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深圳某智能家居企业专利被偷贱卖 多年辛苦付诸东流

2017-07-14 10:28:35 · 4656次浏览

世界上最难过的事情之一就是心爱之物被夺。近日,深圳某智能家居企业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他们经过多年酝酿研发的核心技术竟然被内部人员被窃取之后以6000元的价格贱卖给竞争对手,多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令人寒心!深圳装修网提醒,智能家居产业在崛起,专利保护要重视。

深圳某智能家居企业专利被偷贱卖 多年辛苦付诸东流

辛苦研发出来的技术被盗窃,还在市场上被堂而皇之地出售。深圳装修网获悉,日前,深圳一家智能家居企业就碰到这样的窘境。该公司研发团队4人耗时3年开发出可用智能手机控制的“Wi-Fi内置开关”,却被其中一名开发人员以6000元贩卖。在报案后,该公司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将开发人员和盗窃技术的公司告上法庭。法院认定侵权的事实,却也在损失评估方面产生了疑问:开发人员称出售该技术仅获得6000元,但是公司一方却坚持该技术耗费了3年,投资超过150万,赔偿应该以此为准。据深圳装修网获悉,目前该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深圳装修网了解到,业内人士称,智能家居开发成本高,窃取的违法成本却不高,让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为之心忧,而不少智能家居的系统和硬件前期就是由这些中小企业进行开发,是智能家居行业创新的源头,行业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那么对于技术保护,对于知识产权的维护势在必行。

4人程序开发团队用了3年时间开发

深圳市蓝某安科技有限公司是深圳一家本土开发智能家居系统的企业,“W i-Fi内置开关”是该公司开发的较有特色的产品,可以直接实现用智能手机控制开关,这一技术听起来似乎没有太大的“惊喜”。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需要技术创新和攻关的任务。过去的智能家居需要在家里安上一套主控设备,即要有主机才能控制整个家庭的智能设备,形成一个智能系统。这意味着想在家里体验一下智能生活,必定得大动干戈。深圳装修网了解到,而一旦Wi- F i可以置入开关后,它最大的好处在于实现智能家居的独立购买和使用。如果对智能家居感兴趣,直接买一个智能开关装在原有的家居上就可以了。

据其负责人王先生介绍,蓝某安目前绝大多数客户来自欧美,主要也是因为这项技术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市面上同质化产品相比独特性更鲜明。

当初为了研发这套程序,该团队的4人程序开发团队用了3年时间,并且累计投入了超过150万,“所以之前有客户想要直接购买我们整套技术,我们核算后认为价格不低于100万。”

市场发现同类产品 原是开发人员私下贩卖技术

然而在2016年6月,一名来自以色列的客户告知王先生,他发现市面上有一款和蓝某安一模一样的产品,而且价格更低,通常来说这很少见,蓝某安一直以产品的独特性为卖点,通过这一线索王先生和团队发现,这个和自家产品高度相似的产品,是由蓝某安离职的一个业务员丁某出售的,而进一步调查发现,正是4个程序开发人员之一的雷某将技术以6000元卖给了“前同事”丁某。

该系统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雷某参与的手机app客户端,如果单是这一技术被盗取损失还不是最大的,因为手机端只有配合智能开关技术才是产品的核心。雷某只了解手机端的技术编码,而关于智能开关的内容,他则不惜悄悄潜入工厂生产线,分两次拷贝了相关生产资料,工厂的监控系统拍下了这些画面,王先生约谈了雷某,最后他承认自己盗取了公司的技术,并且卖给了丁某,并且还到工厂为产品进行调试,再由丁某出售给过去的客户,试图用更便宜的相同产品“挖墙脚”。

深圳装修网了解到,虽然蓝某安的技术开发团队中间也陆续有新人加入,以及员工离职,但是离职的技术开发人员基本没有染指公司之前的技术,而是另起炉灶进行新的研发。直接进行“偷”的行为,雷某是第一个。这个从刚毕业就在蓝某安实习培训,并且工作三年的年轻人,最后却以这种方式离开了公司。

“手机端app的专利申请很难,但是除此之外我们所有的技术都已经申请了专利保护”,王先生认为,雷某的行为是盗窃技术,泄露商业机密,而购买技术一方的工厂也对自己公司产品造成了专利侵权。

已向法院提起诉讼,评估损失难

在找到充足的证据,证明雷某串通他人,盗窃公司技术时,王先生本以为这就是事情的终点,他立即委托了相关律师,第一时间到派出所报案,并且希望能够以泄露商业机密的经济类案件立案。但是公安部门并没有立即立案,而是提出,蓝某安一方应该自己进行评估,递交评估报告,证明所盗技术为商业机密,以及评估损失,否则不予立案。负责该案的律师认为,既然证据充足,评估以及调查的工作本应立案后,由公安司法部门支持进行,或者委托第三方评估,“我们自己进行评估极不公正,也未必合法。”

立案一路不通,蓝某安又向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将雷某和他所出售盗窃技术的公司告上法庭。法院虽然认可了原告提供的证据,并且认定侵权的事实,却也在损失评估方面产生了疑问。雷某称出售该技术仅获得6000元,但是蓝某安一方却表明该技术耗费了3年,投资超过150万,赔偿应该以此为准。目前该案件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话题

技术侵权的案件立案难度不小

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

王先生表示,团队一开始做这个技术时难度很大,“说直白点,开关构造如此简单,没有操作界面,如何把智能系统的协议应用到开关,就是难点。”王先生说,他们啃下一大堆英文资料,才寻找到突破口。目前深圳尚无其他公司掌握这一技术。一直以来安全监控就是智能家居的重点,但在较为传统的智能家居终端上,监控和控制大多数是分两个A P P操作的,看和操作不能同时进行。假如要开个灯,首先要在负责控制的A P P上把灯打开,再打开监控的A P P才能看到灯开了没有。蓝某安的新技术则能让用户体验可视化操作,在一个A P P上边看边操作,A P P上可以反映操作的实时效果。“就像打电游一样,操控感很强。”王先生说。深圳装修网了解到,另外,新技术还有移动侦测功能,一旦家里的门窗被“悄悄”打开了,系统就可以监测到并且反映在手机上。

这些技术的独特性一直是蓝某安的底气所在,先做产品再做技术,也一直是公司的价值理念所在,然而这一盗窃事件却给公司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其实这种情况不仅我们公司有,像我们这种中小企业很多不敢投入太多开发新技术,就是怕这种情况发生。”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智能家居开发成本高,窃取的违法成本却不高,让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为之心忧,而不少智能家居的系统和硬件前期就是由这些中小企业进行开发,是智能家居行业创新的源头,行业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那么对于技术保护,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势在必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称,通常这类涉及经济犯罪、技术侵权的案件立案难度都不小。而作为受害一方,企业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上,也很难进行评估侦查的工作,而在诉讼过程中,一方面要看被告方获利的情况,另一方面看原告方受损失的情况,如果两种情况都无法有合适和清晰的数据,法官可以酌情判定损失。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房屋鉴定不到现场调查取证 深圳3家违规机构被约谈

下一篇:智能锁发展迅猛成黑马 集群效应助力深圳智能锁研发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