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德州装修网 《怎么做装修》第三篇:装修报价的审核,谨防装修陷阱。

2015-08-17 16:00:45 · 1016次浏览

装修一套房子,装饰公司或者包工头想赚多少钱,与业主想给多少钱,永远是无法达成统一的。按照海口的半包报价的行情,大型装饰公司的毛利润大概是60%,中型公司是50%,小型公司大概是40%,包工头大概是30%,这样高额的利润业主是很难接受的,但装饰公司低于这个利润,自己的开支和收入又无法保证,装饰公司如果对业主实话实说“您的房子装修半包报价10万我要赚6万,您的主材我带您去购买还拿了一些提成”,这人不是君子就必然是傻子了,当然不能这样说的,会吓跑业主的。装饰公司需要做的是让业主相信自己很优惠,自己在设计和施工方面也很规范。

一:什么是装修陷阱呢?

先说明一点:不是说哪家装修公司报价高,就是装修陷阱,只要是实实在在的报价,不管多高,只要业主觉得这家公司的设计、施工、售后服务等值得这个价位,还是属于公平交易,不算报价欺诈的。

“装修陷阱”指的是装修公司的“诱骗性的虚假低价”,装修公司利用业主不知道自己装修的实际施工项目和具体的施工量,在预算报价中,故意漏报施工项目,少报施工量,增加限制性的报价说明,或者使用劣质装修材料降低装修成本,从而制造出虚假的预算总价,以达到诱骗客户签订装修合同的目的。签订装修合同后,结算时当然是要按照实际工程量作为依据,这样,在预算中故意少算的装修项目,就会产生增项收费,出现“预算一万结账二万”的现象。 

我发现有些业主对装修陷阱的广泛存在性是不相信的,因为他们受到日常生活中消费付款的惯性思维影响,到商场去买衣服,说好了多少钱,就一手交钱一手取货,绝对不存在收了钱以后不给衣服,还需要另外加钱的。但装修行业不是卖衣服的,两个不同行业的运营模式完全不一样的。

也有的业主自信满满“既然装饰公司答应我了后期没有增加的项目了,说话不能不算数吧,我就是不加钱,看他能拿我怎么办?”,这是因为业主忽视了两个基本事实:

1、装修是先付款后施工的,并且大部分的装饰公司的首次付款比例都比较高,等到需要告诉业主增加费用的时候,装饰公司还倒欠业主的钱,装饰公司是占主动权的,业主不加钱,装饰公司完全可以停工;

2、装修公司的报价和合同上,都有两条约定“本预算只是概算,一实际施工量为结算依据”“不要轻信任何口头承诺,以报价单和合同为准”。有了这样的约定,业主不按照报价陷阱增加费用,首先就自己理亏了,即使对簿公堂,业主也是要输官司的。

在这样的约定之下,装饰公司的业务人员或者设计师就成了大忽悠,什么“我们预算绝对等于决算!”“我们会排最好的工人给你做样板间”“我们的报价很实惠!”,怎么能骗得业主的信任怎么说,根本不考虑以后怎么收场,因为他们的任务就是签单,这样他们才能拿到业务提成,签单成功,公司抽成以后,再转包给下面的项目经理按照报价单的陷阱自由发挥,与业务人员就没有关系了,项目经理如果不能按照报价约定增项收费,就会没利润甚至赔本,他首先得保证自己的收入,不会管当时是谁做出的口头承诺,不加钱就马上停工。



二:装修收费陷阱的预兆 ----不给客户比较价格的机会

装修公司广告很诱人,价格貌似很实惠,又是公司搞活动回报客户啦,又是人工费打折啦,又是***元一平方全包套餐啦等等,按理说,如此“优惠”的价格,可以随便坦坦荡荡地给客户带回去仔细审核和比较吧?但事实恰恰相反,在业主在没交付定金之前,装饰公司只给业主在电脑上看报价单,编造各种莫名其妙的可笑的理由,不让业主免费带走报价单,不给业主仔细审核和比较报价单的机会。为什么不能免费给业主报价单?只有一种可能:报价单有问题,存在装修陷阱。
只要不让业主带走报价单的“优惠报价”,大家最好不要信以为真。

装饰公司不给业主免费带走报价单的借口一般是“报价单涉及到我们公司的商业机密,还涉及到我们的设计,您没有付定金是不能带走的”。天知道一个装饰公司的报价单有什么“商业机密”可言,报价单又怎么可能与“设计”有关,不就是一些砸墙砌墙和吊顶造型等的施工量吗?连基本的施工图纸都没有,哪来的什么“设计”?

三:按照施工项目来分析装修收费陷阱的种种表现    
上面已经提到了装修陷阱的特征:1.故意漏报少报装修项目和装修量;2.故意使用劣质材料。下面就按不同的装修项目来一一解说它们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套内面积的装修陷阱。

业主约设计师来量房,然后算出套内面积,装修的“套内面积”其实与开发商说的“套内面积”是不一样的概念:
1、开发商说的套内面积:外墙面积的一半+阳台的一半+各房间面积+内墙面积(飘窗不算面积)。
2、装修公司说的套内面积:阳台的全面积+各房间面积+内墙面积(飘窗也不算面积)
3、这样的话,如果业主家的阳台比较大,特别是开发商送了入户花园的,装修公司测量出来的套内面积就会大于开发商说的套内面积。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况,老老实实做报价的装饰公司就会倒霉了,因为其他装饰公司可能会采取“故意少报套内面积”的方式来获得业主的认同,面积报正确了的,反而成欺诈。

在绝大多数装饰公司的报价单的收费项目,与报价单基本是没有直接联系的,最多也就是多了铺贴地面瓷砖的费用,就算少算了10平方,装饰公司就算事后不加钱,也只少要了400多元而已,但如果少算了10平方的套内面积,给业主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很多业主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套内面积100平方的房子,如果装饰公司少算了10平方,那么,装修报价就应该少了10%,捡了多大的一个便宜啊。
故意明显少报面积的作法,其实是装饰公司钓鱼用一个鱼饵。

所以,在找装饰公司量房之前,业主自己最好先测量一下房子的周长和阳台、入户花园的面积,根据开发商的套内面积的数字,反推出自己房子装修的“套内面积”到底是多少,这样才能知道谁实在谁骗人了。

(二):.水电施工的装修陷阱

水电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装修项目,同时也是一项非专业人员就很难计算实际需要量的施工项目,有几位业主能真正搞得清楚自己房子需要多少个电位、多少米电线、多少米水管?既然业主不知道,那就太好了,水电施工理所当然地成为某些装修公司赚钱的重点项目,通用的做法是“虚高单价,减少预算量,事后加钱”,一套套内100平方房子的水电施工,装修公司能赚1万多元的比比皆是。例如您家需要50米水管,诚信点的装修公司报价40元一米,收费2000元;但某欺诈报价的公司,预算中只报25米水管,但单价却为80元一米,预算收费也是2000元。不懂的业主,就误以为两家公司的收费是一样多的,但实际上,第二家公司等做完水电以后,就会按照合同约定“以实际施工量为决算依据”为由来加钱。


请大家记住这么一些基本的水电施工量,然后对照一下自己的水电预算报价单,就知道装饰公司有没有故意少报水电的施工量了:

