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家庭装修的施工合同含糊其词,报价“低开高走”

2013-11-11 09:41:23 · 267次浏览

装修业主要了解家装常见的陷阱,才能做好防范准备。最近,一位孙女士遭遇了类似陷阱,贴了66平米的瓷砖多花了5090元的高价。主因是在签合同时,增项等事宜并未事前通知孙女士,而是在瓦工进场开始干活后,突然说增项要加钱。其实,类似的装修陷阱,在行业内已经是屡见不鲜了。

陷阱一 报价“低开高走”

有的家装公司的报价清单列举的是价格低廉的材料,施工时工人却以用此款材料效果不佳为由,要求业主加钱更换所谓的好材料;再比如有的装修报价单里面列举了“铲墙”这一项,后面的报价为“0”。但是等到业主装修进行到铲墙这一步的时候,装饰公司才要求加钱。等等这些本来应该先让装修业主知道的花钱项目,却避而不谈,这样多个装修项目下来,实际费用总是要比报价高几倍。

陷阱二 施工合同含糊其词

常见的合同陷阱有工艺约定模糊,材料约定品牌不约定等级、型号。将建委的“设计资质”与“施工资质”混 为一谈,或者利用其他公司的资质证书来蒙骗消费者。部分挂靠、承包企业故意漏写“委托代理人”一栏,也不填写法人委托的代理人姓名及联系电话,以便于出现问题后推卸责任。前面提到的孙女士便是栽在了合同陷阱里。

陷阱三 装修材料被调包

据了解,个别施工队在采购材料时做手脚,有些以低劣的商品冒充名牌产品,以低价次品充当正品等等。像涂料、大芯板等最容易被调包,如合同中标明使用质量好、大品牌的乳胶漆,施工人员会将一些便宜的杂牌漆装进旧的名牌漆罐中,也有施 工人员在进场后,将业主选用的产品利用假冒伪劣产品替换。

那么,家居装修为何频曝猫腻?

这其中,既有商家赚黑心钱的原因,也与监管不力以及业主自身装修薄弱有关。

猫腻一暴利是推手

第一是行业的暴利所催生的。据知情人爆料:装修的一般流程是,由家装公司在外面找业务,然后再转包给下面的包工头。当包工头接到项目时,已经包含了公司 18%-20%的利润,然后我们根据价目表再往上加15%到20%的利润,这是我们的收入。赚个30%-35%是行业的平均利润,不过我所知道的最狠可以 赚到60%。增项也可获取35%左右的利润。

第二是公司管理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所致。除去家装公司自设的陷阱之外,装修工人也经常给业主下套。像装修材料被调包,装修工艺不到位等,多是装修工人的个人行为,也从侧面折射出家装公司监管制度存在缺失,才使得装修工人有机可乘。

第三装修业主对装修的知识不够了解。装修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积累从选料到施工再到监工和验收的知识。大多装修业主对此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家装公司、装修工人就是利用这一点,蒙骗装修业主的。

猫腻揪不完谨慎防范是关键

家装公司为追求暴利,虚高建材价格,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随意增项,侵害装修业主的权益。这既是公司法律意识薄弱的表现,也是公司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家装公司应该明确,企业是面向社会的,企业应该对社会负责,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公司,必定不得人心,是很难长久发展的。

虽然针对家装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坑害装修业主的陷阱,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明确规定增项不得超过装修预算的8%。但是,家装市场仍曝出种种猫腻,可见,政策的制约作用还未真正发挥功效,也从侧面反映出政策落实不到位的事实。加紧加快政策的切实落实,加大对家装市场的监督和调控,仍然是规范假装 市场重中之重的任务。

面对如此花样百出的装修陷阱,装修业主一定要谨慎小心,杜绝掉入装修陷阱。主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具有合法营业执照,具备装饰装修资质证书,有固定的办公经营场所设计施工队伍的装修企业;其次提前了解装修材料的市场价格,做到心中有数。三是仔细核实施工方估算的工程面积,使用的各种材料规 格、等级、型号是否与实际相符的;四是签订合同要对工程概况、质量要求、工程价款支付,保修期等约定责任、义务及对违约方的惩罚或解决方式等条款。五是装 修结束后,验收工程质量要逐一核对、查找问题,防范于未然。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如何选择一家让人放心的装修公司

下一篇:2013年瓷砖行业的五大弊病 必须根除!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