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少帅府红楼群将移交大帅府 哥特式建筑装修很民国

2018-01-05 10:14:13 · 5042次浏览

沈阳市“少帅府”红楼群将正式移交给大帅府,以后将筹建成民国历史文化专题展区,红楼群终于和大帅府合二为一!沈阳装修网了解到,红楼群采用哥特式建筑,将中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每一栋楼造型各具特色,风格大致相同。内部装修复古大气,很有民国特色。

沈阳装修网了解到,从2018年开始,“少帅府”红楼群将正式移交至大帅府,究竟红楼群建筑装修如何呢?接下来沈阳装修网来为大家揭开“少帅府”的神秘面纱。

张学良

少帅府红楼群

少帅府红楼群

少帅府红楼群

少帅府红楼群

少帅府红楼群

少帅府红楼群

“少帅府”红楼群本是沈阳大帅府整体部分中最大的一个院落,但因种种原因,与大帅府分离多年。2018年元旦传来一个好消息:具有85年历史的红楼群终于与大帅府“合二为一”了——

2018年元旦,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简称大帅府)的工作人员比平时更加忙碌起来。因为,大帅府西侧由六座建筑组成的红楼群已经正式移交给大帅府。据沈阳装修网了解,以后这里将筹建一个民国历史文化专题展区。沈阳文化建设的又一个新亮点也将在此光芒闪烁。为了一探红楼群鲜为人知的秘密,1月4日上午,相关人士走进了这个十分神奇的地方。

在沈阳仅用一天时间设计出图纸

张学良当场拍板选用

步入红楼群的大门,迎面看到的是一号楼。在其东西两侧是东厢楼、西厢楼。一号楼的北侧依次是二号楼、三号楼、四号楼。院子里挺拔的刺槐和大叶杨,两棵近百年的大树,显得沧桑感十足。当相关人士兴致勃勃地站在红楼群二号楼的楼顶往东看,大帅府的一进院、二进院,和大青楼的西山墙尽收眼底。

一说起这个红楼群的设计过程,很有戏剧性。专家向相关人士介绍,大帅府西院红楼群的设计者是与梁思成齐名的著名设计师杨廷宝。

1929年时,大帅府里的大青楼既是办公场所,又是内眷生活的地方,而且还有张学良的长辈在此居住。因此,很多人聚在一起办公、生活显得很不方便。

于是,张学良决定拆掉大帅府西侧的原卫队营房、操场,找人设计一组北欧式三层楼房。在大帅府西院建造如此大规模的红楼群,专家认为这将是东北长官公署办公之处,因此也是“少帅府”。

这时,与东北军有一定关系的一家建筑事务所——天津基泰工程公司老板关颂声,正在沈阳承揽业务。当他得知这个消息时已经很晚了,已有国内外许多设计公司千方百计地在抢这个项目。关颂声一看想回天津与设计师们商量此事肯定来不及了。

于是,他立刻想到刚进自己公司不久的28岁年轻设计师杨廷宝。杨廷宝是美国著名建筑师保尔·克芮的得意门生,关颂声觉得在他身上有着一股年轻人的锐气,也许他能想出好点子。

关颂声立即打电话买好从北京飞往沈阳的机票,又通知杨廷宝火速从天津赶到北京转乘飞机来沈阳。中午时分,当杨廷宝飞抵沈阳后,马上直奔大帅府参观。在他看来,只有充分了解大帅府,才能设计好少帅府,才能让两座帅府珠联璧合。

28岁的杨廷宝虽然很年轻,但才气过人。他在大帅府观察时,一边转一边构思,整整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心里便有了数。吃完晚饭后,他就把自己关在旅馆里进行设计。经过通宵达旦地绘图,仅用了十几个小时,就设计出全套的少帅府图稿。

其速度之快,令同样也是科班出身的老板关颂声很惊讶。要知道,在正常情况下,这样的设计图就是快手至少也得用一个星期才能完成。

几天之后,所有参与投标的中外建筑师的设计图,都摆在了张学良及其夫人于凤至的面前。如同面对殿试一样,谁心中都没有把握。而少帅和于凤至也毫不客气地对设计图横挑竖选。

最后,当他们看到杨廷宝采用水彩渲染的设计图时,眼睛立刻放光。张学良觉得杨廷宝的设计确实不错,很有特色,他又看到于凤至也很喜欢,于是当场拍板:就用杨廷宝的设计方案!

就这样,杨廷宝击败了众多中外著名建筑师,使自己声名鹊起。

杨廷宝曾是东北大学

建筑系主任第一人选

从根本上说,沈阳确实是杨廷宝闻名全国的宝地。但起点并不是大帅府红楼群,而是另外几座著名建筑。包括奉天铁路总站(现称为老北站)、同泽女子中学、东北大学体育场等。为此,杨廷宝还差点当上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

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学家中,被公认的“中国建筑四杰”是梁思成、杨廷宝、刘敦桢、童寯。其中梁思成、杨廷宝被称为“北梁南杨”,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成就一段传奇的故事。

1921年,杨廷宝赴美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因成绩优异,成为中国留学生的榜样。三年后的1924年,梁思成也进入这所大学学习建筑。很快,两人相识。梁思成对学长杨廷宝很仰慕,称杨廷宝为“内韧外秀,厚积薄发”,还提到杨廷宝的作业和笔记就像他本人一样,非常工整,赏心悦目,是同学们的范本。

