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八旬老人搬家的故事 上海闵行区拆迁改造细节记录

2018-03-19 10:06:55 · 884次浏览

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中心村的房子就要拆迁改造了,这里生活着老一辈人,也寄存着他们的归属感。如今,老宅子就要拆迁改造,将要搬进新房子里,几十年的邻居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一起唠家常了。今天,上海装修网小编就给大家说一说一对八旬老人在此次搬迁中的故事。

搬家本身就是非常的磨人的事情,更何况是一对八旬的老人。而且还要离开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宅,和几十年的好邻居分开。下面,上海装修网小编就给大家说说这对八旬老人在这次拆迁改造的故事。

上海闵行区拆迁改造

位于闵行区颛桥镇中心村的老宅要动迁了,住了一辈子老宅的老人,在80多岁的高龄面临第一次搬家,可谓是——伤筋动骨。

有着童年、青春记忆的小河、村宅,将不复存在。老人三个孩子成长的欢乐,当年过着感到煎熬、现在想起觉得珍贵的日子,仿若就在眼前。

半个世纪以上的日积月累,看着很多堆在家中经年不用的老物件,记忆就这样一点一点被唤醒。这些放着不用、丢了可惜的东西,被老人和孩子们反复掂量着要不要保留,两代人常常争得面红耳赤。

割舍这些,如同去除身上的精血一般疼痛——

上海闵行区拆迁改造

2018年2月3日,晨曦微露,寒风凛冽,最低温度零下4摄氏度。

一辆橘黄色的搬家车,缓缓倒进了闵行区老中春路李家宅东西向的“一条街”上——终于要搬家了!

从2017年10月开始抽签,选房,签合同,到2017年12月20日拿到新房钥匙,原本坊间传了好多好多年的动迁,突然以一种瞬间加速度的形式,呈现在老人面前,让他们一度无所适从。等待动迁的日子,是焦灼的、忧虑的、茫然的、难熬的。

准备带走的东西,都开始打包。84岁的老爷爷,还经常楼上楼下地跑,一遍一遍地翻看、检查,生怕漏了什么东西;腿脚不便的老奶奶,依然把各类物件,分门别类地放进各种规格的箱子里。

上海闵行区拆迁改造

与此同时,新房开始“后墙不倒”地昼夜赶工装修,40天如期竣工。

按照规定,拿到新房钥匙后10天就要交出老房子。每当拆迁队上门催促交房时,老人总要一遍遍解释:新房正在装修,一旦装修好,马上就交房。尽管拆迁队勉强同意通融,但对于一辈子谨小慎微、已经是80高龄的老人来说,每一次的面对和解释,都是极大的不安和惶恐。

李家宅是一个自然的小村庄,只有7户人家,从东到西150米左右。老邻居们毗邻而居,彼此是兄弟、姐妹,祖祖辈辈生活在一起。从他们下一代人起,基本上都生活在城区了,李家宅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老人和老宅相伴。

尽管有诸多不便,老人们依然不愿到城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他们习惯过着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的乡间生活。

如今,大家真要分开了。老邻居们彼此的问候,不再是“吃了么”,而是“你们什么时候搬……”

动迁房源散在不同的区域。老邻居大多已是古稀、耄耋,再要见面或成奢望。对此,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一种淡淡的忧伤,弥漫在一声声“再见”之中。

在老人搬家之前,已经有3户人家搬走了,3栋小楼的门窗都已经拆除,呈现出仓皇的迹象。不断有拾荒人光顾,翻看有没有值钱的玩意;收废品、收古董的行家里手,也经常出没……

上海闵行区拆迁改造

李家宅原本的安宁与和谐,在搬迁的过程中瞬间变成了动荡和不安。老人在希望早点搬走和留恋不舍中矛盾着、纠结着,情绪时高时低。

上海闵行区拆迁改造

住在隔壁的东家爷爷,是老人的远房堂哥。说来难以置信,到他们老弟兄这一代,两家人已经是第9代人相邻而居。原本以为,可以互相守望到终老,未曾想一场动迁,“拆”开了兄弟俩的情分。于是他们相约,要在同一天搬离老宅。

是日,东方刚露鱼肚白,约定早上7点的搬场车,6点半就到了。孩子们赶到家时,老人已经把被褥打包,最后的生活用品也已经收拾妥当。想必最后一晚,老人睡得并不安稳。

开始搬家了。楼上楼下堆满的大小物件,在专业搬场师傅的忙碌中,迅速装车。衣橱、大床、锅碗瓢勺装了满满登登一大车。

上海闵行区拆迁改造

拆下门牌号,锁上大门。

上海闵行区拆迁改造

老奶奶拄着拐杖,老爷爷背着挎包,和东家爷爷告别:“我们先走一步了,以后再见面也难了。”“我下午也搬了,你们保重啊。”兄弟俩依依话别,并且留下了在老宅前的最后一张合影。

上海闵行区拆迁改造

此时,太阳露出了笑脸,阳光洒在身上,暖在心头。

以上就是上海装修网小编给大家讲述的八旬老人在拆迁改造搬家的故事,这次的搬迁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呢?

1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44岁袁立新豪宅内景曝光 上海装修网晒300平别墅装修

下一篇:2018年最新简约风格装修 90平米两室一厅装修案例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