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装知识

家装消费你被“潜规则”了吗?

2009-09-02 08:56:48 · 2170次浏览

近段时间,随着装修旺季的到来,家居圈子的各种活动特别密集。记者近日也充当了一回消费者,到展会及各种促销活动现场看了看,发现一些消费“潜规则”正埋伏着,等消费者上套。与以往不同的是,消费者面对种种陷阱理智了许多,“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潜规则:促销概念“虚晃一枪”
  提醒:捡便宜多问几个“为什么”

  “装修送吊顶”,看着某公司打着这样的优惠大旗,马女士问现场的工作人员,“吊顶是什么牌子的?”“送全屋吗?”“安装费收不收呢?”面对企业打出的各种营销大旗,消费者不再盲目上前捡便宜,而是先分析,消费明显理性许多。据马女士介绍,之前朋友选择了一家装饰公司,就因为其提供的优惠力度大、送的东西多,但是到了后来才发现,装修总额返出来的券还有许多限制,比如买公司主材展厅内的吊顶、瓷砖、卫浴,每项只能花几百元,大头的支出还得自己掏,选择余地还有限制,真不如不要这些优惠。“这次准备装修前,就和朋友们打听了,所有吃过的哑巴亏、走过的冤枉路,都力求避免,商家再拿那些虚概念是不那么容易让我们上当了。”一位消费者拿着小本本,记者看到上面满是抄录来的各种促销措施。她建议消费者,即使自己没有提前做足功课,当市场上的“便宜”降临,自己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小心被商家虚晃一枪。

    潜规则:空谈“设计”造预算
    提醒:扔掉华而不实,追求实用

     王丁丁已经装修过一套房了,她说:“现在的资讯很发达,看看电视、翻翻杂志,创意设计比比皆是,我自己也有自己的审美观。一般去咨询,设计师都会问预期花多少钱、家里面积多少、喜欢怎样风格,我觉得我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过这些了,需要设计师有‘一针见血’的自述。”从对展会的“扫描结果”可以发现,家装展上,无论各公司“闹腾”得多欢,消费者都愈加理性,他们大都带着对自己家装修的期待和个人见解逛展会。
  一位李姓消费者就表示:“我已经了解了一些家装的基础知识,也有了一个靠谱儿的装修预算,在这里,我不想一上来就听什么报价、材料品牌之类的话,我就是希望能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公司和设计师,把我的想法都实现。”
  “有时候,设计师没有对业主进行区别对待,单纯追求设计也会导致失败。小区的窗户本来就设计得很低,设计师还按照常规设计将阳台垫高出来一个地台,这样无疑忽视了家装的安全性,光图表面光鲜。”正在装修新房的李莉说。

    潜规则:基础装修只图表面光
    提醒:多为日后维修更换提供便利

     消费者刘先生表示,由于他们不是第一次装修了,所以比较看重基础装修的品质,没什么是用不坏的,而那些不太标准的工程表面上看是挺好,可实际维修和更换的时候就费劲了,还可能得拆了重做,所以,这次他们装修就一定会警惕这种“表面光维修难”的工程。
  刘先生说,比如电线这种埋在墙里的东西,能用的时候都挺好,但自己家书房有一个落地灯的插头突然不好用了,检测发现里面的一条线老化,可问题是那一条软管里不止走了一条线,是三条缠在一起的,所以,没办法修那个地方就不能再放灯了。同时,刘先生还表示,很多第二次、第三次装修的人大多更倾向于对设计支付更多的费用,但是,那一定是建立在“令人满意的”基础工程之上的。

   潜规则:看似便宜限制多
    提醒:看清装修套餐的菜单和赠送方式

      梁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担忧:“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套餐价格并不是实际装修的发生价,工程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增项,设计师会说明哪些是不含在套餐里的,但再列出那个菜单就繁琐得不得了,有时还不能囊括全部。”由于她只想给房子做个简单的装修,所以,比较倾向于选择套餐类的装修方案,除了图个总价低,还想省掉挑选建材的时间。
  但具体了解下来,梁女士感叹:“这‘餐’不容易‘吃’啊,看似便宜,限制咋恁多哩。”像多数套餐的报价都只含有最基本的工艺,如厨卫铺砖、刷墙等,要再做吊顶、石膏线等,都得加钱。此外,套餐所含的橱柜、门等多数都是有数量限制的,如每25平方米的房子含1个门、每50平方米含一米橱柜等。这样的数量,普通家庭显然不够用,如果要求增加,那自然也得加钱。通常情况,签订合同后,如果不要装修公司提供的主材,还不能全额退还款额。梁女士希望,装修公司的套餐产品能再简化一些、实在一点。这样,消费者才能够明白轻松选择,也能避免今后一些糊涂的扯皮战。

    潜规则:一提品位就拿追加费用说事儿
    提醒:力求在有限范围内找出最佳方案

      不少有装修经验的人都知道,去咨询,装修公司最常问的是“你打算花多少钱”,然后,根据是否支付设计费、设计大概的花费,把消费者带到某一个设计师前。“有品质的生活,就只能在预算范围之内去设计、实现吗?”消费者马燕燕烦恼地问。还没拿到新房钥匙的时候就已经在打听装修的事儿了,所以,她对于装修的风格、材料、预算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她认为,现在对她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设计师拿着户型图估算价格,而是有没有一个公司能够给她提供一个自己喜欢又合理的生活方式,并且可以把她的想法有机地融合进去。
  有着同样想法的80后女生刘星,更是一个DIY家装“亢奋者”,“如今在杂志、电视上都可以看到有创意、花费不多的风格设计,也许是一块床单上了墙,成了床头的壁纸化装修效果;也许是旧物改造中,一个破易拉罐做成的鬼脸装饰物;也许是买衣服后去掉的商标吊牌做成的装饰框……这些花费不多,但品质上乘、环保且个性,为何在现实装饰设计中很难实现?”刘星问,现在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少,因为很多人都在真正装修的几个月前就开始为装修补课,跑建材城和家装公司,各方面准备都比较充分了,而没有确定签哪个公司的重要原因就是,在自己预算限定的那个层次上,还没有遇到一个可以打动自己的方案,“家装公司能不能在有限范围内提供最佳生活方案?”其实,这种生活方式的表达是很细微的,但细致入微的设计考虑是很多家装公司欠缺的。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七夕节 婚房装修热动家装市场

下一篇:时尚潮流个性 盘点最能让80后掏荷包的家装消费?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