以套内100平方的房子为例(三房两厅两卫一厨两阳台的格局,卫生间有回填坑),需要的正常施工量大致为(不含吊顶造型灯光的电位或电线米数):

1、如果以电位个数和水管米数计费计算,需要灯位和普通插座位45个左右;4平方插座位12个左右;弱电位8个左右;

2、如果以电线米数计费,各类电线大概需要1000米,其中弱电线150米(弱电线是并联布线的,每一个接口都是从弱电线走一根专线过去的,所以弱电线会比业主们想象的会多一些);

3、冷热进水管60米左右;厨房、卫生间、阳台的排水管15米左右。

建议大家与装饰公司谈水电施工收费时,改掉报价格式,直接换算成按照套内面积计费的格式,写清楚一平方多少钱统包,不管有多少个电位多少米水管,实行一刀切,不能搞“以实际施工量结算”。装饰公司其实很清楚自己装修的房子到底需要多少水电施工量的,他们只是在装傻而已。

另外,水电施工符合不符合施工规范,也会造成人工和材料成本的不一样,装修合同和报价上是不可能约定具体的施工方法的,业主可以到自己选择的装饰公司的工地上拍下自己认可的“样板施工”的水电施工的完工照片,然后要求在自己房子也按照一样的标准来做。以免装饰公司为了节省成本而随意施工,这一招主要是对付那些没有施工规范的小型装饰公司的。


(三)防水施工的装修陷阱

防水施工是大部分业主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项目,大家都担心防水处理不好,会造成漏水,防水施工自然就成了装饰公司的另一个重要的利润来源。

装饰公司在这一项施工中获取不当利润的手段如下:

1、“合理”的偷工减料。防水材料的施工说明中,并没有限定一组防水材料(一袋防水粉+一桶防水胶称为一组)可以刷的准确平方数,例如小包装的防水,地面防水一组可以刷6-12平方,这是因为刷防水的实际遍数、厚度等都可以造成每一组防水材料的可使用面积的不一样,有的装饰公司正式利用这一个“合理”的漏洞,报价上写的是名牌防水材料,貌似成本比较高,但别人刷6平方的他却刷了12平方。

应对办法:在报价上注明一组防水可以刷的平方数(小规格包装的,一组地面可以刷6平方,墙面可以刷18平方)。



2、尽量增加墙面防水的施工高度,多做墙面防水。  
厨房和卫生间墙面是贴了墙面砖,即使是泥工填墙砖缝隙不到位,洗澡水从砖缝里面渗进去一点,由于墙面是垂直的,不会产生地面一样的积水,渗透到墙面的时间短、水量很小,慢慢会顺着砖缝蒸发了,根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

防水出现漏水,只可能是地面防水施工、二次排水管施工、水管和内牙弯处的渗水等原因造成的(详细情况会在施工管理部分介绍),与墙面防水一点关系都没有。

墙面防水非但没有防水的作用,如果刷得能真的防得住水,还会造成墙砖的空鼓,没有好处反而有坏处了。  

这个道理,作为专业的装修公司当然是懂的,但为什么还要刷这么高而形成浪费呢?除了业主对防水施工的盲目要求之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高额的利润的推动。同样面积的墙面防水的材料使用量只有地面防水材料用量的三分之一,但收费单价却是一样的,墙面防水的面积越大,利润比例就越高,更有甚者,有的装修公司在墙面根本就是刷胶水代替防水材料,颜色基本是一致的,不懂行的业主也认不出来。暴利之下,装饰公司自然就会鼓动业主多做墙面防水施工了。
(四)地砖铺设的装修陷阱   
这个施工项目的装修陷阱挖得比较广泛而隐蔽,表现就是限制水泥沙子层的厚度。例如会在报价单上写“实际施工时,如果水泥沙子层厚度超过5CM,另外收地面找平的费用”。这一项欺诈性质的限制约定,海口只要稍微有点规模的装饰公司大部分都会用的,这是一项非常经典的装修报价陷阱。

细心一点的业主看了这项说明以后,就会担心的问设计师“我家到底需不需要加钱啊”,设计师当然不是傻子,就马上脸不红心不跳的忽悠业主说“不可能加钱的,您的房子是我去现场量过的,肯定不需要加钱!”

这是真的吗?当然不是,装饰公司的报价单这么约定又不是写着好玩的。

房间贴地板砖地下的水泥砂浆层的厚度,是受以下条件制约的:

1、 入户门外地板砖距室内楼板的厚度。室内地板砖按照风水要求是要比室外高一点的;

2、 阳台推拉门框离楼板的高度。地砖最好能持平推拉门门框。

3、 水电施工的规范程度。线管和水管交叉处,地面是否开槽降低管道叠加高度了。

4、 楼板的倾斜程度。开发商浇筑的楼板,当然不可能是完全水平的,误差一般都在2厘米以上,有的甚至有5厘米以上,贴地板砖水泥砂浆层最薄的地方一般是不能低于4厘米左右的,低于这个厚度,水管和线管很可能就过不去了,地砖的空鼓可能性也比较大,装饰公司等贴砖贴到楼板最低点的时候,就会把业主叫过去测量水泥砂浆层的厚度,100%都会超过5厘米的。

5、 装修公司项目经理的主观意愿。既然贴地板砖水泥砂浆层的厚度受到如此多的条件制约,贴薄一点是有道理的,贴厚一点也是有道理的,到底贴多厚,这就要看项目经理怎么去要求工人了。

贴地砖实行的是“干铺法”,先在底层铺一层水泥沙子的混合层(水泥少,沙子多,大概是1:3),然后再在地板砖的背后抹上一层1.5厘米厚度左右的纯水泥浆贴上去就可以了。如果增加水泥砂浆层的厚度,实际增加的是底层的水泥沙子混合层的厚度,如果是增加2厘米,材料成本只增加了6元/平方左右,人工费是不需要另外加钱的,但装饰公司加收的地面找平的费用却有38元一平方左右,暴利中的暴利了。

公司抽成以后,项目经理转包下来,本来就没多少利润了,他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一个获利的机会的,想尽办法也要把地板砖的水泥砂浆层的厚度贴到5厘米以上去。

于是,只要有了这一项限制性的说明,所有的业主都会中招的,当然,也有的房子装饰公司没有按照约定加这笔钱,那不过是因为业主的嗓门比较大,项目经理认栽了而已。如果您的嗓门不够大,最好让装饰公司在报价说明部分删掉这一项。

(五)乳胶漆施工的装修陷阱
这一项施工的装修陷阱的玩法比较多,具体如下:

1、偷换材料法误导观众法。

A、使用不环保的胶水。墙漆施工是先用石膏或者白水泥掺入胶水做修补,再用腻子粉打底,然后刷底漆和面漆的。市场上常用的胶水有正规厂家生产的小桶胶水,也有散装的三无产品的大桶胶水,装饰公司只是写“使用801胶水”,就是不注明那一种,给项目经理偷工减料制造机会。


