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平顶山装修网:精装修房当道 业主该何去何从?

2011-07-14 11:42:36 · 421次浏览

精装修房近年渐成气候,“拎包即住”的宣传口号也让很多人怦然心动。这类房子能为业主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由于装修材料由开发商统一购置,相对价廉质优,颇受购房者的青睐。平顶山装修网为您指点。

    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开发商在推广精装修项目时,对具体使用的软硬装材料,经常会笼统地写上品牌产品或名牌产品敷衍了事。即便是有精装修样板房,也常常是“所见非所得”。这往往让业主接收房子后大失所望,觉得与自己想象中的装修品质存在很大差异,于是产生不少纠纷。

     一、何为精装修房屋?

    根据原建设部颁发的《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细则》(建住房[2002]190号)的规定,精装修房屋是指房屋交钥匙前,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施全部安装完成的房屋。并且,这是指新建城镇商品住宅中的集合式住宅。

    二、为什么要买精装修房?

    据介绍,精装修房的装修费用一般由材料成本、施工成本加分摊的设计费和售后服务成本构成。其中材料成本一般是厂家的工程批发价,比市场价格低20%到40%。因此,只从价格和售后服务看,买精装修房还是很值得的。最主要的是,装修是一项费时费力费心的工作,对于很多经历过装修的人来说,装修一套房子不啻于“被活活剥了一层皮”。而精装修房恰恰使业主可以免于被装修折磨。从这个角度来看,买精装修房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是很划算的。

    三、精装修房常见的陷阱

    陷阱一:货不对板。货不对板是指开发商所提供的精装修材料、材质和品牌与承诺不符,这是开发商最常用的蒙人手段。

    在消费者“陶醉”于样板间营造的假象后,开发商在对房屋进行精装修时,并不按照样板间的标准进行装修。比如,购房人在样板间看到的地板是实木的,但是自己房子的地板却是复合的,这之间的差价就成为开发商的不合理利润。

    陷阱二:价格虚报。比货不对板更为隐蔽的手段是价格虚报。有业内人士指出,开发商提供的每平方米装修成本的报价通常有相当程度的水分,而且现在通行的以品牌、材质、材料确定装修成本进而计算其价格的做法也是不科学的。专家指出,由于精装修楼盘大部分采用的是期房的开发模式,消费者购房时各种材料和品牌的价格,在几年后通常会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而贬值。此时,开发商承诺的价格实际上就是虚报的,购房人当时得到有关价格的信息实质上也是虚假的。

     陷阱三:质量不保。在这个陷阱中,开发商提供的品牌是真的、材料是真的,只不过都是次品,而次品的价格比合格产品的价格要低很多。而且关键问题在于,购房人付出的是合格产品的价格。相比之下,这就是更狡猾的一种手段,因为普通购房人没有专业技术,很难甄别精装修材料的品质。此外,施工的质量也是陷阱之一,因为施工的成本同样是精装修成本的组成部分,开发商出于节省成本提高利润的目的,有可能会降低施工质量标准,减少施工成本的投入。

     陷阱四:协议空泛。一切欺诈手段最终都会归结到合同方面,如果开发商试图用以上手段欺诈购房人,他们提供给购房人的一定是一份协议内容空泛的合同。在这种合同中,开发商通常不会对精装修住宅的细节进行细致约定,这样即使诉诸法律,购房人也会处在被动的地位。比如说关于卫浴产品的品牌、型号,地板的规格、材质,橱柜的品牌等都没有详细约定,而统统以“名牌产品或同档次产品”替代。

     四、出现质量问题,谁承担责任?

    《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细则》第1.7.1条明文规定:“确立开发单位为住宅装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承担住宅装修工程质量责任,负责相应的售后服务。”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开发商对装修部分的保修责任。

     从合同的相对性来讲,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合同权利并承担合同义务。既然要求开发商承担保修责任,买房人自然应当与开发商而非装修公司签订装修合同。况且,买房人购买的是精装修房屋,装修作为所购房屋的一部分,开发商自然有与买房人就相关装修事项作出约定并对装修质量承担保修责任的义务。

     交付给购房者的装修质量,不应低于样板间的质量水平。作为装修质量的衡量标准,样板间在购房者入住之前不宜拆除。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平顶山装修网:居家空调室内外机放置学问知多少

下一篇:“八大优化”原则 轻松搞定二手房装修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