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饰品行业发展新模式层出不穷 前景广阔
2010-08-21 09:10:08 · 750次浏览
“从某个程度来看,家具可以说是耐用品;而饰品是介于耐用与非耐用之间,其消费周期更短、更新换代更快。”在国外,饰品就是个大产业,年产值近7500亿元。而目前国内的家居饰品消费还没充分开发,他预计在十年以后,饰品肯定会超越家具。在以前家装投入中,家具和饰品的比例在9∶1左右,而目前可以达到七三的比例。“饰品行业3到5年内肯定会有上市公司。”中国家饰联盟会长周文波对记者透露。
看着自己位于福田区闹市的80余平方米的小店,每天都被大批深圳市民及周边省份的客商光顾,李文华(化名)仍是感觉有点不真实。5年前在龙岗开始经营自己的饰品厂,李文华一直保持着类似前店后厂的作坊式经营模式,从没想过自己会有更大的发展。然而一切在今年初发生了转变。自己的小“作坊”工厂升级成为了公司,还被归入了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了政府50万元的资金支持。这一切,都得益于一个叫做“中国家饰联盟”的帮助。
创新
饰品归入文化产业
与李文华同样幸运的,还有来自深圳的50多家饰品生产商。据中国家饰联盟会长周文波透露,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部分,深圳市政府对于饰品行业一直有优惠政策,每年都有过亿的专项资金补贴面向中小企业。但很多商户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单靠企业的力量也很难拿到补贴资金。
2009年年底成立的中国家饰联盟的一大目标,就是帮助深圳的小饰品商户拿到补贴资金,推动行业发展;目前该联盟已有50多家核心会员,200多家会员。
由于这项资金需要企业有资格获得,而很多深圳的商户都是个体户小作坊;中国家饰联盟成立专门的部门,通过与深圳工艺品文化协会的家居专委会合作,帮助商户对接政府部门,获得了50万元的补助资金。同时,联盟也将对企业进行规范化。这些资金将用于企业办展、开设网站、宣传、渠道拓展等等。
现状
品牌不强、渠道不通
不仅仅是李文华一个人,也不仅仅是深圳一个城市,在全国,还有很多饰品生产商都处在个体小商户阶段。由于各自为政、经营零散。由于这种根本的体制存在,虽然这两年来饰品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但限制和瓶颈频频出现。
我国的饰品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内和江浙、福建一带。其中江浙、福建的饰品企业多是OEM加工企业,多面向外销市场。而广东省内包括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的5000家商户,则是更多面向国内市场。虽然在数量上十分庞大,但很多商户都是个体户经营。由于缺乏品牌意识,饰品市场十分混乱,抄袭之风、低价竞争不断。市场上也存在不少企业是通过经销的形式,代理不同生产线的产品,由于并不具有研发生产的实力,难以形成品牌的控制力,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
由于饰品行业的品牌比例很少,对市场信息的灵敏度不够,大多数的商户是只能流通卖场或者展览会来寻找批发商和加盟单位。“饰品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渠道。”比如一件饰品的生产成本可能不高,但进入卖场以后,经销商和流通企业有各自的利润需求,从卖场到小店里,往往要加上五六倍甚至更多的差价。李文华就在华强北的商场里看到自己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标上了高于出厂价近20倍的价格在出售。由于渠道不通、中间环节过多、信息不对称等,导致价格的节节上升,这也是为什么饰品在国外十分普及,而在国内却是中高端消费的奢侈品的原因。
中国素有“世界工厂”之称,饰品行业的发展同其他行业一样,经历了一段漫长的OEM代工期。正是多年以来OEM的工艺技术累积,饰品企业在设计和生产力量上不容小觑。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中国都可以做到世界第一。但很多企业并没有很好地发挥这些优势,没有拓展渠道让更多人接触到这些产品。
途径
亏本也要抢占市场先机
在今年年初,中国家饰联盟就抱团到外地开店的意向向各会员单位征求意见。“这才刚转制成公司没多久,就开始进军外地市场,会不会太快了?”李文华的心里一直在犯嘀咕。不仅仅是李文华,许多饰品企业在面对广阔市场时,都有过这样的彷徨和困惑。
而在行业人士看来,尽管饰品行业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但目前绝对是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机。“在未来的两三年里,抢布点将是饰品品牌的一大发展方向。”周文波认为,除了拓展渠道、占领更多市场先机之外;品牌的渠道越多,平摊下来每一个店面成本就更低,其未来发展也更有利。以特力屋为例,目前特力屋在国内是亏本的状态,但却仍不放弃开店;在产品上也从原本的以日用家居产品为主,逐渐向装饰性方面加强。周文波对此表示十分赞同。“(特力屋)未来将会尝到很多甜头。市场有先入为主的思维,目前行业正处于发展的起步期,是占领市场的最佳时机。”
出路
抱团取暖成最耀眼模式
