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镇海楼城墙出现崩裂急需装修 广州六百年古建筑焕新

2017-11-14 11:02:44 · 3915次浏览

镇海楼作为广州留存至今的600余年的古建筑,见证着广州历史发展的变迁与时代的更替。这是一座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建筑,也代表着广州文化的根。然而,随着风雨侵蚀,镇海楼城墙出现了崩裂,急需装修。相关部门立即响应,计划整个工期计划90天,费用62万元。

镇海楼图片

目前唯一能见到的一张保存最早的镇海楼照片。照片记载了1860年4月侵略者英法联军士兵在镇海楼站岗画面。(翻拍)

镇海楼图片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随军绘画,可见镇海楼北面的广州城外浓烟滚滚。(翻拍)

镇海楼图片

▲镇海楼坐落于海拔70米的越秀山上,楼高28米,曾一度是广州城的制高点,目前,镇海楼古城墙正在维护施工。

广州文化拾遗

从今年10月1日起全面保养维护的广州博物馆镇海楼段明代古城墙,将在今年12月中旬全面竣工。广州装修网了解到,本次也是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首次启动对镇海楼段城墙的全面维护保养。整个工期计划90天,分五道工序完成。本次同时启动的镇海楼《广州历史陈列》全面升级项目,也有望于下月上旬对外预展。

1957年,媒体首次推出“五层楼下”专栏。1979年1月19日,“五层楼下”再次与读者见面,还专门绘制“五层楼下”专栏版头。有老报人回忆,上世纪80年代,不少广州市民把媒体的“五层楼下”看作明辨是非曲直的“道德法庭”。

昨天获悉,从10月1日起全面保养维护的广州博物馆镇海楼段明代古城墙将在12月中旬全面竣工。据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曾玲玲透露,本次同时启动的镇海楼《广州历史陈列》全面升级项目,也有望于12月上旬对外预展。

据悉,陈列升级总投入800万元,引入智能导览、多媒体手段,以“城标·城史”为主题,对镇海楼展陈全面改造,以广州两千多年来城市发展变迁轨迹和历史文化特色为主线,实现在老城标里讲述古代广州城市故事的目标,并增补最近10年征集的馆藏精品文物。

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广州古城墙(越秀山段)、镇海楼、五仙观中的岭南第一楼,是“广州明初三大古迹”,堪称明初广州建筑的“活化石”。其中,广州古城墙(越秀山段)也是广州仅存一段古城墙,东西蜿蜒分西、中、东三部分:从大北门到镇海楼为西段,环镇海楼所在的小盘龙岗山头为中段,从广州美术馆到小北门为东段,全长1179米。其中,中段镇海楼东西两侧约209米,城墙保存完好。

市民看到,部分城墙上长出小树杂草,有的城墙的外表呈黑色、深绿色,看上去斑驳一片。自下往上望去,镇海楼段明代古城墙在越秀山城墙中地理位置最高。专家介绍,墙面离开山坡地面最高处有15米之高。西北面呈现凸曲面造型,展示了明城墙转角轮廓线的特色。另外,古城墙北面的曲面受力合理,城墙结构稳固,对研究古代城墙建筑形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曾经负责修复广州越秀山明代城墙方案设计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郑力鹏教授透露,镇海楼段明代古城墙是保存最好的部分,最后一次维修是在上世纪80年代。

高温+植物:城墙出现崩裂的主要因素

据专家介绍,镇海楼段明代古城墙整体结构保存完整,城墙主要由古青砖、砂岩构成,其中部分墙体为古青砖,墙基为红砂岩。因受到自然风化、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城墙表面长满杂草杂小树,出现墙体砖表面风化脱落、微生物侵蚀,污染变色以及墙体开裂等现状。墙体的小树苗、杂草和苔藓微生物,直接从砖缝侵入,造成砖缝间灰浆散落流失,影响危机墙体的结构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高温且多雨水的气候,会直接加速城墙的自然风化。如广州年平均降雨量超1700毫米,城墙上青砖的吸水率超过20%,水对古城墙直接构成威胁。

