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洋建材忧走亲民路线 消费者忧喜参半

2013-06-06 12:01:50 · 213次浏览

进口建材今年来在国内的市场越走越宽,也越来越为更多的家庭所接收,因为它貌似有着很多优势:价格更合理、设计更贴心、产品更丰富、购买渠道更多等。随着“洋建材”在中国走起亲民路线,消费进口建材产品对国内消费者而言,几乎成为常态。然而,在消费“洋建材”的过程中,也暗藏着许多隐忧,如今,它们正在爆发……

进口建材今年来在国内的市场越走越宽,也越来越为更多的家庭所接收,因为它貌似有着很多优势:价格更合理、设计更贴心、产品更丰富、购买渠道更多等。

随着“洋建材”在中国走起亲民路线,消费进口建材产品对国内消费者而言,几乎成为常态。然而,在消费“洋建材”的过程中,也暗藏着许多隐忧,如今,它们正在爆发……

面对进口建材,消费者喜忧参半。一方面,“洋建材”逐步摒弃定价虚高的恶习,用更亲民的价格“招待”中国消费者;另一方面,某些看上去“体面”的进口建材品牌,却时常在进入消费者视线一段时间后,就玩起了消失。

喜:价格更亲民、产品更丰富、性价比更高

几年前要掏2万多元钱才能买到的进口浴室套装(含马桶、水盆、龙头、花洒、浴室柜),如今不到1万元就能拿下。

如今部分进口卫浴产品的价格与中高端国产卫浴相比,或相差无几,或只低不高。”代理进口卫浴品牌数年的郭小姐说。

同时她指出,进口卫浴在国内价格越来越合理是有原因的。

其一,国外卫浴品牌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为了保持中国消费者对其品牌的忠诚度,他们对于自己产品在国内定价体系监控的更严格,代理商想漫天要价很难;

其二,尝到了甜头的许多国际卫浴品牌,纷纷在中国建厂,降低了生产、人工和物流成本,价格自然更亲民。像杜拉维特、高仪、汉斯格雅和科勒等品牌,均有部分中端产品在国内生产。

忧:品牌玩消失,售后难、维权难

价格之外,售后服务能不能跟上,是考验一个进口建材品牌是否值得“信赖”的关键。

因为“三分产品,七分安装”的规律在进口产品上同样适用,即使产品本身没问题,由于施工人员安装疏忽导致的空鼓、脱落和开裂等问题也会出现。因此,消费者也可根据商家对售后的说辞和承诺,判断其专业程度。

东四环某综合家居卖场建材馆一层的进口卫浴区,去年进行了一次调整,部分进口卫浴品牌悄然“被替换”;20125月落户北二环某高端家居卖场的意大利进口瓷砖品牌,店面开放不到一年就已人去楼空……

多数尚未成熟的“洋建材”品牌在中国难生存,频繁“被消失”的现状,无疑将导致“售后难”和“维权难”斗争的爆发。

业内人士透露,进口建材“被消失”的情况在国内并不少见,实际上许多品牌只是无法支付开店的高额成本,转换了“战场”,并非真的“消失”。

店开了不到一年就撤了,继而转战“秘密基地”由设计师或朋友带生意,这是如今许多“洋建材”在零售市场遇阻后的另一条出路。

业内人士支招:维权有道

面对玩消失的洋建材,消费者最好留个心眼,除了店面和导购电话,还要记下公司总部和某些中高层人员的联络方式。如果实体店“消失”,这些电话将成为你寻求售后服务和维权的唯一途径,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在签订买卖合同的时候,让商家把口头承诺的售后年限、范围和收费标准都落在纸上,可有效避免进口建材代理商们玩猫腻。”实创装饰集团首席运营官、产品事业部负责人陈卫给钟爱进口建材的消费者提个醒。

洋建材的出现让国内的消费者喜忧参半,在被它表明的光环吸引的同时,消费者要提高警惕,做好维权准备措施,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罗莱家纺不按套路出牌

下一篇:广水装修网:墙纸为什么会发霉?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