B、使用便宜的工程漆。同一个品牌的乳胶漆,类型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例如立邦漆,最便宜的新时时丽系列和立涂白系列,市价15升装的才140元一大桶,底漆和面漆加到一起,材料成本才不到2元/平方(按照一般乳胶漆的施工说明,每升底漆可以刷10平方,每升面漆可以刷8平方),而常用的立邦金装五合一,底漆和面漆加到一起,成本价就需要8元/平方左右了,整整有4倍的差价。
某些装修公司利用客户不懂上面这些东西,在报价时只写乳胶漆的品牌,例如写“立邦环保漆”,而不注明是到底哪种类型,客户一看,是名牌,就一厢情愿地以为是什么好东西,结果上当了。

到了要上墙漆的时候,项目经理就该上场了,他会“好心”的提醒业主“公司给您用的是工程漆啊,要不要换成环保墙漆呢”,业主一听,不环保的墙漆谁要啊?不要装饰公司报价中的墙漆,自己去买,装饰公司肯定是不干的,那就只能去找装饰公司商量加钱去换墙漆型号了。加多少钱,装饰公司说了算,业主不服也没办法。

应对方法:看清楚装饰公司报价单的底漆和面漆有没有具体的型号,只要是写的“**品牌环保漆”或者是“**品牌防潮抗裂墙漆”的,都要注意了,特别是第二条,什么“防潮抗裂”墙漆,不是指墙漆的型号,而是指的是墙漆的共性,便宜的工程漆也是可以防潮抗裂的。

C、使用假货。我在前面墙漆材料的选购介绍中已经说过了,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墙漆材料的各项质量指标,都是大同小异的,有的甚至可以说是一模一样的,刷到墙面上以后,是根本无法发现它们之间有多大差别的。这就给使用假冒产品制造了可能,装饰公司找业主收费是按照比较贵的墙漆收的,但材料转包给项目经理以后,项目经理就完全有可能使用假货了,乳胶漆的假货谁都可以轻易买到的。

应对方法:买墙漆的时候,与项目经理一起去专卖店,选好了,做好记号,防止掉包计。也有的规避风险的方法是不让装饰公司包墙漆,自己去买,这个主意不怎么样,因为墙漆维修的风险比较大,业主自己买墙漆的话,装饰公司就可以以“无法分清责任”为由不予保修了。

2、少报墙漆施工面积法。

使用这种方法的装饰公司,墙漆的单价都会明显的偏高,故意少报施工量,就会给业主“总价不高”的错觉,后期再加钱。

3、多报墙漆施工面积法。

使用这种方法的装饰公司,墙漆的单价一般会比较低,只有施工量多报了才会产生利润,即使以后业主发现了追究起来,装饰公司也会理直气壮的说“我们合同上并没有约定墙漆施工面积的计算方式,我们是按照建筑面积乘以3倍数收费的,不能退钱!”,业主也没办法了。

对于第二种和第三种欺诈收费,应对方法是:业主要自己清楚房子的墙漆总面积,墙漆应该是按照实际平方数收费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为:室内地脚线的长度(不扣房门和推拉门的长度)乘以层高,然后加上顶面面积,最后再扣除推拉门的一半的面积。一般常见格局的套内100平方的房子,室内墙漆面积大概是270平方左右。
4、增加一些莫名其妙的收费项目法。

也就是增加某些根本不需要做的施工分项目,例如:增加“防潮处理”,说白了,就是在墙面上刷一遍胶水,成本基本为零,也没有施工必要。

(六)木工和木工油漆的装修陷阱  
我并不建议大家去做现场木工柜子,理由在前面的材料介绍部分已经说过了。

如果实在想做的话,请注意以下欺诈手法:

1、 模糊木工板材、饰面板、木工胶和油漆品牌型号。

不同品牌的材料,或者同一品牌的不同型号,成本价格还是相差很大的,一定要让装饰公司注明这些材料的品牌、种类和型号,板材还需要注明甲醛含量(E0级或者E1级是可以用于家装的),对于最容易使用假货的木器漆部分,建议业主与装饰公司一起去专卖店购买,防止使用假货。

2、 少报木器漆施工面积,虚高单价;有的公司甚至干脆不报油漆施工项目。


木器漆在整个现场木工制作总费用中,所占比例较大。以正面一平方的衣柜来算,如果内外都刷木器漆的话,大概是5平方左右的木器漆施工面积,如果装饰公司实打实的报价,出来的总价就很高了,会吓跑业主的。所以装饰公司的报价中一般不包报柜体内部木器漆的费用的,并且还不事先说清楚,误导业主,

柜子的内部不刷木器漆的话,打开柜门,胶水和板材的刺鼻气味还是比较重的, 至于柜子底部和背部,更是不可能刷木器漆的,缺乏油漆的封闭,板材吸潮后会变形或者霉变,建议刷防潮漆封闭处理。



3、 模糊木器漆施工遍数。

报价单上故意不写清楚木器漆的施工遍数,施工时拿清漆随便薄薄的刷几下,连钉眼都盖不住。正常的施工,应该是原子灰打底,然后喷或刷2遍底漆三遍面漆的,施工遍数不同,成本相差也是很大的。

4、漏报白蚁防治施工,后期加钱。

市场上买回来的板材,在油漆封闭之前,肯定是必须做白蚁防治,但装饰公司一般是不报价的。

(六)木工吊顶造型的装修陷阱。

木工吊顶造型(不是厨房卫生间的铝扣板吊顶),是装饰公司的最爱,因为吊顶造型的利润比较高,还能给装饰公司的工地撑面子,有没有吊顶造型的工地,给参观者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特别是那些大型的装饰公司,都会极力鼓动业主多做吊顶。

建议做吊顶之前,业主先搞清楚一件事:我家为什么要做吊顶?吊顶的主要功能有四个: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划分功能区、掩饰横梁、增加辅助光源等,如果您有这些功能方面的需要,就做吊顶造型,如果没有,就不需要去做,不能为了吊顶而吊顶,有的失败的吊顶设计,非但没有起到上面说的那些作用,还会让人产生压抑感。

吊顶造型的利润比较高,利润的来源主要是:

1、偷工减料获取暴利。

吊顶造型中,最常见的是“灯槽”,正规的做法应该是:龙骨打底之后,先用一层9厘细木工板打底,然后用木工胶错缝贴一层水泥板,E1级细木工板的成本要比水泥板贵很多。为什么一定要做两层呢?这是主要为了防止吊顶开裂,以及吊顶板材上的乳胶漆脱皮。

如果在板材上挖出筒灯孔,就可以清楚的看出灯槽是由细木工板外贴水泥板做成的。



按照标准施工方法来做,人工和材料的成本都比较高,大概是120元一米左右了。偷工减料的做法是只用一层,板材、白乳胶、人工费都省钱了,成本只有标准做法的一半了。装饰公司在报价说明部分会做手脚,利用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特点,误导观众,一般是这样写的“使用细木工板或水泥板”,“或”的意思是二选一。建议业主们看清楚报价说明,把“或”字改成“和”字。做完以后就是这样的:

这一招,是海口大部分装饰公司,包括所谓的“大型的正规”的装饰公司,都会使用的手法,偷工减料做出来的灯槽上刮的乳胶漆,撑个一两年不开裂还是没问题的,等发现问题了,保修期早就过了。

