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部官员:我国房地产业全面调整窗口已经打开
2013-12-10 12:15:56 · 198次浏览
国土资源部CLI中地指数三季度数据显示,我国部分城市实体经济“空心化”趋势开始扭转,依靠房地产业的发展模式面临转型,地产市场出现有利于实体经济的调整节点。就有关问题,CLI中国土地市场指数编制总负责人、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主任孙英辉接受了记者专访。
国土资源部CLI中地指数三季度数据显示,我国部分城市实体经济“空心化”趋势开始扭转,依靠房地产业的发展模式面临转型,地产市场出现有利于实体经济的调整节点。就有关问题,CLI中国土地市场指数编制总负责人、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主任孙英辉接受了记者专访。
2009年开始膨胀的地产市场正回归正常
记者:三季度土地市场大势如何?
孙英辉:三季度CLI综合指数显示绿灯状态,继续在正常区间运行,市场规模分指数显示红灯,即进入偏热发展区间,出让价格分指数则继续保持绿灯状态,在合理区间内运行。
综合分析,除出让价格分指数主要由于政策因素保持平稳外,市场规模分指数显示红灯,表面原因是土地出让、划拨用地持续增加;深层原因是我国长期地产市场发展内在需求所引致。前一时期,国家在土地供应方面加大支持发展力度,市场规模分指数持续攀升。而地产景气分指数由红转绿,表明经过房地产市场调控,2009年1季度以来不断膨胀的地产市场逐步回归正常。
总体来看,CLI综合指数自2012年以来基本处于调整期。地产市场发展惯性使市场规模持续偏热,出让价格相对平稳,地产景气反复波动。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土地政策改革与探索将持续推进,管理体制创新与改革将稳步发展,土地市场将全面进入深层次调整阶段。
记者:2013全年土地市场运行如何?
孙英辉:预计全年土地市场将在小幅回落中趋稳。市场规模分指数四季度仍将持续攀升,使2013年市场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出让价格分指数继续趋稳或小幅回落。考虑三季度各大城市土地销售情况、各大房企商品房销售情况和国家对房价的宏观调控,预测价格分指数将会继续趋稳甚至小幅回落;一线城市“地王”、三线城市“弃房断供”现象将有所减少,房价将逐渐稳定。
考虑地方土地财政、城市债务问题、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三中全会后改革预期变化及区域性、结构性特点,预测全年地产景气分指数继续回落可能性较大,降幅会逐步缩小。
房地产为主的地产市场动力机制正在消减
记者:三季度地产景气分指数包含了根本性变化吗?
孙英辉:三季度CLI最令人关注的变化是在规模分指数上涨并亮红灯情况下,地产景气分指数环比下滑25.1%,同比下滑10.4%。这说明当前地产市场正经历由量变向质变的累积过程,总体趋势向好。
地产景气分指数相对于规模分指数逆向变化强烈。规模分指数环比增长17.5%,同比增长23.4%;地产景气分指数环比下降25.1%。从成分指标看,新增人民币信贷规模环比增加22.7%、地产股价指数环比上涨21.4%,同时房地产业投资总额环比下降31.6%、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下降27.5%。
记者:这变化不仅是季度性的?
孙英辉:地产景气分指数下滑,一般发生在当年四季度到次年一季度之间。下滑幅度一般在6%左右。在三季度出现下滑20%以上,是近年来第一次。短期看这是由于地产投资总额下滑和销售面积高位回调,长期看可能是中国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折信号,以房地产为主的地产市场动力机制正在消减,以实体经济和产业用地为主的市场亟待发展。
地产景气分指数是反映宏观经济动态的先行指标。特别是在信贷规模、地产股价“双升”背景下房地产业投资总额、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双降”,表明地产市场回落已成大势。
我国实体经济“空心化”趋势有望扭转
记者:这一变化在土地政策上有什么意义?
孙英辉:首先从土地用途来看,土地利用重心出现向实体经济倾斜趋势。过去10年,我国M2增速多数时期高于同期经济(GDP)与物价(CPI)涨幅之和,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实际需求,部分进入房地产、民间借贷等高回报行业,逐渐造成部分城市(尤其是东南沿海)实体经济“空心化”。
同时,我国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部分城市过多依赖于房地产开发。新一届政府决心调整经济结构,促使资金逐步向实体经济领域流动。未来压缩影子银行业务,放缓社会融资增速、压缩行业资本投资逐渐成为新的金融政策调整方向,房地产行业将进入全新发展周期,为土地供应重心转向实体经济、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
记者:这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何启示?
孙英辉:从土地来源来看,应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在谨慎试点基础上,可以探索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民宅基地置换从增减挂钩试点纳入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大盘子;参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建立最低限价制度,引导市场规范起步和发展;允许土地使用者依法有偿取得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逐步加大土地政策法律与土地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允许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抵押,用于除商品住宅开发外的工商业、旅游业、服务业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总的来说,应把握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契机,深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宏观经济实体化进程,促使土地市场回归健康发展状态。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