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变化大 旧厂房装修变双创空间

2017-10-30 10:04:10 · 2804次浏览

广州城市里的老旧小区非常的多,而这些老旧小区的楼栋、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问题多多,有的墙面出现脱落,有的小区环境脏乱,还有的严重影响了业主生活。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势在必行,而有的旧厂房也开始翻新改造,这些地方经过装修,变得大不一样了哦!

海珠区晓港东社区经过微改造,原来的双行道变成单行道。

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

越秀区梅花村街东风二社区在微改造后建起了微型消防站,空地上种上了梅树。

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

白云区三元里街

“改造不是面子工程,应该重点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我们的诉求在方案中都有所体现。”近日,白云区三元里街交电新村小区时居民佳叔如是说。

交电新村建于上世纪60年代,共有8栋建筑,其中一半建筑为预制件结构。广州装修网了解到,目前,小区主要居住人群为退休职工,居民改造意愿强烈,项目已于2017年7月由三元里街提出申请纳入广州市2018年城市更新项目和资金计划(正式计划)。

交电新村小区的楼梯间光线很暗,墙上贴着的小广告多数与“疏通下水道”有关。小区内楼房外部也因排水问题导致长期污水浸泡,外墙发霉脱落。而最让居民头疼的,就是水压低导致中高层住户常常缺水。

在小区居住了46年的叶女士说,有时候刚要做饭就没水了,生活实在太不方便,她盼着微改造后能随时有水洗米做饭。在这里住了30多年的老住户佳叔说:“小区的消防、治安等隐患较多,用水用电也是老大难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住得也就安心了。”

三元里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微改造除了对房屋建筑本体共用部位如楼栋消防设施、楼梯扶手、外立面整饰等进行改造外,还将对小区公共服务部分进行提升,即疏通和更换小区排水管网、维修小区照明设施、拆除小区违法建筑物、提升小区绿化等。“将结合居民生活的现实需求及愿望来进行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人居环境及归属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关方案中,适老性的设计理念尤为突出。“从空间的设计策略上,重塑小区的特色空间,在小区内部增设无障碍通道、公共座椅等一系列设施,实现人车分流,还有的规划出一条连接社区现有重要公共空间和闲置空间的步道,这都是从居住人群出发考虑的。”这位负责人说,根据相关方案计划,明年将完成实施方案审批、项目立项、施工图设计、财政投资评审、施工招标以及部分建设项目的改造,整体项目将在2019年完工。

切中邓世昌主题 改造突出文化

海珠区龙凤街

仁和社区位于海珠区龙凤街,东至宝岗大道,南至仁和直街,西至将军直街,北至龙骧大街,有3083户、9223人。该社区以“龙”命名的街巷有50多条,保留着大量清末民初老建筑,还有邓世昌纪念馆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建筑资源。

在广州市老旧小区微改造规划设计方案竞赛活动的33份参赛作品中,有11份是投给仁和社区(邓世昌历史文化街区)的项目,是全市5个老旧小区微改造设计竞赛项目中参赛队伍最多、角逐最激烈的一场。

海珠区城市更新局负责人表示,仁和社区作为该区重点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要彰显社区个性,突出文化亮点。首先要切中邓世昌主题,擦亮文化名片。做好环境整治,建设邓世昌绿化广场,保留原有的文化底蕴。其次是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品质。打造慢行交通系统,建立步行与共享单车的有效连接点,完善社区公建配套,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归属感等。

作为广州老城区,海珠区老旧小区存量较大,小区功能配套不全、基础设施老化。2016年8月,海珠区发动各街道摸查辖区内具有典型示范效应、居民改造意愿强烈且基础设施老化、居民居住环境较差的小区。在32个老旧小区中,选取了兰蕙园、晓港东等10个项目作为海珠区2017年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争取到市财政资金4302万元用于10个项目微改造。

今年初,晓港东社区。该社区楼宇多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以珠江航运公司、广东驳运公司、广州机床厂等企业的房改房为主,硬件配套设施不健全,没有物业管理,存在楼宇外墙脱落、管道堵塞、道路坑洼等现象。经过近5个月的改造后,晓港东社区微改造一期工程已通过验收。最大的变化是,晓阳街、晓港东一马路等内街从双行道调整为单行道,出入口均设置车辆自动识别道闸“守门”。