2、增加电位获取暴利。

灯槽吊顶,一般都是需要增加辅助光源的,这样灯位就增加了,以一圈16米的灯槽造型算,如果每边安装4个筒灯,加起来就是16个,按照装饰公司报价中的电位单价算下来差不多也要1300元左右,成本大概只要300元,利润很高。

我见过最离谱的一家公司,除了筒灯要算电位数以外,灯槽内隐藏的灯管也是要算电位数(灯管业主自己买的),16米的灯槽,用了差不多16根灯管,算下来也要加1300元。

应对方法:签约之前,确认吊顶造型灯位的计算方式,不能让装饰公司一个筒灯或者一根灯管就算一个电位。

3、使用劣质板材获取暴利。

报价单上故意不写清楚板材的品牌和甲醛含量等级,施工中使用劣质板材。

4、白蚁防治另外收费。木龙骨和木工板施工前,必须先喷白蚁药的,这也要另外收费。

就这样的,一圈16米的灯槽,如果按照偷工减料的做法,就算把灯线和白蚁防治的成本都算上,装饰公司的成本大概也就是70元一米,如果报价是150元一米的话,就可以获得吊顶纯利润1280元+灯位利润约2600元+白蚁防治约300元=4180元。暴利之下,设计师就会忘记吊顶的初衷了,鼓动业主为了吊顶而吊顶。



(七)电视背景墙的装修陷阱

装修公司量房以后,就会出一份报价单,电视背景墙由于没有设计设计方案,就只能先随意估价了,例如写“暂估价3000元”,等业主交了设计定金,再随意加钱,狠宰一刀,或者说“我们预算是半包预算,背景墙的瓷砖和大理石是主材,这3000元不含这些材料的)。

应对方法:如果背景墙的设计方案没有确认之前,报价单中暂时不要报价,否则交订金或者签约以后,业主就必须找装饰公司做了,必须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装饰公司实际报价太过份的话,业主就可以采取单独拿出来另外找人做。


(八)杂项里面的装修陷阱
很多人一想到装修,就会说,装修项目就是做水电、贴砖、做木工、刮墙漆而已,实际上,除了这几大项大家都会注意的项目外,还有一部分“杂项”产生的“杂费”,而这些杂项很多消费者往往容易忽略,这就给某些装修公司故意漏报装修项目制造了机会,这些“杂项”主要指:
1.砸隐形地脚线槽;2.门槛石窗台石铺贴;3.包水管;4.砸墙砌墙等结构改造;5.修补门洞;6.横梁制作;7.打空调孔和排气扇孔;8.厨房卫生间阳台防水前的地面找平;9.卫生间回填;10.地面保护;11.装修材料搬运;12.装修垃圾搬运和卫生清理;13.白蚁防治等等。
装修前,一定要对这些装修的“杂项”做到心中有数,防止装修公司漏报,另外,还要注意这些杂项的施工方式和收费方式,主要是:

1、砸墙后必然会产生泥工的修补收费,看是否漏报,避免事后坐地起价;

2、砌墙含不含水泥砂浆的双面批荡;

3、门洞修补装修公司一般不会报价,需要开工定位时才能确认做不做,业主需要提前确认单价;

4、防水前的地面找平,是大部分装饰公司都会漏报的项目。防水材料是不能直接在线管、水管和楼板上直接刷的,需要先做找平处理。

5、卫生间回填的材料的种类和使用量,直接决定了回填施工的成本。装饰公司喜欢在报价中模糊这个问题,例如写“轻质材料回填”,砸墙产生的轻质砖废渣也属于轻质材料的,装饰公司拿这些本来应该由他们负责搬走的装修垃圾回填了,还需要掉过头来找业主另外收一次费用,本来就不合理;或者写“陶粒、河沙回填”,河沙是很便宜的,陶粒却比较贵,既然没有注明陶粒回填到底需要多厚才行,那就多用河沙,少用陶粒了。

6、地面保护使用的材料不一样,成本和收费也不一样,使用纸盒或者彩条布保护,与地毯保护的成本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注意看清楚地面保护的材料种类。

7、白蚁防治如果是装饰公司自己买药让工人随便喷几下,与找专业白蚁防治公司的收费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看清楚报价中“白蚁防治” 项目中的说明是“专业公司”,还是只写了“专业白蚁药"。

四:综合性装修陷阱。

所谓“综合性”,是相对于上面介绍的装修陷阱在各个施工项目中的表现来说的,“综合性”的陷阱,不是表现在某一个具体的施工项目上的,而是表现在其整体的业务模式、报价模式、设计模式、施工管理模式上。

(一)综合性装修陷阱之“业务模式上的陷阱”。

1、广告陷阱。

某些公司的业务,不是靠实打实的口碑做出来的,而是靠大量的广告和业务人员拉来的。

打报纸或者户外广告的,广告内容无外乎是“我们设计水平高,我们施工水平高,我们报价很优惠,我们保修一辈子,所以我们的客户满意程度很高”之类的,海口这样的城市,大型装饰公司每年的广告费都是上百万的,这样的广告是真是假呢?

除了户外广告之外,装饰公司还会派出大量的业务员到各个新小区派发宣传资料,有业主来了就追着发他们公司的“优惠报价”和“高超的设计施工”等宣传资料,根据行规,每一个业务人员的工资是1000元/月,提成是总业务量的5%。业务人员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就需要分析一下装修行业的特性了,装修公司不是卖衣服的店铺,卖衣服的一天卖10件衣服,与卖100件衣服,卖出的商品的质量都是一模一样的。而装修公司卖出的,是设计、施工管理、材料管理、售后维修等综合性的服务,准确的说,装饰行业是服务行业,而不是零售批发行业,如果一个月装修10套房子,与装修20套房子,在装饰公司的人员配置基本固定的前提下,他们提供给业主服务肯定是不一样的,工地在设计施工上出问题的风险也会大很多。对于这个道理,装饰公司都是明白的,所以,不会有装饰公司会在自己忙不过来的情况下,还要花钱打广告拉业务的,除非他的钱多了没地方去,或者是想出现工地太多管不过来,被愤怒的业主来砸他们的招牌。

既然这样,我们就会马上明白一件事了:装饰公司的广告,只能反映出他们的业务量没有饱和,这就奇怪了,你既然做得这么好,客户满意度这么高,都是开了好几年的公司了,应该有大量的回头客才对啊,怎么会出现业务量吃不饱需要打广告呢?所以,广告上吹的牛皮,我们不应该当真的,不要以为广告做得多场面撑得大的公司就一定就是好的。

不打大量的广告,就没人知道自己公司;打了大量的广告,如果不提高收费就没办法混下去,但收费高了业主就吓跑了;最后没办法了,只能采取报价欺诈收费获利;为了省去管理成本,工地直接转包给项目经理;开工以后,边做边加钱,出了问题项目经理为了避免自己的损失,想尽办法狡辩拒不整改;这样业主就不满意了,装修完毕,如果不是出于特殊的考虑,也就不会给装饰公司介绍新客户了;没有了老客户来源,装饰公司只能又开始投入新一轮的广告,如此反复,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2、样板间的陷阱。

