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宁波市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公示

2015-09-23 16:12:33 · 3525次浏览

宁波装修网讯,宁波市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公示,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948万平方米应急避难场所。当城市遭遇地震、疫情、洪水、火灾、爆炸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避难场所就成了安置灾民的最佳地点。

前天,市规划局公示了《宁波市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为期一个月。规划将应急避难场所分为海曙、江东、江北、鄞州、镇海和北仑6个防灾分区,要求至2020年我市基本实现避灾安置场所全覆盖,其中中心城区(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完成948万平方米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满足规划区100%人口的避难需求。

应急避难场所按规模分为四种类型

当灾难发生时,就近避险是先行原则,身边的公园、学校都可作为临时避难场所。

按避难场所的规模,本次规划将避难场所分为市级、区级、街道(乡镇)级和社区(村)级应急避难等四种类型。

市级应急避难场所面积大于10万平方米,承担中长期避难功能,场所内一般设抢险救灾部队营地、医疗抢救中心和重伤员转运中心等,主要用作救援指挥中心、医疗救护、救援基地、临时安置、人防集结点等。运行30天以上,服务范围为宁波市区,服务半径宜为2000—3000米,应通过车辆运输,步行1小时内到达。

区级应急避难场所主要用作短期避难场所,发生灾害后作为固定的避难场所为居民提供短期的生活安置地,同时作为救灾基地,开展救援和恢复重建活动,满足配备基本生活设施要求。运行10天到30天,服务半径宜为1500米左右,步行大约30分钟之内到达。

街道(乡镇)级避难场所面积大于20000平方米,结合实际情况可适当放宽,主要从现有通过改造可作为避难场所的资源进行选择。

社区级应急避难场所确定紧急避震疏散场地的用地宜大于2000平方米,用于疏散人员集合并转移到固定避难疏散场所的过渡。通常可选择市区内的小公园、小花园、小广场、街头绿地等,同时,居住区、小区和组团内部的小公园(在建筑倒塌范围外)也可作为紧急避难场所用。

对应急避难场所疏散通道也作了划分

灾害发生后,在应急阶段,承担城市各类运输功能如城市抢险救灾、人员疏散和物资运输的海陆空交通通道的通畅连接就显得异常重要。

本次规划,对应急避难场所疏散通道也作了划分。

码头方面,甬江、镇海、北仑、穿山、大榭、梅山港区码头设置辅助应急码头,发挥港口在物资运输和人员救援方面的重要作用。

机场方面,因市级应急避难场所均需要通过直升机进行对外联系,相应的直升机场(停机坪)建设需相配套。

内河航道方面,主体由余姚江和甬江主干航道和奉化江航道组成。在应急阶段期间通过内河航道与甬江、镇海、北仑、穿山、大榭、梅山港区辅助应急码头方便快捷联系。

应急疏散道路方面,分为救灾干道和疏散干道两大类。救灾干道需优先保证通行能力,起作用于连接市应急指挥中心、市级避难场所、医疗救护中心及救援物资调配站等场所以及与周边邻近城市的联系通道,兼具人防疏散干道和区域消防通道。

救灾干道包括杭甬高速、甬台温高速、甬金高速、沈海高速、甬舟高速、沿海北线高速、绕城高速和朝阳-西坞连接线、大碶疏港高速和穿山疏港高速等高速公路;G329国道、S214省道、S215省道、S318省道、S319省道等国省道;东外环路、世纪大道-望海大道、广德湖路、九龙湖大道、机场路、甬金高速连接线-广元路、北外环路、通途路、夏禹路、环城南路-富春江路、鄞州大道、沿海中线、泰山路-镇浦路、余北快速路、大海线等快速路。

疏散干道需保证灾后的基本通行能力,用于连接区级应急指挥中心、区级避难疏散场所,消防站和救援物资调配站,兼具人防疏散干道和区间消防通道的功能,与救灾干道一起形成网络状连接。

避难场所里水电通信医疗等一样不少

印象中,应急避难场所除了开阔、好找,还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规划中,对市级、区级、街道级应急避难场所的配建设施分别按综合设施、一般设施和基本设施进行相应配置。社区级应急避难场所的配建设施参照基本设施进行相应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增减。

尤其是大型固定避难场所内,除划定棚宿(居住)区外,应配套建设应急供水、应急厕所、救灾指挥中心、应急监控(含通信、广播)、应急供电(自备发电机或太阳能供电)、应急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应急物资供应(救灾物品贮存)用房、应急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并配备消防器材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淋浴设施,设置应急停机坪。

其实,在重大灾害应对中,除去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和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也不可或缺。规划对此提出了一些要求,呼吁尽快制定和完善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重点加强应对灾害事故和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法律法规建设,针对人员防护、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中的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与规章,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市级应急避难场所19处

江东区3处,江北区3处,鄞州区3处,

北仑区3处,镇海区4处,外围组团3处。

规划用地面积1190公顷,有效面积618万平方米,能容纳146万人。

如甬江公园、东部生态走廊、鄞州公园等。

区级应急避难场所69处

海曙区9处,江东区10处,江北区12处,

鄞州区11处,北仑区10处,镇海区8处,

外围组团9处。

规划用地面积885公顷,有效面积378万平方米,能容纳134万人。

如中山广场、月湖公园、宁波市体育中心、北仑保税区中心广场。

街道级应急避难场所59处

海曙区10处,江东区10处,江北区8处,

鄞州区9处,北仑区10处,镇海区7处,

外围组团5处。

规划用地面积218公顷,有效面积124万平方米,能容纳48万人。

如南塘公园、樱花公园、绿岛公园、宁波帮公园等。

社区级应急避难场所446处

目前,一些社区内已有避难点在应用。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分布情况

相关链接

应急避难场所按功能分类

室外应急避难场所:适用于地震及其它需要室外避难场所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公园绿地、城市广场、大型体育场馆、学校运动场、停车场及其它公共开放空间。

室内应急避难场所:适用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核设施事故及其它需要室内应急避难场所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学校、社区(街道)中心、福利设施、体育馆、条件较好的室内场所。

固定(长期)应急避难场所:相对于紧急避难场所用地来说面积规模较大的市级、区级公园绿地,各类体育场等,城区边缘地带的空地、城市绿化隔离地区等也算其中。

紧急(临时)应急避难场所:发生地震等突发灾害时,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提供场所周围若干个邻近建筑中受灾居民临时和紧急避难,包括小公园绿地、小花园(游园)、小广场(小健身活动场)等。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宁波装修网:秋季装修旺季忌盲目 注意事项不能少

下一篇:慈溪装修网:您身边的装修服务生,为您解决装修困扰!!!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