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无锡社区免费服务成负担 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没人来

2017-05-12 09:37:10 · 2169次浏览

春和景明,气温宜人。一走进锡惠里社区,右手一侧的玻璃窗宣传栏里挂着职业技能、创业培训的宣传单,红色的背景很醒目。然而,来来回回的居民虽然不少,但不论老少,没有一个停下来看看。

春和景明,气温宜人。一走进锡惠里社区,右手一侧的玻璃窗宣传栏里挂着职业技能、创业培训的宣传单,红色的背景很醒目。然而记者观察到,来来回回的居民虽然不少,但不论老少,没有一个停下来看看。
“挂在这里一段时间了,还没有居民因为看到宣传来咨询报名的”,谈及这个免费培训的政策,社区工作人员更多的是无奈,“市里给每个社区下了指标,像我们锡惠里社区,每次开班必须要召集到8个居民参加。但居民很少有主动来的,我们还得努力招集,有压力啊”。
“免费蛋糕”遇冷,竟成了社区负担,问题出在哪里呢?

社区服务项目

政策遇冷
 有需求者寥寥,年轻人还不屑
今年年初,市人社部门开发了一系列免费培训项目,并在市、区级人力资源市场以及街道(镇)人社所进行意向征集,这是全市范围内首次开展大规模职业培训需求调查和报名。3月,记者来到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介绍窗口,翻阅一沓培训技能征集和报名表后发现,有培训需求者寥寥无几,基本为40岁-50岁的本市失业人员。而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齐刷刷地在“没有需求”选项上打钩。从培训意向来看,育婴师、化妆师以及维修电工较热门,电焊工、养老护理员、装配钳工则少有人问津。
工作人员说,一些外来务工人员有业余培训需求,但“他们流动性强,很多人报名以后,通知他们开课时,他们可能已离开无锡了”。即使在参加培训的学员里,很多也不能善始善终。几年前,维修电工较热门,开班时有90名学员,两个月后,到了结业考试时,班上只剩11人。这样一来,培训机构也怨声载道,不仅拿不到国家补贴,还要贴上机器折旧、聘请师资等费用。
社区:身背指标,推广不成自己凑人头
 据统计,有3000多名居民的锡惠里社区,去年全年登记的失业人员为100多名,有因企业倒闭下岗待业的,有辞职做家庭主妇的,也有处于跳槽过渡期的。但他们的就业热情并不高。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说:“要求推广培训以来,我们保持着高压状态。培训课程一开班,先是逐一致电登记在案的居民询问,再上门给他们解释和介绍。育婴师、烘焙师这两个课程还有人愿意去听听,其他课程根本推不出。”有时候为了完成任务,社区工作人员只能自己报名去凑人头。
从这几年的推广情况看,家庭主妇因为时间自由,更愿意参加培训,而这类人培训过后很少真的去创业、就业,基本是学个热闹而已。“45岁-50岁的大妈倒是有愿意去上这些培训的,但人家不需要创业和就业,这就和大目标脱节了。”
深层原因
反馈:课程设计死板,学了派不上用处
社区工作人员小韩(化名)曾去凑过一次人头,其直言“能理解大家为什么不买账”。小韩认为,课程的要求卡得太死,上下午点名,还不准请假,对有找工作需求的失业人员来说太苛刻了。“上午八点半开课,一直上到下午三点半,中间只有午饭时间是灵活的,每个班级还配备一名班主任专门点名,还有一名流动人员不定期巡查,最后还要考试才能拿到培训资格证书。”
小韩认为,课程设计上也有不足。曾参加过创业培训的小区居民周先生回顾参加培训的经历后坦言,创业课程会教授小微企业的创业理念、方法等,还是停留在书本上。但创业最关键的是资金、关系链、人脉网,光有那些理论并不能成事。
社区居民奚女士报名了育婴师课程,如今课程已过半,但她早已意兴阑珊。“虽说是就业技能培训,但是班上同学都和我一个心态,是学着玩,不会真去做这方面的工作”,在奚女士看来,这些课程没能激发学生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兴趣。
还有市民吐槽培训周期太长,初级资格培训需要100学时-150学时,中级需要120学时-200学时,高级需要180学时-200学时。按每天8个课时计算,短则需要连续学习1个多月,长则需要两三个月,而且是全天候上课。这么长的时间对需要四处奔波找工作的人来说,实在接受不了,不少学员还没等到结业考试就已流失。
部门看法
指标源头来自省级,职业技能培训逐年优化
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何到了街道、社区却成为一种指标?市人社局人士表示,近年来,培训政策在实践中确实出现了市民反映的热情不高,培训凑人数的问题,但他们也很无奈。所谓的下指标并不是无锡的本意,是省里分配到各市的任务,再下达到区里、街道、社区,逐级分配下去。“政策的初衷是帮助市民获得一技之长,但如果市民不愿创业、不愿学习技能,再好的政策也发挥不了功效。”
根据对无锡的调查情况,近年来,人社部门也在不断优化职业技能培训政策,让职业技能培训更精准化。例如,在市、区级人力资源市场以及镇、街道的社保所进行意向征集。自去年以来,无锡全面启动职业培训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出台职业培训实施意见。精准锁定培训对象,面向有意愿的各类城乡劳动者开展免费就业培训,并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实效性的培训项目。同时,突破原有定点机构的培训模式,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服务,选择培训能力强、质量优的机构开展培训,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培训质量情况进行评估。为让免费培训最大程度惠及市民,职能部门仍在努力。
专家建议
好事需要好“配套”,就业观念也要变
如何破解技能培训“剃头担子一头热”的难题?职业培训人士认为,政府提供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是好事,但好事需要好“配套”。他建议政府部门设置多元化、系统化的就业技能培训服务,更加灵活地安排培训计划,比如开设夜学课程,这样晚上时间就能利用起来; 设立学分制,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将技能培训和实习岗位相结合,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等等。还要培育更多的专业团队和企业参与其中。
同时,市民的就业观需要转变。“许多年轻人心气高,对车、钳、电、焊等职业技能岗位不屑一顾。”还有许多家庭省吃俭用供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就是为了给他们找到较高的就业起点。因此,年轻人也要试着转变就业观念,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自我,放下思想包袱,坦然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为帮助更多市民找到工作、提升就业质量和工资收入水平,人社部门每年都为市民提供不同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免费政策。
今年,市人社部门进一步扩大了免费培训对象,首次将灵活就业人员、企业在职职工纳入培训范围。目前可享受免费培训的对象有9类,包括本市的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及毕业学年高校在校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灵活就业人员、企业在职职工、退役士兵、外来劳动者、农村适龄劳动力、产业急需的技能人才等群体。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无锡梁溪区独创物联油烟监控平台 油烟排放数据可查

下一篇:想在阳台安置一张床 无锡装修网让你的阳台大变样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