客户们看了广告,是很心动的,业主一般会提出现场亲眼看一下装饰公司正在装修的工地或者装修完毕以后的房子,这样才能放心。

装饰公司早就防着业主这一招了,他们会准备几套有些造型有些看相的工地,不吝精力地重点监管,有新客户要看工地的,就带去。而其他工地,转包给项目经理自由发挥的,就不带客户去参观了。这是整个装修行业中大家都惯用的一个手段。我参观过很多大型装饰公司的工地,就算是同一家公司,也会出现有做的不错的,有差到了连散工都不如的程度的。转包制度之下,什么可笑的问题都会发生。

要想了解一家装饰公司真实的设计和施工水平,参观工地时就不能受装饰公司的摆布,建议是:先询问装饰公司正在开工的工地在哪些小区,然后您自己挑选其中一个小区,问清楚有几套工地,然后自己挑选房号,这样装饰公司就没办法糊弄了。

3、熟人、物业、售楼员、材料店介绍装饰公司的陷阱。

熟人介绍,大部分是真心实意的,但有的却是想拿装饰公司的“业务提成”的;物业和售楼员介绍,则更不靠谱了,他们介绍装饰公司给业主的时候,只考虑谁给的提成点数最多就介绍谁,海口的行规一般是8%-10%左右的介绍费。材料店有时候也会介绍一下他们的“联盟装饰公司”给客户,这也是要拿提成的。

拿提成的介绍,不信也罢。

4、网上写装修日记帮装饰公司拉客户的陷阱。

网络日渐发达,网上写装修日记的业主就多了起来,写装修日记的出发点有的是为了记录,有的是为了显摆,有的是为了利用网络力量监督装饰公司,但还有一种是写假日记帮装饰公司揽活,此类日记的显著特点是:只说好话不说坏话,有问题被网友指出来了,还要帮装饰公司打掩护。其他网友看到日记以后就会觉得不错,只要是慕名到这个工地参观了签下的单,装饰公司就给写假日记的业务提成。

(二)综合性装修陷阱之“报价模式的陷阱”。

前面说过,业主希望看得懂装饰公司的报价,想知道各个装饰公司之间谁的报价最划算;而装饰公司却非常不希望业主能真正看懂报价,不想在搞价格战赚不到钱,但又不能不给业主看报价。这就矛盾了,装饰公司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搅浑水”法,也就是把很简单的装修报价整得复杂起来,并且努力让业主能够觉得自己好像是看懂了,但实际上业主还是没看懂的。具体手段如下:

1、擅自增加施工项目法。

设计师量房以后,连基本的施工图纸都没有,报价单上却出现了背景墙等必须有施工方案以后才能做出的很不严谨的报价,业主没说过要做现场木工,装饰公司的报价单上却把鞋柜、衣柜的价格都给报上去了。

装饰公司大都是做的半包报价,一般是指人工+辅材的报价,所谓“辅材”是指水泥沙子、电线水管、防水材料、腻子粉乳胶漆之类的,但有的装饰公司却把“铝扣板吊顶”“大理石”“开关插座”等本来属于主材的材料也列入了半包报价中。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想制造价格对比的难度,让自己公司的施工项目和材料与别的公司没有直接的可比性,甚至还可以让业主对自己公司产生“报价齐全”的好感;二是想让业主签约以后,不得不接受装饰公司的“优质”的现场木工,不做还不行。如果先不报这些项目和材料,等后期业主心甘情愿的要求装饰公司追加,那就不行了,签约以后,业主到市场上购买主材和家具的时候,一了解行情就穿帮了,装饰公司的铝扣板、大理石、开关插座都比市场上贵很多,现场木工做的烂柜子的费用,自己可以去实木定制了好一点的纯实木家具了。

2.套餐报价法。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搅混水”的报价手段了,必须做重点介绍。

“擅自增加施工项目”的“搅混水”法,精明一点的业主只要告诉装饰公司“请把那些我暂时不做的项目和材料扣除掉,只做我们需要的装修项目的报价”,这个手段就马上失效了。

但“套餐报价”却不一样,套餐报价一般都是以“全包报价”形式出现的,业主要搞清楚套餐报价是不是真的“实惠”,除了需要懂得上面说的那九个需要后期加钱或者偷工减料的装修陷阱之外,还需要了解套餐报价中提供的主材的正常市场价格才行,对于根本不懂主材档次和质量鉴别的业主来说,难度还是很高的。



根据我掌握的大量套餐装修报价单和实际情况分析,基本上所有装修套餐报价都是欺诈的,先说两个事实:

A、不同户型和面积的房子,就算是一样的施工项目和材料,装修成本也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例如套内80平方的房子(格局是2房两厅一厨一卫两阳台),与套内100平方的房子(格局是三房两厅一厨两卫两阳台)做比较,如果按照实际装修成本算下来,套内100平方的房子要比套内80平方的房子每平方多15%左右,既然这样,套餐报价装修公司怎么能统一地按照每平方多少钱来收费呢?如果只有20%的毛利,如果装饰公司装套内100平方的房子岂不亏了?真实的原因是,套餐报价的利润一般都达到了50%以上,15%的成本差距,对他们的暴利来说,也不算什么大问题。所谓套餐报价很实惠,从这一点来看,是肯定“优惠”不起来的。



B、套餐报价公司在主材上是没有什么利润的,他们不可能从主材上降低多少成本。

套餐报价公司都是有自己的材料展厅的,有的还做得挺气派,为什么要花大价钱布置展厅?真相说穿了就很可笑了。

我们都有一个惯性思维,到商店去卖东西,看到店铺里面展示的那些商品,就自然而然的认为这些商品都是该商家经销的,把不是自己经销的没有什么差价的产品,摆自己店里面卖,帮别人赚钱,肯定是不可能的,除非老板傻了。

搞套餐报价的装饰公司的老板当然是不傻的,那么,他们展厅里摆的那些应该就是自己经销的产品了,装饰公司能够拿到这些主材的经销底价,真相是这样吗?

懂装修材料市场供货常识的都知道,厂家直接给装饰公司发货,前提是商家能够有较大的业务量,能够取得该品牌的经销权,一个装饰公司要想完成展厅里面那些品牌和种类主材的业务量,是不可能实现的,特别是有的套餐报价装饰公司,为了吸引客户,使用的材料有些是市场上大家熟知的名牌,厂家为了保护市场,厂家更是不会直接向零散客户供货的,而是通过招代理商开专卖店的方式进行销售。

套餐报价的装饰公司的材料来源,主要还是当地市场,我们在市场上都能找到这些品牌的专卖店的,海口材料市场给装饰公司的返点为:一般产品10%,利润比较高需要推广的15%,而套餐报价公司一般使用的是特价产品,返点才5%。所以并不存在像广告上说的“大大降低了成本”。

套餐报价公司为了展示这些主材而布置的大面积的材料展厅,装饰公司在主材上获得的微薄返点利润,连成本都打不开。

既然套餐报价的装饰公司的主材都是从本地市场拿货的,为什么不直接带客户去市场上挑选,而偏要自己费力不讨好的布置展厅呢?某非是套餐报价装饰公司的老板真傻了吗?

