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家装市场乱象层出不穷 维权难

2015-08-15 08:25:38 · 1391次浏览

伴随家装行业的快速发展,家装市场乱象层出不穷且难以根治。合同陷阱丛生、材料偷梁换柱、价格低开高走、工程质量缺陷、“游击队”式家装等乱象,让不少业主“伤不起”。8月10日和8月11日,安庆晚报记者连续两天,对我市家装市场进行了采访。

最常见的家装消费纠纷就是“价格陷阱”。在前期报价中,家装公司故意模糊一些具体项目或将一些必要的项目遗漏,放低价格,让业主“上钩”,而在施工中边干边添项、加钱。房主为了保障房屋装修效果,只能被动的加价。

杨女士去年在碧桂园小区购买了一套小户。“新房装修时,我找了一家装修公司,对方报价38000元。结果光水、电改造就比预估的多花了6000多元,还不断增加新项目,预算一超再超,最终决算时花了50000多元”。说起此事,杨女士一肚子牢骚。

“48800(元),装修送到家。看到这样的装修广告,我动了心。”家住绿地小区的李先生向记者介绍,看到这家装修公司“装修套餐”一口报价、列出的详细名目,很有吸引力。“但真干起来,发现其中有很多问题。”

李先生说,水电改造、吊顶等项目没包括在清单内,有些材料虽然注明了品牌,但标的是最低档的,要升级再加钱。套餐内的橱柜尺寸、乳胶漆面积根本不够用,多出部分却比市价贵不少。“在装修快要结束时,我才发现自己被忽悠了,但对装修公司没有一点办法。因为从合同上看,对方没有明显过错。”

家住香水百合小区的张女士去年装修新房时,在光彩大市场一家建材店以每块60元的价格,订购了180块某品牌瓷砖。为了保证样货一致,心细的张女士将样品上的标志,印在纸上保存了起来。一个星期后商家送瓷砖到家,张女士发现,瓷砖虽然在外观上与样品几乎一模一样,感觉质量却不一样。“我发现不对,就拿了一块瓷砖到店里实地一比,真的比当初的样品薄,标志也不一样,根本不是一种货。店主对此不承认,气得我和店主大吵了一场,最终在辖区工商所的帮助下,退了货。”张女士说。

除此之外,家装“游击队”也是令消费者头痛的问题。市消费者协会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经常会接到消费者对家装“游击队”的投诉,如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全款付清中途跑路等等。

记者采访时发现,没有固定营业场所、正规注册手续和行业资质是这些家装“游击队”的主要特征,以个体劳动者为主体的家装“游击队”,有些挂靠大型家装公司揽活,有些根据客户需要临时找人搭成“草台班子”,由于没有运营、管理成本,加上偷税漏税,因此这些家装“游击队”报价较低。

“一般(装修)大公司10万元的活儿,找私人装修队七、八万元就能搞定。”安徽点今装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海军告诉记者,这对装修业主通常很有吸引力。“选择私人装修队的业主享受低价的同时,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如何选购家装踢脚线?

下一篇:天津爆炸当晚出租车司机要价100元 被吊销资格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