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设计和生活方式,谁引导着谁,这像个鸡与蛋的问题。

2013-04-06 09:38:32 · 815次浏览

“这样前卫,如此高雅,那般精致”。而且一跟“风格”、“风尚”搭边,就多少有点鄙视消费者:我说这是流行趋势,就是流行趋势;我说这是世界风格,就是世界风格;我说这椅子好看,你倒试试能说出哪里不好看啊?这样算用设计引导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么?能算才怪。因为消费者大部分不是学美术学设计的,说不出个一二三反驳你的风格论,但是他们一个理由就能把你秒杀:这个东西啊,我不喜欢。

设计和生活方式,谁引导着谁,这像个鸡与蛋的问题。

  最开始在国内,我们的习惯是生活方式引导设计——说得更直白点儿,是引导设计师。因为那个时代的设计师,基本职能是实现,不是创造。你说想怎么着,我就用好手艺给你做出来。床方桌圆还是椅高塌矮,悉听尊便。最多以前给哪家做过一张桌子,带您过去看看,如果有兴趣觉得还可以,咱也照样子来一套。这种情况,应该说设计是实现生活方式的手段,后者的意愿引导着前者的实现。其实虽然说得好听,但究其根本,就是既没设计,也没生活方式。大部分中国人在彼时,都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私人住宅,之前不是胡同就是宿舍,不是筒子楼就是平房,面对客厅、阳台、起居室,需求基本为完全功能化的:床能睡就成,椅能坐就好。

  之后,我们大众老百姓的视野不断宽广,好莱坞大片、国外明星起居、老外家族田园,都有机会看到了,审美需求也在模仿中上升。当然上升更快的是设计师们。我们出国看展,回国苦干,设计出多种生活方式让大家品鉴。从最早博洛尼推出的7间宅7种生活方式,到现在众多公司的n种生活方式,可谓琳琅满目。但一个问题:在如此丰富多彩的设计语言下,理应是设计引导生活方式,让大众在选择中实现好的家居梦想了。可面对很多设计出的生活方式,老百姓对有些并不买账。

  “这样前卫,如此高雅,那般精致”。而且一跟“风格”、“风尚”搭边,就多少有点鄙视消费者:我说这是流行趋势,就是流行趋势;我说这是世界风格,就是世界风格;我说这椅子好看,你倒试试能说出哪里不好看啊?这样算用设计引导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么?能算才怪。因为消费者大部分不是学美术学设计的,说不出个一二三反驳你的风格论,但是他们一个理由就能把你秒杀:这个东西啊,我不喜欢。

  这里分两类,西式和中式。偏西化的设计领域,基本上,有些人的理念比十年前没有太大差别,不同只是十年前按客户说的打家具,现在按老外用的打家具。我们的当代生活方式多来自对西方的学习,这没问题。但所以这方面要学习,更要分析,究竟什么才是奢华,而什么只是西方社会大老粗的显摆;什么才是人性化,而什么只是弄得好看一点儿没有情感的设计;经过怎样再设计的一个古典环境,才能让人自在享受,而不是把家弄成欧洲老电影的皇宫后院,住进去浑身别扭老沉重得喘不过气。

  这时,你要分析它的文化形成和人们的居住习惯,而不是光看桌子什么线条圆墙面什么颜色。而对中式设计来说,完全复古与完全创新的市场都不太大。一个假作真时真难假,再怎么访也访不过故宫里的古董;一个只用中式符号做噱头,没有考虑到中国人百千年来的文化血脉,让大家住的不惬意,与更突出效果的现代设计又有何区别。中式的方向还应该是有群体记忆的新中式设计:既要让人有文化记忆,认同对设计的熟悉感,就像安迪·霍沃尔用梦露毛主席做的波普一样;又要有全新的视觉构型刺激,用流行的设计语言表现出来。

  这样的设计,是能改变甚至创造新生活方式的。但再进一步,我们不是仿外,就是挖古,而当下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到底研究了多深呢?老外设计师站在前排,他们无处可仿时,是在创造怎样的生活方式呢?老一辈艺术家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在设计上完全对路。

  他们是观察和体验生活,各种通常的、奇诡的生活。他们把精力放在创业产业的灵感源头:实验戏剧与部落文化,从天才对未来的幻想中提取色彩、线条、态度、人生观。他们观察城市中最新锐、最颓废、最与众不同的一群人,看他们的生活状态。这一切的源于生活后,他们用自己的设计语言来表现这个时代,把生活中偶尔闪亮的东西,美学化后推向全体人。这些不是瞎编乱造,而是提纯精炼的生活方式。使用者面对这些设计,才会有感而发,而不是像看抽象画一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非要你大段解释其中寓意才能知道你众多知所谓、没有共鸣的细节。

  在整个世界史上,近代中国一直在大踏步追赶。追赶的成本必定小于开创,所以我们可以用50年赶上500年,吸收别人的经验迅速成型。但在经济文化逐渐进入到主流领域的现在和将来,中国需要用原创者的意志去引领一些东西。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讲究纹样的应用尺度,不宜滥用,不宜乱用。多易腻,乱易燥。

下一篇:“元素”设计在人们认识整体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