当然不是真的傻了,套餐报价公司都会说同一句话“我们公司集中从厂家采购装修材料,所以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能够让业主省钱,所以您就不需要怀疑我们的优惠报价的真实性,我们的***一平方全包,看似不可能,但我们真的可以做到,您快点交订金吧”,要让业主相信这句谎言,必须有相应的代价才行。

只有消除了客户的疑虑,才能为后面的欺诈行为打好基础。所以装饰公司宁可花大价钱去布置材料展厅,也不会带业主去市场上挑选,虽然后者的做法要省钱省力很多。

另外,装饰公司花大价钱布置材料展厅还有一个重要目的,任何一个主材品牌,就算是同一类别的,也会存在高中低档的差别,价格相差也很悬殊,例如800*800规格的萨米特聚晶微粉瓷砖,普通款的才卖55元一片,新款的却要卖95元,如果装饰公司把业主带到瓷砖店挑选,业主一般会根据标价选最贵的,装饰公司就亏大了,他们就会在各个品牌的主材中挑选最便宜的放在展厅内给业主挑选。

今天接到一个业主咨询电话,我说“套内60度平方,按照套餐报价的主材档次,全部主材1.4万够了”,业主很惊讶,觉得不可能这么少,在我接待的业主中,很多都是这样认为的,这也是套餐报价之所以能产生暴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业主不懂主材档次和市场价格,他们把装饰公司摆在展厅内的材料价格想得太高了。

那么,套餐报价到底是怎么通过欺诈手段获取暴利的呢?具体如下:

不同装饰公司的套餐报价内容和欺诈手法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但有几条共性。

第一:在计费面积上玩文字游戏。

对于自己买的房子的各类面积的计算方式,业主一般是不懂的,这就给装饰公司玩面积上的文字游戏提供了机会。

与装修施工量有关的面积当然是“套内实际装修面积”了(它与购房合同里面的“套内面积”的区别,在前面已经说明过了),但套餐报价公司为了使自己的套餐广告的单价更低有吸引力,使用的计费面积“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等。

“建筑面积”一般的解释是开发商卖房合同和房产证上面的含公摊的房产面积,这就有了一个麻烦:每个小区的公摊面积比例是不一样的,常见有的是建筑面积100平方,套内实际装修面积80平方左右,但也有些小区,开发商送入户花园的,建筑面积100平方,套内却达到了90平方,我见过最牛的小区是某学校的集资房,建筑100平方,套内也是100平方。吃亏的事情装饰公司肯定是不干的,有些装饰公司对套内面积的解释是:设计师测量出的套内实际装修面积,另外加20%才是装修的“建筑面积”,对于公摊小的户型,设计师在画图的时候,故意缩小面积,让套餐收费的预算面积与业主购房的“建筑面积”接近,以此松懈业主的戒备心理,业主签约以后再告诉业主“不好意思,我们量错了,按照合同约定,您得加钱”。

“套内建筑面积”更是不好理解了,业主们总是认为它就等于套内面积,实际上,它应该是套内面积+房子外墙的一半面积才对。套内80平方的房子,周长一般是40米左右,墙厚0.24米,外墙面积的一半为4.8平方。也有些装饰公司是把外墙的全面积都算进来的。

应对方法:在装修合同上增加一条约定“以预算面积为决算面积”。



第二:对必不可少的装修项目,只要业主容易忽略的,都故意不含在套餐报价中。

这些项目是套餐报价公司会故意不含在报价中的:门洞修补、横梁制作、包水管、卫生间回填、阳台盖面、防水前的地面找平,至于砸墙砌墙、吊顶造型之类的,更是不可能含在报价中了。有的无聊的公司,连管理费也是不含在报价中,需要另外收费的。



第三:对某些施工项目的施工量,故意做出不合理的限制,超过了就另外加钱。

主要是:

限制水电施工量。一套房子需要的大致水电施工量,可以参阅前面介绍过的水电施工的装修陷阱部分的介绍。套餐报价中,限定的水电施工量不够实际需要量的,有的套餐公司干脆不包水电施工。

限制橱柜的米数。例如套餐报价规定“100平方包3米橱柜”,明显的不够用,并且见光边、抽屉之类的还需要加钱。

不含厨房推拉门。例如套餐报价中,厨房只能做平开门,如果要做推拉门就需要加钱,也有的套餐报价是含推拉门的,但也限制了推拉门的面积,一般会比实际面积小一些。

第四:使用最低档材料,有把业主自己住的房子装修成出租房的勇气和胆识。

很多业主是不懂材料质量和档次鉴别的,看到装饰公司展厅里面的那些材料,觉得可以看得过眼,就接受了,但如果自己去市场上问一下这些材料的零售价,一算账就会发现自己亏大了。

我就以海口几家套餐报价公司常用的装修主材来说明这个问题:

地板砖:使用东鹏或者马可波罗等名牌中最便宜的特价聚晶微粉,600*600规格市场价格26元一片左右,或者使用福建产的杂牌800*800聚晶微粉地砖,市场价格30元一片左右;

墙砖:使用福建产的杂牌300*450规格墙砖,市场价格5元一片左右;

大理石:门槛石使用中国红或者中国黑,窗台石使用莎安娜人造石等,每平方都不超过200元的零售价。

房门:使用钢木门或者高分子门,市场价格650元一扇左右;

卫生间和厨房铝合金门:使用0.8厚的型材,含门套线的市场价格450元一扇左右;

马桶:杂牌,400元一个左右;

洗脸台:柱盆或者PVC的,市场价格200-600元;

整体橱柜:使用海口小作坊生产的三无产品,就算是石英石台面的,市场价格1050元一米左右。

开关插座和铝扣板、水龙头等小物品:也是按照市场上最便宜的材料给货的。

按照这个标准,建筑100平方(套内80平方两房两厅一卫一厨两阳台的户型)的房子,按照正常市场价格算,上述全套的主材最多也不会超过16000元,折合160元/平方。如果是建筑125平方的房子(套内100平方三房两厅两卫两阳台的户型),上述的全套主材算下来,也不会超过23000元,折合184元/平方。当然,这还不是海口市场装饰公司套餐报价使用的最差的材料,“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知道这些低档主材的市场价格以后,再加上您了解到的其他装饰公司的合理的半包预算(简装半包大概折合300元/平方左右,建筑面积),就会知道自己去市场上购买这些主材,找一个诚信些的装饰公司做半包装修的话,会花多少钱了:建筑100平方的房子,半包加主材,需要4.6万,而那几家没事了就打广告玩的套餐报价装饰公司,却要6.5-7万,对比下来,马上就能发现套餐报价实在是很黑了,所谓的“优惠”纯粹是骗人的。

正因为套餐报价欺诈性的存在,海口绝大部分的套餐报价公司,都是不允许业主带走报价单和初步的平面图纸回去审核的,他们总是喋喋不休的告诉业主“我们很便宜啊,我们正在搞活动啊,付定金就送空调啊,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啊。。。。您马上下定金吧!”,其实稍微有点防范意识的都会想得明白:既然装饰公司这么优惠,为什么不能让我带走报价单和图纸回去仔细审核?明显的心里有鬼!

