让市民感受到完整的城市空间;平日该区域则恢复车流和行人的通行功能,无需任何拆建,就能变换“身份”。

每一条线、每一个圈都有出处

相关人员发现,在参与西亚宾馆微更新设计前,天华在上海承接的多为绿地黄浦滨江(楼盘资料 图库)、杨浦创智天地综合社区这样看起来颇为“大手笔”的案例。为什么这次“组团”来参与城市微更新的设计?

“小的设计项目反而可以让设计师更洞悉平日的大尺度设计,知道自己画的每一条线、每一个圈放大后,到底是什么。”

刘晔天告诉相关人员,之前自己参与的大多是街区规划、园区规划这样的大尺度设计,而微更新则要求设计师必须关注人的行为方式和具体需求。当设计聚焦到城市微观层面时,设计师必须考虑人们喜欢坐在何处、从哪里来、又要走向哪里等等这些看似琐碎却必要的问题。于是,设计团队一开始参考了国内外诸多案例,包括北京五道口“宇宙中心”广场、波兰城市广场等,才最终确定了将“街区家具”设置为滑动模块的可行性。

“每一个模块由一座树池和一张座椅组成,可以随意挪动……安装轨道后,人们可以像玩华容道一样挪动座椅和绿化,但都是在管理方可控的轨道上。”根据天华团队的设计,行人如将座椅、树池围城一圈,可以在中间空地举办小型音乐会,座椅推到一边全部立起,又可作为展板举办室外展览,还可以进行各类体育活动。甚至,模块在立体拼接之后可以变成投影屏幕,放映露天电影……

设计师说,当设计尺度放大,图纸上一厘米的线条在实际中可能有十几、二十米长。尝试了微更新设计后,自己则发现,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尝试在大尺度和小尺度之间来回思考,这样在今后的设计中,才会真正考虑单个空间对一个街区乃至一座城市会产生的影响。上海装修公司小编觉得,这就是,城市空间所产生的蝴蝶效应。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上海宝华源墅198㎡地中海风情五居室别墅装修实景图

下一篇:完善城市更新 社区微改造助力上海老旧小区换新面貌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