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陶瓷业阵痛中的行业逆流“洗白”面临重重压力

2013-06-17 23:52:16 · 258次浏览

“这块用陶瓷废渣生产出来的节能保温板,已经把我的仓库堆满了,没人愿意买。”溶洲二厂的罗淑芬告诉记者。

“这块用陶瓷废渣生产出来的节能保温板,已经把我的仓库堆满了,没人愿意买。”溶洲二厂的罗淑芬告诉记者。

溶洲二厂是佛山非常有名的外墙砖企业,对于罗淑芬来说,她并不需要依靠循环利用废渣的环保产品来养活企业,但眼看着环保理念得不到政府和市场重视,很难高兴起来。

据悉,该厂去年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研发出利用陶瓷废渣生产的轻质保温砖,废渣参与率达到40%。按照有关专家的估算,如果建筑保温材料市场中能够挪出5%的份额使用这种保温砖,全国陶瓷企业的抛光砖废渣处理问题就可以全部解决。

但这仅仅是一个愿景。现实是,今年1月,佛山陶企随意倾倒废浆现象被媒体曝光,陶瓷行业污染再次成为焦点。经历了数年产业大整治,200多家企业被迫转产、转移甚至关停的陶瓷产业,现在究竟是什么样子?

阵痛中的行业逆流

“佛山陶瓷整体水平较高,一个工厂的废品率一般维持在5%至7%之间,如果能够用陶瓷废渣替代10%的生产原料,那么废渣的出路就不是问题了。”

2007年,佛山启动陶瓷产业大调整,220家陶瓷企业转产、转移甚至关停,溶洲二厂是少数的仍然留在佛山进行清洁化改造的企业。

这一年被视为佛山乃至中国陶瓷产业的分水岭。在很多人看来,这并不是简单的时间分割线,其前后十年所包含的复杂演变,可以说是中国式产业进化的最好标本。

分水岭的前五年是佛山陶瓷非常特殊的五年,迅速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仅一个南庄镇,在最鼎盛时期就有75家陶瓷生产企业、400多条生产线,陶瓷年产量超过6亿平方米,占全国1/4。

然而,数字背后的陶瓷产业是另外一番景象。2006年初,媒体开始用“危机四伏”来形容佛山陶瓷能源危机、运输危机,环保压力、反倾销压力开始浮现,新线变少,老窑炉纷纷停工,一年中出现了20多家企业倒闭的罕见现象。

更糟糕的是,整个行业已经与环境“水火不容”。在2007年的佛山环境统计中,陶瓷行业“贡献”了大部分的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工业废气排放量。而生产环节产生的废砖、废渣等废弃物,也达到历史高峰。

2008年4月,佛山连续出台三个文件进行行业整治,220家陶瓷企业转产、转移甚至关停,仅剩下60余家企业还保有生产线。

留下来的企业也不轻松,迫于环境的压力,除了清洁化改造,企业还必须解决陶瓷固废、废渣的出路。“那几年许多陶瓷企业都搬迁出去了,但即便如此,佛山每天仍有超过1000吨的陶瓷废渣被处理至填埋场。”罗淑芬说。

2008年,禅城陶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成陶瓷行业清洁生产技术产学研创新联盟,并承担起2008年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陶瓷行业清洁生产产业共性技术项目,其中的关键就是陶瓷固废如何回收利用。

“佛山陶瓷整体水平较高,一个工厂的废品率一般维持在5%至7%之间,如果能够用陶瓷废渣替代10%的生产原料,那么废渣的出路就不是问题。”曾参与项目的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建青告诉记者。

一年后,“陶瓷冷加工装备节能降耗以及固体废料循环利用的技术与设备”模块已在溶洲二厂示范应用,废砖的参入率达到60%以上。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高乐家居“芙梦舒兰”全新理念打造睡眠新概念

下一篇:想要健康饮食 就选永州海尔无霜冰箱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