建议业主们不要轻信任何套餐报价公司的“省钱”“优惠”的广告。从本质来说,套餐报价不过是装饰公司为了制造客户看懂报价,进行价格审核和对比的难度,而获取暴利的一种“搅混水”的手法。
3、打折法。

我经常听到业主说“我买了一款瓷砖,原价200元,商家搞活动打折,只要我50元,真划算!”,是不是真的划算就不好说了。但如果瓷砖店直接标价50元实行一口价,业主们就有可能觉得“这么低档的瓷砖,我不买了!”,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打折”对客户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装饰公司也是深谙其中的玄机,报价高一些,业主就会觉得自己找的装饰公司很正规,只是价格接受不了,于是,装饰公司再打折,业主就能接受了。

另外,打折法的报价,也是一种“搅混水”的手段。如果拿两个筐,一个筐里放一个西瓜,另外一个筐里放两个西瓜,问3岁的小朋友哪个框的西瓜多,小朋友肯定是知道的,但如果是把第二个框里的放五个西瓜,说“打4折算”,小朋友就马上犯糊涂了。不同装饰公司的报价,本来已经因为施工项目和施工量不一样,让业主比较报价的时候是一头雾水了,现在装饰公司再加一道“打折”来拐着弯的不让业主明白,水就越发被搅动得浑浊了,业主就越发不懂该怎么去比较报价了。

另外,装饰公司的“打折”一般只是限于预算,对于那些故意漏报少报后期加钱的施工项目,是没有折扣的。举个例子,例如做水电施工的报价,某公司通过少报漏报施工量,虚高施工单价以后,报出一万元的费用,然后再给业主打五折收费,只要5000元,业主马上就觉得很合适了,却会忽视下一个问题:装饰公司的增项是不打折的,如果少报漏报的施工量有一半的话,增项费用也是一万,加上原来报价的5000元,就高达15000元了。

4、送礼法。

这也是装饰公司用来搅浑水的一个做法,非专业的业主们是不会准确的找出装饰公司漏报少报的项目的,最后的总价到底是多少,也不会知道,只是隐隐约约觉得装饰公司的报价有些高了。装饰公司就会通过“装修送冰箱”之类的手段来瓦解业主的疑虑。

总结:通过对(二)报价模式的陷阱的介绍,不管装饰公司是擅自增加施工项目,还是搞套餐报价,或者是打折送礼,其根本的目的就是给业主比较审核报价单制造迷雾和障碍,避免正当的报价竞争。、

5、玩文字游戏胡乱承诺法。

有些报价欺诈的装饰公司,他们的报价单虽然业主不能带走,但为了瓦解业主的防范心理,嘴上一顿乱承诺,甚至还在报价单上赫然写着“预算等于决算,绝不加钱”或者“预算和决算误差不超过5%”,以此吸引更多的业主上当受骗。仔细看这些公司的报价,漏报少报需要事后加钱的项目还真不少,这些项目上的虚假数据和说明,当然不是装饰公司写着玩娱乐大众的,肯定是需要后期加钱的,那这些装饰公司为什么可以做出这样的“承诺”,又不怕业主那这些“承诺”说事不给需要增加的费用呢?

其实,这些承诺只是一种文字游戏而已。

(三)综合性装修陷阱之“设计陷阱”。

装饰公司能不能接到单,设计师是很关键的,设计师必须让业主相信自己的设计能力和人品,对自己产生依赖和信任感,然后才能诱导客户下定金,以及后期能多做一些施工项目。

由于我们特殊高考制度,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是通过加分之类才考上大学的,综合素质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是比较差的,这就造成了设计师队伍整体水平偏低的现状。

整个家装行业集体都在骗的现实,也直接影响了从业人员的人品,一个新设计师到装饰公司,接受的第一件培训就是怎么去忽悠业主,设计师不会骗,就不是好设计师,一个好人迅速就变成了一个满嘴谎言的骗子了。这样的实例我见过太多。

设计师与业主打交道的程序是:先吹牛,大谈自己的光辉经历,给业主看自己做过的一些案例照片,实际上,一般不过是一套半包装修而已,主材和软装搭配效果比较好,只是因为业主自身的审美眼光好会挑选东西而已,与设计师关系并不大。取得业主的信任以后,就开始进行下一步。




忽悠手法一:想办法让业主多做现场木工柜子。

设计师会把你的房子的结构挑出很多“毛病”出来,为大量制作现场木工做准备。这有点像骗人的“义诊”,不管有病没病,都忽悠成有病再说,实在找不出毛病来了,就跟你谈风水,风水这玩意,别人不说自己不知,就什么事情没有,但别人一说自己房子有什么风水的问题,业主自己就越想越别扭了。在他们嘴里,开发商建这套房子基本都是错误的,都是没有经过大脑的。先砸墙再砌墙,进行结构上的大改造,通过砸墙砌墙等结构改造,人为地制造一些凹型墙出来,使业主无法使用市场上的固定尺寸的成品衣柜书柜,只能让装修公司现场制作。相对于现在家具市场上制作精美的成品家具而言,这些使用最简单木工设备现场粗制滥造的柜子,不管是在质量上、款式上还是价格上、耐用时间上,都没有一点优势,其实,现在很多家具厂是可以根据客户的尺寸和款式要求,定做柜子的,并不需要装修公司现场制作。但设计师普遍都在装傻。




忽悠手法二:带业主去买材料虚高价格拿提成。这已经是这个行业公开的秘密了。设计师带业主买材料,如果良心没有歪掉的话,挑选的材料应该是不错的,但这个行业良心不歪的设计师实在不多,他们推荐给业主材料,不是以效果和性价比来作为衡量的原则的,而是看哪家店的哪一种产品给的提成更高一些。材料店的人看到设计师带业主来了,开出的价格就明显高于正常价格了。建议业主先自己到市场上挑好材料,谈好价格,再带设计师过去帮着参考一下就可以了,一般的品牌还是会从自己的利润中拿一部分好处费给设计师的,只是远不如设计师带人去给得多了。



(四)综合性装修陷阱之“施工陷阱”。

业主来咨询装修的时候,总是喜欢问一个问题“你们公司的工人都是自己的吗?你们的工地都是自己做的吗?”,这简直是诱导装饰公司去说谎吹牛了。

就算是海口号称“最正规”的装饰公司,工人也不可能是自己的,最多只能说是长期与该公司合作的,有活就来做,穿上该公司的工作服就成了该公司的“固定的工人”了,没活就自己去别的公司或者给私人做。现在工人收入偏高,例如泥工两口子一个月的收入大概是2万左右,装饰公司的业务量也不是恒定的,给工人发固定工资养固定的工人,本来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业主们总是认为“装修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工人手艺的好坏”,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在装修行业做过几年的工人,如果手艺实在差,马上就会在这个行业里出名了,所有的装饰公司都不会找他来做的,那些在不同装饰公司流动的工人,如果都认真负责的话,在手艺一般并不会存在明显的差异的,区别只是在于做工的速度快慢;但每一个工人都知道精雕细琢的做法,比要偷工减料费力费时很多,只要业主不发现,大家都愿意去偷工减料的,反正都是做完就结账,保修的问题与工人是无关的。这样的话,施工质量的好坏,主要还是取决于装饰公司监督的力度。怎么才能提前知道装饰公司对施工的监督力度呢?

