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

实用价值时代 设计师与家居企业合作新挑战

2009-10-20 15:25:22 · 2610次浏览

随着现代人对居住要求的不断提高,室内设计越来越讲求美观与实用的并行,家居企业在开发产品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产品文化性的提升,于是同设计师之间的合作就被众多家居企业所重视。设计师提供给家居企业的创意灵感,家居企业提供给设计师的挥毫空间,两者间的密切合作,无疑将开创共赢局面,对于整个家居业未来的发展也必将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10月15日,一场由搜狐家居网特别策划的“创新共赢 发展——企业与设计师合作模式探讨”主题论坛,在搜狐上海站召开。论坛上,来自沪上的知名室内设计师与品牌家居企业老总,就企业与设计师合作模式、未来人居空间设计趋势等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实用价值时代 设计师与家居制造业期待更多合作

  上半年,新加坡家具业者与设计师在接受某时尚杂志采访时曾异口同声地表示,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的消费模式发生转变,对于奢华的定义也有了新的认识,所以2009年,家具的“实用价值”将主导家具的设计方向。于是,一些强调返璞归真或多功能结合的家居用品,开始备受世人关注。而在室内设计领域,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空间构造本身的舒适度及延展性,一些华而不实的吊顶、容易积灰且不易擦拭的凹凸背景墙、使用性极低的射灯等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似乎不论是家居企业还是设计师们,都已逐渐意识到,实用设计时代正在逐渐引领家居业发展。

  15日的这场论坛上,嘉宾们也都不约而同谈到了这一问题。上海高迪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史迪威表示,目前国内不少家居企业都对海外各大家居设计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也会派人亲自前往观摩学习。但他同时指出,作为家居制造商的企业代表在观摩设计展时的视角,同专业的室内设计师或产品设计师观摩展览时的视角有所不同,前者往往对产品的功能性、即产品的材料、工艺更为重视,而后者则更多地从审美艺术及潮流趋势方面进行鉴赏。因此,“怎么样把人、设计师和一个企业或者制造业结合,把大家的专长合在一起,那在创新上就会有一个新的突破。”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立东则指出,对目前不少设计师来说,一个主要的通病就是单纯为了设计而设计,没有考虑这些材质、造型是否适合于工程或生产。因此,“好的企业应该有一个专门的设计部门和研究部门,把设计师的想法融入到商品之中”。

  可见,当商业化气息渐趋融入设计领域,在实用设计时代以惊人之势影响着国内家居制造业与设计师们,已然成为设计师与企业自身所关注的问题。但在肯定这样一种合作趋势的同时,我们也从这次对话中看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问题一:国内设计环境与消费水平尚不对等

  如果说困扰家居企业与设计师进行合作的第一个问题还主要集中在设计师与企业本身,那么第二个问题就同目前整个国内消费环境有关。访谈中,上海科比珀斯坦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詹惠明表示,目前,企业同设计师的合作模式主要是对外推广设计师的家具,并从中给与设计师一定的利润。因此,其实企业充当的只是一个纯粹的制造商与经销商的角色,这显然表现出了企业对于设计师的完全信任。但詹惠明同时也指出,这样一种模式主要源自在国内市场的成功,在国内还是初期,因此企业本身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首先,相对国内,国外消费者更易接受也更易去尝试新鲜事物,因此,国外市场,设计师往往可以起到引导消费、引导审美的作用,他们可以尽情地推广自己的作品。但在国内,设计师就要面临来自消费者的重重压力。消费者对于作品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认可,直接就可能导致设计师的作品没有办法被投入生产制造。因此,设计师在国内很难有充分的施展余地。

  其次,欧美人对产品的高品质要求也让他们对于产品选材十分重视,而国内消费者目前可能更偏重产品的外观,这也就导致了山寨家具的大量涌出,以及一些企业不愿意花精力来培养设计师或者与设计师合作。

  第三,虽然目前国内奢侈品消费日趋旺盛,人们的总体消费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消费习惯却还没有改变。因此,设计师所赋予产品本身的“价值”也就无法很好地得到体现。譬如同样一件产品,国外消费者看重的十我喜不喜欢,国内消费者看中的则是价钱,是我划算不划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设计师的创作。

