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行业

离透明家装有多远?剖析装修潜规则不透明手法

2015-09-17 11:26:10 · 2691次浏览

在传统装修领域,无法避免因装修公司等的层层加价,施工过程中的肆意增项,装修价格不透明这些“痛点”。而一拨拨互联网新军的搅局,却让装修环节和价格逐渐透明化。一些存在了近二十年的家装公司运作“潜规则”也逐步浮出了水面。这些潜规则的存在,合理吗?消费者、行业从业者如何看待?

家装既要质量上乘,又要经济合理,这不是每个普通业主都能兼顾的。家装里面的门道很多,各个细节、各个方面稍不注意都会出问题,如果不懂行,或仅知皮毛,就容易上当。家装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行业,消费者在家装过程中所了解的内容,比起家装公司所掌握的内容是少之又少。

消费者在家装过程中,在家装公司、市场、工地之间跑断了腿,还是被搞得团团转,最后,看到表面差不多了,也就在验收单上签字了事。碰到一个负责任的家装公司还算幸运,如果遇到不太讲信用的公司,麻烦就大了。消费者在鉴别家装好坏时,是从家装风格、设计造型、色彩等表面现象来判断的,而对于核心问题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从家装公司自身来说,一些公司抓住法律法规上的一些漏洞,及消费者对于专业家装知识了解不够全面的弱点,在一些核心环节上大打“迷踪拳”,可以说,整个行业离真正意义上的“透明”还有一定的距离。虽然国家在这几年颁布了不少标准及规范,但由于宣传不到位,加上在行使过程中执行不到位,社会及行业监督力度不够等众多的原因,使许多消费者对这些内容还是一头雾水。以下是一些家装公司对消费者经常使用的“不透明”手法:

一、报价中的“不透明”

手法一:笼统报价。经常遇到的就是一居室几万元、二居室几万元,一点儿依据都没有,消费者一旦上套,麻烦事不断。

手法二:报价说明过于简单和含糊不清。比如在墙面处理报价项目中,只说每平方米多少钱,但选用材料、工艺做法都不说清楚。

手法三:打折送礼、成本价为由,用较低的价格迷惑并吸引用户签单,然后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消费者追加工程款。

手法四:预算时有意将一些项目略去。例如卫生间防水、墙壁基底处理等项目就常常在装饰公司“省略”之列。

手法五:分解价格报价。比如在对一樘门的报价上,正常方式是应按每樘多少钱进行报价,但一些公司往往把一樘门分成门扇、门套、五金件等分别列项,更有甚者把安装和油漆的人工费也作为一项,让消费者重复交钱。

二、材料上的“不透明”

手法一:以次充好。在乳胶漆、瓷砖、板材线条等大宗主材上,采取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等办法,来牟取不义之财。

手法二:偷梁换柱。将优质装饰材料,用假冒伪劣产品替换下来,然后偷卖或转移到别的工地使用。尤其是那些用于“隐蔽工程”的材料,如大芯板,涂料等最容易出现这种问题。

手法三:基础装修部分的辅材极易造假。由于这部分材料相对比较专业,业主往往忽视,譬如防水涂料的选择、在辅设地砖过程中所用水泥的标号、涂料的配比等。

三、施工工艺的“不透明”

施工工艺虽是一个很量化的标准,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业主对于量化的监控是非常难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无论是清油,还是混油的做法,对于墙面刷涂料,少几遍腻子和少几遍涂料等,表面上几乎看不出缺陷,但却直接影响到今后的使用寿命。

四、隐蔽工程的“不透明”

这是消费者最不易监控且家装公司最易使用的欺骗手段。举几个最常见的例子,在吊顶工程中对于木龙骨的处理上,由于是隐蔽工程,消费者根本看不到,于是就出现了龙骨所用木料差、龙骨间距太长太宽等许多问题;再如在防水一项中,防水涂料选择不合格、不进行24小时闭水实验、防水面积不够等问题,都对整个家装工程质量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五、工程量计算的“不透明”

这种不透明行为主要就是要多算施工面积,增加工程的造价。如墙面面积按照地面面积的3.5倍计算的方法,就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一种计算方法,受损失的肯定是消费者;另外,按过去的惯例,门窗面积按50%计入涂刷面积,其实目前很多家庭都包门窗,门窗周边就不用再涂刷了,但有些装饰公司仍按照50%,甚至按100%计入墙壁涂刷面积。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二手房装修客户增多 互联网企业“烧钱”赚吆喝

下一篇:新《广告法》实施家居企业三思 任性吹牛已不再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