看公司办公场地的规模和知名程度吗?当然不是,公司的规模与工地上的施工质量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的,公司的知名程度绝大部分来自于广告投入的多少,这两项最多只能看出这家公司的收费将会很昂贵,因为他们摆排场打广告的钱都是要业主掏的。

看样板间吗?也不是,“样板间”是个什么玩意,我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

我认为主要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1、业主随机抽查工地后看到的质量;

2、装饰公司施工管理的模式;

大部分的有些规模的装饰公司,采取的工地管理模式叫做“项目经理负责制”,公司主要任务就是想一切办法去接单,接到单了,业务人员和设计师就有提成,工地做得好不好,与他们就没关系了,公司接单以后,直接抽成再转包给项目经理,大型公司一般抽45%,中型公司一般是35%,剩下的利润归项目经理所有。

在这种制度下,项目经理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必然会想办法去节省材料和人工,甚至是偷工减料,一旦出现了质量问题,如果整改,项目经理就得赔钱,所以,他们自然会想尽办法去狡辩,最后不了了之。

所以,不要以为大型装饰公司的施工质量一定就没问题,我见过不少牛皮哄哄的大型装饰公司的工地,有的连包工头的质量都不如。造成的根本原因就是转包的“项目经理负责制”。

当然,让项目经理拿固定工资旱涝保收也是不行的,那会制造更大的麻烦。把施工质量和公司信誉放在第一位的施工管理模式,也还是“项目经理负责制”,只不过利润的分配不能像前面说的那样,得倒过来,由公司统一指派工人和材料,工钱和材料费用由公司直接支付,工地的施工成本与项目经理无关;再利润分配上,先由项目经理抽成,剩下的归公司,这样项目经理就不会去偷工减料,他的唯一职责就是保质保量管好工地,做的不好的,直接整改。

3、看装饰公司有无属于自己的统一的施工管理验收规范。

要是没有,就说明装饰公司对质量的监督是随意的。我见过几家“大型”装饰公司也是没有这方面的统一规范的,业主问起来,他们就会说“我们是按照国家明文规定的质量验收标准来施工和验收的”。业主一听,就会觉得很放心,实际上,所谓的“国家标准”,对现实中的装修,很多地方是不适用的,甚至可以说是胡言乱语的,例如《标准》中规定:贴地砖和墙砖,平整度和缝隙大小误差不超过2毫米,就算合格。现实施工中,别说2毫米了,要是达到了0.5毫米的误差就已经过份了。《标准》中的那些质量认定的指标,只适用于工装上的扯皮打官司,而根本不适用于精细得多的家装。



采用“项目经理先拿提成,剩下的才归公司”的“项目经理负责制”,装饰公司的利润必然会受到影响,不能再旱涝保收了,工人的管理和质量验收的成本也要增加,不如但甩手掌故来钱轻松;使用能确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和验收标准,标准严格了,也同样会增加工地上的成本。这些都不是装饰公司希望的结果,他们更愿意去不停的投入高额的广告费来吸引新客户上门,因为装修大部分都是“一次性消费”的,做得再好,业主也不一定会再来找自己,即使有亲戚朋友要装修,业主们为了省钱,也会想到要找项目经理做私单,不会找自己公司了。这是装修行业的特殊性造成的。

(五)综合性装修陷阱之“保修陷阱”。

我经常听到业主说“某某装饰公司说他们的隐蔽施工保修十年,某某装饰公司的说他们保修一辈子”,这些承诺让业主们很放心,事实是,这一般是骗人的。

所谓隐蔽工程,指的是水电和防水等,房子装修完毕,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如果以后又出问题了,会是一些什么问题呢?

所谓保修,必须有一个前提:责任方是装饰公司,如果是业主自购的材料或者使用不当造成的损坏,当然不能属于保修范围。那我们就按照这个前提来一一分析这些常见的问题到底是不是属于保修范围。

1、灯不亮、插座没电、插座短路。这是由于灯坏了、开关插座坏了、配电箱内的空气开关坏了或者是电器线路坏了,都是业主自己的东西或者是开发商的东西,责任当然由业主自己承担,并不属于“隐蔽工程”范围,与装饰公司预埋的电线一点关系都没有。除非是预埋的电线中间破皮出现短路,才是装饰公司的责任,这种可能基本是不存在的。

2、水管漏水。埋在地板砖和墙内的水管,现在用的都是PPR热熔管,预埋时已经通过了打压测试,熔接点不漏水,使用过程中,当然不可能莫名其妙的破裂了,只有可能是水管内牙弯和三角阀之间的接口处生胶带没缠紧或者老化了造成的漏水,三角阀是业主自己买的,与装饰公司无关,所以,漏水的责任不在装饰公司,不属于隐蔽工程的保修范围;

3、水漏到楼下去了。这总应该属于防水的保修范围吧?

先搞清楚一个问题:漏水了是吧,水从哪里来的?常见的只可能是以下几种可能了:水管三角阀和内牙弯的接口处漏水了;地板砖填缝剂质量不好,被冲洗掉了,水从缝隙中渗入地板砖底。维修人员到现场砸开地板砖,底下全是积水。积水的形成是业主自购的水龙头商家安装不当造成的,或者是业主自购的填缝剂质量不好造成的,与装饰公司的防水施工关系还真的不大,是不是属于保修范围,还真不好说。

我还经常听到业主说“某某品牌的整体橱柜说他们保修十年,某某品牌的房门说他们保修一辈子”。这些承诺也让业主们很放心,但业主们忘记了保修的一个前提,那就是“不能人为损坏的”,橱柜坏了,当然不可能放在那里自己莫名其妙的坏了,而是业主使用不当造成的,例如在台面上猛砍猪脚;房门更是如此了,肯定是业主没关好门窗,大风把门给刮飞了,或者是地面潮气太重造成的门框变形。这些都是与橱柜和房门本身的质量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绝不保修。

所以说,所谓的保修多少年的合同,如果装饰公司“据理力争”,业主就真拿他没办法了,因为装饰公司说得还真的有道理,这样的合同签了等于白签,业主与装饰公司打官司都没办法打的。



我想,如果业主在这些保修陷阱合同中增加一条: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装修公司都要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进行保修。这一下就没哪家公司或者材料店肯答应了,除非是他准备随时关门走人的,先答应了再说。



说起关门走人,我就得另外说一件事,业主们普遍都很信任那些全国连锁的大型装饰公司,觉得他们的招牌大,会长期做下去,而事实并非如此,所谓的“连锁”,并不是“直营”,分店的老板给总店每年交一笔“挂名费”,总店负责对分店的业务、广告、施工等模式进行培训,但并不负责分店的盈亏和保修,一旦分店倒闭了,保修就不存在了,即使在这个地方从新开一家,新店也没有义务承担老店的保修的。装饰公司如此,材料专卖店也是如此。海口倒闭的“全国连锁”的装饰公司和材料专卖店,也不是一家两家,他们客户的保修,也是不存在的了。

以上内容由德州装修网小编整理,获取更多装修资讯,您不知道德州哪家装饰公司好?德州施工最好的装饰公司?请登录德州装一网官网:http://dz.zhuangyi.com/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齐河装一网正式开通欢迎装饰公司建材公司设计师业主免费入驻

下一篇:热烈祝贺万泰装饰喜签武城业主12.5万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