  问题二:设计个性化与规模生产共性化间的矛盾能否调和

  无论是从此前搜狐家居一项有关创意产业与室内设计关系的调查,还是此次论坛所反馈的意见来看,大部分设计师及企业都认同家居发展与室内设计之间是相互依存、共谋发展的关系。所以两者的结合,也已成为未来家居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正如设计师在作品商业性与艺术性间的博弈,设计师作品的个性化也往往会遭遇制造商难以规模化生产的问题。

  对此,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立东表示,如果一个企业要把自己的品牌打响,他的产品就要往更多的工程项目中推广,让更多的设计师知晓。反过来,设计师实际上有个性化的需求,他需要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创意。这就同企业有所矛盾,因为企业需要将产品成熟地推广下去,而不是单一的个性化产品。此前,凡木居董事长张旭在接受搜狐家居的访问中,也曾提出,自己碰到过很多设计师,将自己的作品初稿拿来,询问企业能不能进行生产。张旭表示,虽然设计师很想把自己设计的东西展示出来,但不一定有厂家会去做,因为厂家很多只做批量的东西,不做单件的东西。

  那么这一矛盾是否能被调和?可以看到,目前市面上一些限量版家具的诞生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做的努力。但这些限量版的家具必须是较高层次的,因而被容许的量也非常少,对设计师本身的要求也就相对要高出许多。那么对于一般设计师的作品,企业又当如何进行规模化的推广呢?从目前收集的市场信息来看,有些企业会专门利用闲置的打样间来将设计师的作品制成实物,进行推广,如果市场反响条件好,就会考虑规模化生产。此外,在设计师原有作品上,通过互相探讨,以及应对市场化需求的调查结果,进行一些后期的微调,来使产品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及可生产性。

  对此,圣象集团市场部广告经理胡志红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个设计师设计了一款橱柜,设计师原本采用的材质是偏灰偏旧有点复古感觉的,但从市场调查反馈结果来看,消费者对于橱柜的造型是认同的,但他们更喜欢柚木、黑胡桃木等带点花纹的,于是最终企业在保持产品原有外形的情况下,在材质上进行了调整。

  问题三:商业气氛过浓 合作模式较单一

  不论内在问题还是外在问题,都或多或说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同设计师进行合作中的模式问题。不难看出,目前大部分国内偏重设计成分的家居企业,不少是代理的国外品牌,也有不少是同国外设计师进行的合作,这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譬如曲美同其首席设计师汉斯的合作等。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国内设计师在与国内家居企业进行合作,尤其是品牌家居企业进行合作中还处于弱势的地位。

  对此,木亿家副总经理贾洪章在接受搜狐家居记者采访时所说的一段话似乎可以说明其中的大致原因。在他看来,这样的合作“很尴尬”,究其原因,家具产品是成品,终端业主通常通过自己的审美情趣会做出一个相对准确的选择,加上供应商、经销商的一个专业化的推荐和销售。如果企业去同设计师合作,通过设计师给到客户一些资源和信息,如果设计师本身没有很大的说服力,一方面,可能业主反而会不信任,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品牌形象的打造。另外,这样的合作模式,其中的商业成分太过浓厚,不论对客户还是对设计师来说,都不利于行业本身的健康发展。出于这样的考量,企业一般只选择一些大师级的设计师进行合作,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中高端品牌家居企业都喜欢同国外设计师或者国内顶级设计师进行合作的主要原因。

  至于合作模式,K.MOOI卡曼莱CE0林炳良先生向搜狐家居记者表示,他们一般会给到设计师一个大致的概念方向,然后放手让设计师自由发挥,最后同设计师坐在一起,探讨最终的确定方案。而这,似乎也是目前大多数家居企业与设计师进行合作的主要方式。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门窗材料万象更新 木塑复合型材将取代木材制品

下一篇:红木家具掀起“涨价风” 原木大涨价是主因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