强烈的日照对城墙也构成同样的压力。据介绍,广州的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875~1959小时之间,正午时分露天建筑物的表面温度均超过50℃,夜晚降到30℃左右,温差直接造成一些青砖出现崩裂。古城墙多由古青砖和红砂岩砌成,古青砖属于多孔类材料,极易受到外界自然因素影响;红砂岩通过反复的吸水、失水,在不断地膨胀、收缩中容易崩裂。

五道工序:六百多年古城墙再焕新颜

广州装修网了解到,本次维护保养由广州市白云某文物保护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完成,据介绍,整个工期计划90天,费用62万元。主要实现对古城墙墙体污染的清除,通过五道工序提高古城墙墙体抗污染和抗风化能力。

微生物治理:即用显微镜对微生物病害进行拍照记录,按一定比例配置微生物病害治理材料,喷涂在表面,养护72小时后用去离子水洗净表面残留试剂。先用显微镜观察效果,在确定治理效果后再推广。

表面清理:即清除古城墙表面的杂草杂树等植物,清理死亡的霉菌、地衣和青苔、粉尘等。针对杂草杂树等植物,清除方式直接采取割除措施,并通过注入除草剂确保植物根系完全死亡。对青砖表面污染物,则采用清洗办法施工,以去离子水为介质,采用高温高压蒸汽清洗机清理。

裂缝修补:即针对砖与砖之间缝隙,古青砖和红砂岩本体上的裂隙,按一定比例配置灰浆、固化剂等对其填充修补。细微之处,甚至通过牙科等工具,将修补材料填入裂缝。

抗藻保护:即采用专用的抗藻岩石保护液进行喷涂式处理,该种保护液具备防水和抗藻特性,使用后可延缓微生物滋生。

封护处理:即针对古青砖、红砂岩两种材料的墙体采用不同保护材料进行封护保护。对古青砖墙体,采用渗透型古砖保护液进行封护;针对砂岩墙体,则采用岩石保护液进行防风化保护。

光影镇海楼

从大量馆藏资料中,寻找历代广州镇海楼图片和照片档案记载,查出有照片记载的镇海楼昔日模样。

广州装修网注意到,作为广州城最老的地标,镇海楼不仅出现在泛黄的照片、绘画中,还出现在百余年前建筑屋顶的灰塑上,甚至多次出现在各种货币、兑换券、购物券、电话卡的图标设计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镇海楼图案还成为媒体“五层楼下”专栏的标志。

最早记载镇海楼的照片啥模样?

目前唯一见到的一张保存最早的镇海楼照片,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1860年4月。从照片上可以看出,荷枪实弹的侵略者英法联军士兵在镇海楼东侧城墙上站岗,其身后可见一个木质伞形岗亭。据史料记载,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并占领城中制高点镇海楼。同为鸦片战争的还有一张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随军人员绘画,可见镇海楼北面广州城外浓烟滚滚,记载了侵略者的罪行。

在一张约绘制于1760年的《广州港和广州府城画长卷》上,珠江横跨东西,近水远山,风帆点缀,镇海楼位于该长卷画作东端的制高点。这张画作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绘画上的镇海楼模样。

在所有文物图片中,一张1929年2月11日拍摄的《广州市市立博物院开幕情景》照片,成为广州博物馆最珍贵的开馆绝版文物照片,照片上前排中间可见站着3位小孩。

广州古城知多点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连宋代东、西、中三城为一;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总督吴桂芳筑外城,为新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增筑北城,内砌女儿墙;清顺治四年(1647年),总督佟养甲筑东西两翼城;1918年,广州市大规模拆城筑路,市区大多数城墙和城门楼被拆;1987年7月至12月,重修镇海楼范围内180米古城墙,恢复明式雉堞;2012年起,全长1179米的明代广州古城墙(越秀山段),实现边修复边开放。

而镇海楼就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时建起的。朱亮祖认为广州旧城低隘,于1380年扩建广州城,又“拓北城八百余丈”至越秀山,建起一座气势恢弘的五层城楼。镇海楼是岭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楼阁式古建筑。

以上就是广州装修网为您分享的关于镇海楼翻新装修的详细情况,六百多年的古建筑从此换发新生,是不是很棒呢?有空就去现场看看也是极好的哦!

摘自:广州日报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燃气安全设备骗局:上门推销报警器 业主被骗199元

下一篇:装一网见证广州星艺装修公司天宸原著开工仪式现场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