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奋勇巷一古井发掘百余件器物 见证蚌埠百年历史

2017-12-27 11:35:49 · 1312次浏览

近日在蚌山区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施工人员在奋勇街奋勇巷意外地发现一口古井。经文物管理部门初步判定,该古井建于清末,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文物管理部门利用了五天时间,完成了古井的清理和挖掘工作。从古井中打捞出的百余件器物来看,这些老物件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跨越了多个具有历史代表性的时期。

近日在蚌山区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施工人员在奋勇街奋勇巷意外地发现一口古井。经文物管理部门初步判定,该古井建于清末,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文物管理部门利用了五天时间,完成了古井的清理和挖掘工作。从古井中打捞出的百余件器物来看,这些老物件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跨越了多个具有历史代表性的时期。

抢救性发掘奋勇巷古井

这口古井位于奋勇巷一家猪肉摊前。据当地居民介绍,以前这条巷里的居民吃水、用水都靠这口井。据文物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测量,井口内径1.1米,井深约在11米至15米之间。井内用红褐色的砖块堆砌而成,从斑驳的四壁可以看出,这口井已有些年份。古井发现后,文物管理部门联合青年街道对井内进行了清理和打捞。

参与此次清理和打捞古井的挖掘工人宫元俊,曾经参与过文物管理部门多次考古挖掘工作,有着较为丰富的挖掘经验。他和同伴们一进入井下,就察觉出这口井的与众不同。

除了井内的砖砌的很整齐外,井底的形状还呈锅底状,这在其他古井中并不多见。“井内砖排的十分有秩序,一层是‘站’着的,一层是‘睡’着的。井底像是一个锅底似的,下面一圈高中间洼,中间和周围的比例差60厘米左右。”根据宫元俊的指引,记者看到井内,一圈砖是竖着排的,一圈砖是横着排的,砌的十分整齐。

对于之前坊间流传的井底有温泉通道这一说法,在工人们的作业过程中,似乎也有感觉。“我们在上面脱掉外套会冷,但是到了井下,不超过10分钟就开始流汗了。井下的水与上面的温度大概相差有10℃左右。”宫元俊说。

对此,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赵兰会表示,井底有温泉通道这一说法并不可信。常识来说,地下水越深,水温就越高。

百余件器物见证蚌埠百年历史

由于要在深井里打捞器物,工人们不可能将井下所有的东西从淤泥里挑选出来,再打捞上去。此次打捞方式和传统打捞方式不太一样,采取的是工人们在井底下作业,连水带土采齐,再通过过筛淘洗的方式,将一件一件器物淘洗出来。

12月26日上午,淮河晨刊记者在市博物馆的保管室内,看到了从古井里打捞出来的老物件。

在这些老物件里,记者从中可以辨认出它们是秤砣、铁钩、残缺的瓷器、瓦片以及具有时代印记的生活用品,如发夹、顶针、徽章、证书等物件。除此之外,瓷碗底的日期、胭脂扣上面的花纹等,无一不代表着百年来,在蚌埠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生活和劳作。

其中,最具有历史价值的器物,是在一堆物件里的一枚小小徽章。徽章虽然很小,但它却是蚌埠当年建立城市的标志。记者看到,徽章上能依稀可见“蚌埠市行业工会”等几个字。“作为蚌埠建市的一个见证,它从纹饰上来看,年代应该在1947年至1949年。”赵兰会介绍,从该古井发掘的意义上来看,它的历史价值大于考古价值、经济价值。从出土器物来看,是以日用生活器物为主,但是它对研究这一街区的历史脉络、对研究蚌埠百年城市的发展,却起到了很好的印证作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正在开展以治理违法建设、违法用地和改造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为主要内容的“两治三改”三年专项行动。“在‘两治三改’中,文物管理部门对改造范围涉及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街巷等,将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制定专项保护方案。”赵兰会表示,奋勇巷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发现古井并积极汇报,主动配合文物管理部门对其进行保护,在全市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古井也作为奋勇巷改造项目之一,将被保护起来。今后,将作为新的街巷景观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而出土的这些文物,也将有机会与市民们见面。“下一步,将对奋勇巷进行全面打造,作为一个民国风街巷向市民展示。”蚌山区青年街道副主任王永胜表示。蚌埠新闻网 何沛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小编记录毛坯到精装全过程 送给不懂装修的你

下一篇:新地城市广场106㎡三室两厅设计 把简约做到了极致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