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内地繁荣的装修市场 拯救深圳“油画村”

2014-03-03 10:54:17 · 613次浏览

随着装修市场的发展,在追求舒适的同时,更加希望提升质感和文化气息。油画就作为新的强有力的装饰潮流。逐渐不被关注的深圳油画村又崭露头角,成为装修业主和酒店装修的新宠。可以说,内地装修市场,拯救了深圳“油画村”。

深圳油画村

大芬村的年轻艺术家们工作场景

香港媒体称,西方油画复制品的海外买家将失望地得知,著名的深圳大芬村的画室墙上不再挂满廉价的凡·高和莫奈仿作,大芬村曾是全世界量产艺术品和名作仿品的中心。

据媒体报道,大芬村经历了一场艺术革命,在大芬村,1200多家画廊挤进了深圳市东北部几个极为拥挤的不足半平方公里的地方。

报道称,六年前,人们在凡·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莫奈的《日出·印象》的复制品中几乎挪不动脚,川流不息的海外商人在村里搜寻目标,从这里出口的复制油画约占全世界的60%。

今天,取代这些名作的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作品,甚至还有中国年轻艺术家的原创作品。同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还有买家,他们中包括艺术眼光日臻成熟的房地产业主和需要装饰墙壁的酒店所有者。

在大芬村拥有数十家画廊的黄江油画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黄通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大芬村的复制画90%以上出口,大部分出口到欧洲和北美。现在,油画的出口量下降至总数的不到1/3。”

黄通说:“出口市场不再赚钱。2007年,一幅简单的风景油画的复制品售价70-80元人民币。现在,美国顾客还是只想付这个价钱。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成本急剧上升。2007年,这样一件作品我们只付给画家20元,现在至少要付150元。租金也一路飞涨。”

黄通说:“大芬村的每家画廊都不得不做出调整。现在不断扩大的国内市场是我们的重点。”

报道称,1989年,一位香港艺术家被低廉的租金和靠近市区的位置吸引,把大芬村建成了艺术家聚居区。20世纪90年代,画廊纷纷开业,制作出高质量的仿品用于出口。低廉的房价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画家和学徒。

在之后的十年中,大芬村靠制作名作仿品的高效流水线出了名。他们接受西方商人的订单,画家们每天可以制作出好几幅作品。

大芬美术产业协会说,2006年至2008年初,这些工厂每年出口的艺术品价值达12亿元人民币。

但那之后,和广东的其他出口产品一样,大芬村兴旺的生意也在2008年的危机中失去了动力。

内地繁荣的房地产市场拯救了大芬村。大芬村无规则画廊的所有者张亚哲说:“尽管出口市场萎缩了,但国内的需求更大。现在,本地房主和酒店是我们最大的顾客。中国各地建的房子和酒店越多,需要我们的画的墙就越多。”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88平现代简约小清新风格装修 青翠点醒整个春天

下一篇:深圳装饰公司软装设计:早春让色彩进入你家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