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政协文史馆装修完成正式开馆 提案墙见证郑州成长

2017-09-22 11:21:02 · 3107次浏览

9月21日上午10时,郑州政协文史馆开馆。在这儿,历史不再是泛黄的照片,它可以是高科技范儿3D版现代郑州,也可以是“二七大罢工”的历史重演,更能带你“寻根问祖”找到自己的姓氏起源,尘封的城市记忆在这里复苏。具体就跟郑州装修网一起来看看吧!

郑州装修网认为,要读懂一座城,那么你一定不能错过的是博物馆。而要读懂一座城的城市内核,那么你一定不能错过的是文史馆,因为那是一座城存放灵魂的地方。

郑州政协文史馆装修实拍图

发布

“时光穿梭机”

带你穿越郑州千年历史

进入郑州政协文史馆一楼的序厅,你就踏上了“时光穿梭机”,左侧的浮雕,反映的是历史厚重的古代郑州,自上而下分别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二帝”、中华民族的立国始祖大禹、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列子、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子产。还有反映10万年前人类生活的荥阳织机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隋唐大运河郑州段的惠济桥,郑州商代遗址和杜岭方鼎。

右侧则展示的是朝气蓬勃的现代郑州。浮雕上有“米”字形高速铁路网,以及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列车, 郑州多年的重要地标二七塔,郑州21世纪的新地标——郑东新区,以及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核心的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郑州政协文史馆工作人员毛潇萍介绍说,郑州政协文史馆创造多项纪录,比如同类展馆建造耗时最短,仅花费了一年零三个月,此外面积、展品数量都是同类展馆之最。

揭秘

揭开“绿城”郑州面纱

原来跟这两个人有关

郑州以“绿城”著称,法桐被公认为郑州的市树。

但郑州为什么要种法桐呢?郑州政协文史馆揭秘说,这就要提到一个人,新中国成立初期郑州市一至四届政协委员、第五届政协常委、第一届郑州市政府副市长史隆甫。

史隆甫出身农家,1924年曾进入法国公共工程大学留学。

临近黄河的郑州,历史上曾是多风沙的城市。1951年郑州市政府下发文件,号召全民种树,人均两棵,保种保活。但要种什么树,郑州人心里最初并不清楚。

有着留学背景的史隆甫提议并大力推动广植法桐。因为法桐树形好、生长快,树荫也大,这种树春天发芽又早又快,几天就长起来了。

种植法桐,使昔日的“风沙城”变为了今天的“绿城”。

说到郑州,不能忘怀的一个名字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冯玉祥。

在他任职河南省政府主席期间,首提改郑县而设郑州市,由他命名的自由、平等、博爱等街道,也是冯玉祥将军政治理想的具体体现。郑州西郊的碧沙岗公园,原是冯玉祥为纪念北伐阵亡将士所建的烈士陵园,园内有他所题写的“碧血丹心”碑,碧沙岗也由此而得名。

此外,郑州文史馆还揭秘1958年毛泽东主持的“郑州会议”,是在一辆列车上召开的,馆内复原了开会的那节车厢。

亮点

“子产不毁乡校”的启示

在二楼的展厅里,有一处展现了“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

乡校,是当时社会民众聚集的场所,大家可以自由地议论评说执政者的得失,最早的“朝阳群众”就在这里谈论国家大事。贵族然明认为乡校有损贵族的权利,不利于管理民众,应予禁毁。时任郑国宰相子产批评了这种说法,并说人民的意见就像洪水一样,可疏导不可堵塞,与其堵塞让它泛滥,不如留着这样一个口子,听取接受各种各样的意见,更有利于国家的治理和发展。

郑州的每一点进步

都在“提案墙”上浓缩

在郑州政协文史馆3楼,有这样一面墙,汇集了各个时代的委员提案。

我们已经习惯了共享单车,每日上下班骑着它穿梭在大街小巷。但有多少人知道,这种便利的生活或许与五年前一个“关于在郑州开展便民自行车”的提案有关。

除此以外,申报郑州为八大古都、建设月季公园、推广居家养老服务等提案内容也都在郑州变为现实。

一键“寻根问祖”

黄帝是诞生于新郑的远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源于黄帝的中国文化精神,使得中华文明延续5000年而从未中断。

郑州装修网认为,在郑州政协文史馆,最不能错过的就是查看“姓氏树”,通过设备一键“寻根问祖”。

摘自:大豫网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小区电梯20部坏17部存严重事故隐患 郑州居民想更换

下一篇:餐馆装修排烟系统直接朝上 郑州居民反映打不开窗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