广州装修网了解到,该社区二期工程预计在今年完工。除对小区内外墙脱落、老化的10栋楼宇进行修缮改造,还将继续进行广告招牌整饰、人行道和车行道路面修复、三线改造等市政工程。

黄埔区黄埔街

计划在闲置屋顶 建“一米菜园”

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黄埔区黄埔街怡园小区,常住人口4400人,户数1500户。根据相关微改造方案设计者调研,该小区的道路、立面和公共设施等方面已满足不了居民的使用需求,居民的改造意愿较为强烈。当前小区的老龄化率上升了1.21个百分点,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适老化社区的建设迫在眉睫。

在调研中,设计者发现怡园小区早期用地规划缺乏协调性。小区现以交通用地为主,公建用地较少,部分地块荒废或使用率较低。居民黄伯反映,小区停车问题突出,怡园小区道路根据停车方式分为双边停车道路、单边停车道路,但大部分车主都因为抢不到车位而将车辆随意停放在路边,比较容易造成交通堵塞。

根据设计者梳理,怡园小区现有住户1400户,而实际拥有的停车位不到300个,无法满足住户停车需求。

居民陈阿姨则关心小区的公用设施布置问题,她说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布点有点不均衡,社区服务类和文化体育类公共设施主要集中在西区,在东区布点极少。“小区内便利老人的设施种类及数量较少,如果多点座椅或扶手栏杆,安全感会高很多。”

根据调研结果,设计者提出差异化、邻里化、设施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对策。其中,差异化是针对不同类型居民的需求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体现方案的人性化。邻里化即项目最终达到的目标,有温度,形成街坊邻里集聚与交流的中心。设计方案具体根据小区现有问题,进行存量开发,将部分废弃或使用率较低的用地通过功能置换进行改造;同时增设立体停车场和活动场地,增加公建用地和公共绿地用地,减少交通用地。小区内部分废弃或利用率较低的用地通过功能置换,改造为停车、休闲游憩等功能用地;文化中心广场增加地下停车场,改造为兼顾休闲游憩与停车功能的用地,解决现小区内停车位不足、活动场地较少等问题。此外,社区的公共空间改造方案还计划在闲置的屋顶引入“一米菜园”模式,给青壮年有种植和养护蔬菜的机会。居民可申请地块,用特定的容器、土壤来种植喜阳蔬菜。

案例

天河区“陶庄路5号” 华丽转身 旧厂房变双创空间

犹如摩天轮一样缓缓转动的立体停车库,最多可以停放24辆车,停在“7楼”最高处的车辆不到2分钟即可轻松出库。令人眼界大开的一幕,竟然出现在广州市天河区的城中村沙东村里。在天河区沙东街陶庄路5号,由旧厂房改造而来的创新创业空间,不但做到了墙内开花,还在墙外触发了陶庄路向互联网生态家园的华丽转身。

2016年,总投资超过1800万元的沙东街综合整治工程“陶庄互联网生态家园”建设项目动工。如今,“陶庄路5号”已经成了一个文化标志。在这里不仅有免费WiFi,破旧的家具城也变成了“云广场”,舒适休闲长廊受到居民青睐。简而言之,围绕沙东街陶庄路“互联网生态示范街”,一个智能化生态社区渐现雏形。

产生这一变化,落户陶庄路5号的五号空间“功不可没”。“当时我们是鼓足了勇气才敢做这件事。”五号空间负责人许伟彬说,这里原是沙东村集体物业轻工业大厦,以前分别出租给不同的企业作办公室、厂房或仓库等,经常出现物业空置现象。在耗时半年多,投入3000多万元装修改造后,旧厂房变成了集众创空间、孵化器、企业加速器和青年创业公寓等功能于一处的“双创空间”。“形成一个创业生态圈,吸引一群社会精英,建成集创业、生活、文化于一体的生态家园”。

以上就是广州装修网为您分享的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的详细情况,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本地资讯,尽在广州装一网。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建面92平两房改三房怎么改?8种设计图方案任你选

下一篇:9月广州二手房成交89%为自住客 业主反价现象减少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