在今年8月份的深圳家纺展上,由中国家饰联盟9个品牌合成的“家饰村”和广东省饰品用品协会部分会员的联盟体,两大联合阵营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两位会长纷纷透露,这种模式的实体在不久的将来大放异彩。的确,目前饰品行业内最热火的话题莫过于对“抱团取暖” 的模式探讨。深圳家纺展集体亮相的成功更推进了这一模式的实践进程。
饰品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已经显现,但相对而言,饰品行业的整合发展却跟不上市场需求的脚步。而目前,以行业协会、企业联盟为先导的品牌们,也全面展开对于未来发展的谋划布局。中国家饰联盟的“家饰村”其实已经有了实体,在宁波、浙江、呼和浩特、山东等地区,目前都已经开辟了“试验田”,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应。周文波表示,家饰村未来不仅仅是一种捆绑式的品牌联合,在终端的陈列上会作一系列的改变,为消费者提供生活化的家居解决方案。据其透露,这种模式在年内将出炉,并落户深圳。
同时,广东省饰品用品协会也在进行联盟策略的探讨。蓝青华透露,协会明年将联合一部分会员企业,以新颖的“命题”形式,在春季推出各自的新品系列。这样能够形成便利、互补的饰品产品联盟。并且,除了品牌之间,联盟还将囊括流通卖场。蓝青华表示,卖场与协会之间的联合,不仅仅在于协会为卖场提供更多品牌进驻,卖场返还以相当的租金优惠,更多是在于体系上的创新。而这种创新的模式,也将于明天3月份现身琶洲。
前景
饰品市场十年内超越家具
饰品行业自新千年以来逐渐壮大起来,其发展势头是惊人的。这点可以从行业发展的一些数据上一窥端倪:截至今年6月份整个广东省的从事饰品行业生产的商户就多达5000多家;从2000年3月份在广州家具展上9平方米的展位,发展到今年包括广州、东莞、深圳三地共15万平方米左右的展位面积。
广东省饰品用品行业协会会长蓝青华看来,饰品行业的发展势不可挡。“从某个程度来看,家具可以说是耐用品;而饰品是介于耐用与非耐用之间,其消费周期更短、更新换代更快。”在国外,饰品就是个大产业,年产值近7500亿元。而目前国内的家居饰品消费还没充分开发,他预计在十年以后,饰品肯定会超越家具。在以前家装投入中,家具和饰品的比例在9∶1左右,而目前可以达到七三的比例。“饰品行业3到5年内肯定会有上市公司。”中国家饰联盟会长周文波对记者透露。
相关阅读
广州家和:“服装+饰品”混搭效果好
很多饰品企业仍在为打开渠道而烦恼时,广州的家和饰品以“饰品+服饰”的模式异军突起,迅速先走在前头。据蓝青华介绍,“饰品+服饰”这种模式在欧美和日本都有,这种混搭的经营模式很受年轻一族的喜爱。这种模式在中国的首度探讨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映。据悉,家和的这一模式在全国从零到目前拥有100多家点,落点多在时尚购物的商场之内,仅仅花费2年的时间。而目前,这种模式正在以每月12家的速度在扩张。
由于服装是快节奏、快时尚的消费品,其人流客流量与家居卖场不可同日而语,通过在卖服装的同时,融入市场的家居饰品,能很好地带动饰品产品的销售。从市场反映来看,平均每个店每月销售在30万元左右,其中服装跟饰品的比例约为7:3。与传统的卖场销售模式相比,即节省了展示空间,又能更好地拉动销售。这种模式成功之处还在于,采用宜家式的生产模式:从终端的角度定位产品价格,减去生产、经销商的利润份额,剩下的就是生产成本。这种模式既能够节约成本,又能更灵敏地感应市场时尚潮流的变化。
提问
饰品行业
1.为何“中国家饰之都”落户深圳而非广州?
据周文波透露,全国工商联即将颁发“中国家饰之都”的牌子,如无意外,最终将落户深圳。作为传统的商贸流通集散地,也是国内饰品发展走在前头的城市,广州缘何被深圳抢了风头?他表示,深圳“特区”的身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圳自1982年开始做手工艺产品,长久的历史累积了成熟的工艺技术;加上毗邻香港,在发展初期总是最先接触到世界上的潮流信息,占尽先机之势。另一个重要的差别在于,深圳的饰品企业几乎都有自己的工厂,自行研发、设计、生产。但广州除了一些大品牌拥有自己的设计、生产实力,有近半的商户是“经销商”,控制力不足;并且深圳拥有成熟的流通渠道,更多企业向销售、向市场看齐,而非工艺技术。而从政策层面上,深圳市积极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并给饰品行业以相应的补贴,这点也是广州所没有的。
2.为何饰品品牌铺线钟爱二线城市?
中国家饰俱乐部目前的“试验田”基本都选在二三线城市,而如广州家和在国内的扩展也并非强调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更多也走二线。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不仅在于一线市场成本高,还在于在一线市场一个落脚只能辐射一个区,而二三线城市则能辐射整个城市,影响力更大。并且对于二线城市来说,饰品市场十分匮乏,饰品消费的概念也落后于一线城市,抢先进驻除了获得市场,还能有先入为主之势,形成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万菱广场的总经理蔡君鸿透露,一个经销商在南宁某楼盘集聚区拿了800平方米的店面做展示,第一天就有20万元进账。可见二三线城市的潜力是很大的。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