1925年秋天,杨廷宝毕业后被留在美国乃至欧洲都享有盛誉的保尔·克芮的建筑事务所工作。但两年后的春季,杨廷宝毅然返回中国。很快,他加入了由关颂声创办的建筑事务所——天津基泰工程公司,被聘为建筑师。

1928年,梁思成也回国了,基泰工程公司特别通过杨廷宝,邀请梁加盟,但梁思成认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是学术,婉拒了邀请。当时,东北大学正在广招贤才,学校建筑系主任一职原本是留给杨廷宝的,可是因为杨廷宝已被基泰工程公司聘用,于是他向东北大学大力推荐梁思成,认为系主任非他莫属。就这样,东北大学立即下了聘书,梁思成欣然赴任,随行的还有他的新婚妻子林徽因。这也是梁思成夫妇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

1927年时,张作霖为发展民族铁路运输事业,摆脱日本人对东北铁路的垄断和控制,决定修建奉天铁路总站(后改称辽宁总站)。当时报名设计的都是外国设计师。杨廷宝听说此事后,立即从天津赶赴沈阳参加竞标。

奉天铁路总站也是杨廷宝回国后独自设计的第一个工程项目。他的设计图纸造型纯朴、舒展庄重,气魄大方,体现出一种东西方文化的和谐交融,让张作霖一眼就相中了。就这样,年仅26岁的杨廷宝,在沈阳初出茅庐,就击败了一批来自欧美的知名设计师。

正是因为有了奉天铁路总站、少帅府红楼群的成功设计,后来,张学良又请杨廷宝设计了同泽女子中学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大礼堂、宿舍楼和半地下室,以及东北大学体育场等。

2001年,为纪念杨廷宝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出版的《杨廷宝建筑设计作品选》中,排在最前边的四个成功作品,就是上述四组建筑,由此可见,奉天铁路总站、少帅府红楼群、同泽女子中学、东北大学体育场这四组在沈阳设计的建筑作品,在杨廷宝所有设计作品中的分量。

张学良因红楼群

打赢与外国人的官司

相关人士在参观的过程中看到,在红楼群一号楼、二号楼东侧一堵高大的青色砖墙上,留有一个已关闭的月亮门。可以想像,当年通过此门可以直达大帅府的院内。另外,相关人士还看到一张“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兵在大帅府正门的合影,其背后就是正在建设中的红楼群东厢楼的框架。

其实,如果不是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少帅张学良会很顺利地建好红楼群,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可惜的是,除了设计图纸和照片,张学良一生都没有亲眼看到这个红楼群的真貌。

总占地面积11017平方米,建筑面积13250平方米的红楼群,是帅府中规模最大、房屋最多的建筑群。红楼群共有六栋大楼,均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其中有两栋厢楼,四栋正楼。每一栋楼的平面、立面造型各具特色,但风格特色大致相同,均采用三角形的山花、红砖墙体、矩形方窗,壁柱、线脚、门窗框、檐部采用白色石头,色彩明快。整个红楼群设计严谨,布局宏大,建造精美,属于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专家介绍说,1930年秋天,通过国际招标,正在葫芦岛施工的荷兰建筑公司被确定承建红楼群,双方签订了合同。第二年春,荷兰建筑公司正式开始施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氏帅府被日军占领,张学良只好通知荷兰方面停止修建已打好地基并已完成地下室工程的红楼群。荷兰公司以合同为依据,要求张学良赔偿全部损失,但这一要求被张学良断然回绝,于是荷兰公司为此诉诸国际法庭,张学良派专员前往日内瓦出庭据理力争,并严正指出:“我本人全部财产包括施建工程已被日本当局强行霸占,因而,也就不该由我继续履行合同义务。”最后,国际法庭判处日本当局承担履行建筑合同义务。

虽然日本方面极不情愿,但迫于国际舆论巨大压力,只好履行建筑合同,向荷兰建筑公司支付尚没有交纳的建筑余款。荷兰建筑公司又继续施工,但日本方面把本来设计的七栋红楼改成了六栋,而且在设计位置上也有一定变动。

1933年,红楼群建成后被命名为“中央图书馆奉天分馆”。但是被日伪占用,其中红楼群一号楼成为伪满沈阳第一军管区司令部驻地。西厢楼为勤务兵宿舍;东厢楼为高射炮司令部。二号楼为军械、军需、军医处;三号楼为商店;其他楼体使用情况不详。

另据《沈阳近现代建筑》所载:“1929年在帅府西侧为东北军政机关修建八大处办公楼,建筑规模为六栋,砖木结构。”从中可见,红楼群当时是以办公为主。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红楼群被国民党奉天市党部及接收大员等占据。新中国成立后,红楼群曾是辽宁省图书馆所在地,1995年省图迁往南塔新址后,这里又成为以省文化厅为主的几家单位办公所在地。

今天,历经沧桑的红楼群正式与大帅府合二为一,从此,沈阳人又多了一处深入了解民国风云演变历史的好去处。

摘自:沈阳日报

8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沈阳业主私自安装循环泵致邻居暖气不热 违法需整改

下一篇:盛世大宅港式风格装修作品赏析 给奢华一个重新定义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