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魅力乡村行走进鄱阳白沙洲乡赵家村

2014-05-16 17:41:26 · 1111次浏览

    鄱阳白沙洲赵家村,全村人却都姓王。怀着一份好奇,揣着些许惊讶,在乡党委副书记徐成发的陪同下,日前,记者专程前往位于珠湖西南岸的白沙洲乡赵家村一探究竟。

“其实赵家村原来的主人是姓赵,自从我们的始祖绍一公入赘到赵家后就开始发生变化了。”赵家村保管宗谱的王志会老先生告诉记者,“后来赵姓逐渐衰落,人丁凋零,而王姓却人丁兴旺。最终赵姓只得搬迁去外地生活了。从此赵家村就全姓王了。”

说起该村的始祖绍一公,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在500多年前的明朝时期,绍一公用帆船运送皇粮到达饶州府水域,被大风所阻,就在赵家墩拢船靠岸。在避风期间,绍一公被当地村民赵老汉相中招为上门女婿,从此他就在赵家墩安家落户、繁衍子孙。到现在,该村已有人丁500余人,而且全部姓王。为了接受当年赵老汉的教训,该村一直延续着一个祖训——不招亲,不允许外姓人在赵家村入赘当上门女婿。

泛舟珠湖这片美丽的湖面上,目光就会被赵家村这个翠绿的小岛吸引。拢船登岸,举目望去,青山绿水相连,碧水蓝天相映。村里空气清新,树木葱郁,环境清幽。置身其中,就会感受到恬淡的生活气息,令城里来的客人流连忘返。春天,山上万木复青,百花争艳,生机盎然;夏天,湖水清凉,清风习习,适宜游泳垂钓、避暑消夏。冬天,候鸟云集于此栖息过冬,这里俨然成了候鸟的天堂,到处能看到展翅飞翔、垂颈戏水的美丽身影。在安静的夜晚,听天鹅时远时近的鸣叫之声,更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令人回味无穷。

赵家村地处湖区,四面环水,以前出入往返的唯一方式就是坐船,交通很不方便,过去经济也相对落后。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渔业成为该村主要的生存手段,鱼也成了村民们的重要食物。信步来到村主任王霞西的家门口,只见一老妪坐在椅上,乐呵呵地瞅着我们,令人难以想象,眼前这位老婆婆竟然是一位98岁高龄的长寿老人。“我婆婆身体可好了,这么大年纪还能跑,还能做家务。”老人的孙子王霞西告诉记者,“她从来就没有生过病、住过院,平时她的生活完全靠自己打理,根本不需要我们后辈服侍。”看着眼前这位长寿老人,记者一直想不明白,她为什么能这么健康长寿呢?或许这就是以鱼为生的结果吧!据村支书王新华介绍,这个仅有500余人的村里,80岁以上老人就有20多位。这大概也算得上是一个长寿之村吧。

“有女莫嫁赵家郎,三年睡了两年床,两年吃了三年粮”,这是过去在赵家村周边流行的一首民谣,可见当年该村在当地是怎样一个没人瞧得起的孤岛穷村。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赵家村的男女老少肩挑手扛,在赵家与胡家和后范之间筑起了两条堤坝,实施围垦造田。同一时期,我县举全县之力,发动十万大军实施珠湖联圩围垦,消除了珠湖水患。从此,赵家村村民开始奔上幸福安康的大道。改革开放后,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谋生,留守在村里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该村许多有志之士投资创业当上了老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村民们的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2005年后,该村先后两次自筹资金硬化了村内道路。同时还争取到了国家村村通公路项目,修建了赵家至荆塘的村村通公路,解决了出行问题,实现了村民们期盼已久的“三通”——通车、通电、通讯,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赵家村也从原来被人瞧不起的小岛,变成了今天美丽富饶的生态渔村。

如今的赵家村已是今非昔比,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几年来,该村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在做好“三清六改”的同时,侧重于村庄外围绿化美化,新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梦乡蓝岛亭、环村休闲花园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内的楼房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该村落地的梦乡蓝岛项目也于去年10月份开工建设,项目定位为具有异域湖泊特色的乡村度假风情岛,倾力打造鄱阳湖旅游休闲度假示范村。项目分为蓝岛码头文化区、维纳斯酒店花园区、月满湾教堂区和乡村体验区,预计今年年底开始接待游客。勤劳朴实的赵家人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以更加深厚的情怀,笑迎八方宾朋前来观光旅游。

2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美国中密执安大学专家考察鄱阳湖保护区

下一篇:鄱阳县枧田街乡主打绿色、金色、蓝色三张牌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