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新房子装修背后的那些隐形的规则你都知道吗?

2018-04-07 10:55:58 · 390次浏览

没有装修经验的读者,特别容易忽略施工现场的问题,导致入住后遗憾多多、麻烦不断。为此,小编联系到了一个资深监理,他喜欢把装修中的经验知识、有意思的见闻做一些记录。而这些工地见闻既有专业的监理视角,表述也清晰易懂。

▲在水电施工阶段,很多读者都听到过“水管不走地面”这样一个施工规范。它的含义是什么?意义是什么?出处在哪里?实际操作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如果已经走了地面有什么补救措施?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觉得还挺值得说的,下面我就给各位读者逐一分析!

▲首先,在装修前期,水管和电路的布线是相当重要的。比如水管不走地面,是有其意义的:目前我能想到的,水管尽量避免走地面的原因是,一旦出现渗水故障,走顶的水管会迅速表现出潮湿现象,打开吊顶的成本也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而如果水管走地,则一般是由楼下邻居告知渗水的事,作为业主,就要先负担楼下的意外损失,同时撬开地板、地砖也是一件让人想想就要撞墙的事,确实得不偿失!

▲与水管不走地相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都有着存在但不重要的原因。比方说,不少读者在地面安装门吸等构件,可能打坏水管,覆盖在水泥砂浆里的热水管,会有大量的热量损失。如果读者们还能想出其他理由的,也欢迎及时补充。

▲走顶也不是没有缺陷,除了成本更高以外,顶部水管必然沿墙体向下延伸,容易在安装毛巾架、吊柜等构件时被打坏,那就不如地面走了。

▲但“水管不走地”作为一条行业普遍认定的施工规范,我却实在没找到实际的出处:在DB 3130-2003 《上海市地方标准 住宅装饰装修验收标准》(315标准)、GB 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27-200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 上,都没有查到水管必须走顶面的要求,如果各位读者和监理老师在哪个权威文件中找到了,请不吝赐教。

▲基于“水管不走地”这条施工规范,我们也基本能判断,水管走顶面是一个实践中行成的,尚未成文的,应该是有过反面案例教训的,被大家接受的动作套路。

▲正因为如此,水管走顶尽管没有明文规定,却被行业引用并且逐渐成为准则,有时写进公司规章的做法。无独有偶,我再说一个:仔细想想,水管走顶并不是个案。再举一个很多读者熟悉的问题,也就是电线管分色的例子。

▲现在的装修公司,排线使用的PVC线管,一般会采用红蓝两色,用来区别强电与弱电。每每走进水电施工的现场,红蓝两色让人联想起警车闪烁的样子,也许在施工操作中会不自觉地认真仔细,提高注意力吧。在一些外省市同行的交流中,我还见过其他各种颜色的线管,几乎把可见光谱用了个遍。

▲当然也有依然故我,坚持白色线管的施工企业,多见于个人承接施工的小团队,也有时见于做惯了大型项目的知名大型公司。这一大一小,其共同点是不参与主流的家庭装修市场竞争,要么面对不挑剔的客户,或者客户主体和使用者不是同一拨,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分色线管,就是市场充分竞争的产物。

▲成本增加,不能不考虑:以上两个例子,其实都会引起施工成本的增加,例如红蓝管,成本增加在于备料损耗配送环节,而水管走顶,则直接因为施工量增加,结算费用提高。这两者还都是隐性的,因为线管成本忽略不计,而水管则是按实结算,不必在预算阶段表现出来,预算可是要货比三家参与竞争的。

▲再例如卫浴间防水这件事,国家的标准是淋浴区沿墙刷到1800mm高度,非淋浴区刷到300mm。这里涉及到,干湿地区有差异,南北有差异,那么多年来,我们的生活方式有差异,记得小时候一周洗一次澡,现在一天两次也不稀罕,卫浴间的湿度带来的防潮压力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只要可能,建议卫生间墙面防水全刷——这个成本可是要写在预算里,导致价格抬高那么一点,并且业主在比较各家价格的时候,不会细致到事先权衡的。所以刷还是不刷呢,这是个问题——所以说竞争在提高服务水平方面也是一把双刃剑。

▲你不约定,就是空白:我们的做法其实是,抱着成文的老条款,追加着行业已成习惯的新方法。这类存在于英美法系精神世界里的游戏规则,其实就缺一道相互认可的手续。

▲例如,预算中有工艺约定,它就是自然成立的,如果在宣传册或APP中有明确,它就是默认为是一种要约,是成立的;如果双方有口头约定,理论上也是成立的,就是一旦需要主张,就有点困难。

▲如果各位读者完全没有约定过,那就是无规定和禁止即为可以,理论上水管走地是对的,电线管是不需要分色的,防水只需要在淋浴区刷到1800mm了。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二手房装修注意事项介绍 二手房装修的风格介绍

下一篇:装修完的新房子室内甲醛超标?4招教你快速去除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