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互联网家装低价吸睛 不靠谱表现成客户新槽点

2016-03-11 13:01:17 · 2753次浏览

互联网家装吸引着广大有装修装修需求的客户,在3·15即将到来之际,它成了广大消费者频频吐槽的对象。靠低价吸引眼球的互联网家装快速的进入了公众的视野,目前很多所谓的互联网家装平台存在着不少弊端,随意增项、装修材料变山寨、管理混乱服务差、施工人员素质低。

随着天气的变暖,家装市场又将迎来新一轮“小阳春”。无论传统的家装企业还是互联网家装公司,促销活动都丰富多彩,客户还是要小心,天津装一网小编提醒您互联网家装不靠谱,四大表现要注意。

不靠谱一:随意增项曝弊端

去除中间环节,增加透明度,降低用户装修成本,一时间互联网家装的优势被急速放大,吸引了众多资本大举进入。这些打着互联网家装旗号的各路“英雄豪杰”,他们模式相同、服务相似、口号相近,唯一的不同就是价格,一个比一个低,靠炒作和低价不断吸引目标客户。

从众多消费者的吐槽来看,目前很多所谓的互联网家装平台存在着不少弊端,其中随意增项最为明显。此外,管理混乱、施工人员素质低等缺陷也频频被人指出。

一位从事家装工程十多年的装修公司负责人表示,一些小装修公司为了迎合客户心理,先报低价,把活儿揽到手后再中途追加,客户上了“贼船”,也就不得不多掏钱。“去年一个客户在本市某楼盘买了一套150多平方米的房子,我给他的家装总报价为20万元。最后他选择了一家连实体店都没有的互联网装修队,据说对方给他报价15万多元。没想到过了1个月后,这个客户又来找我,说还得让我们干。原来报价15万多元的那家小装修公司在前期水、电路改完之后提出了加钱,原因是水电改动比他们预想的工程量要大。后来在铺地砖的时候,又跟客户商量加钱,理由是沙子涨钱、铺砖师傅的工钱也涨价了。像这种情况在家装业很常见。”

的确,随着互联网家装的兴起,消费者获取家装消费的渠道更广,选择更多,貌似更加掌握主动权,但新领域的消费,老百姓还是看得不深。为了吸引消费者或者制造营销噱头,不少互联网家装平台推出了低价套餐,包含了设计、材料、施工和水电等费用,为了增加可信度往往还在套餐下标注各类主材的品牌,甚至连油漆和开关插座的品牌也一一标明。看似价格透明,但主材的使用数量、具体材料的规格和价格依然存在问题。

而很多业主看中互联网装修就是图便宜,但如果家装企业的合理利润得不到保障,这种便宜的恶果最终还是要消费者来承担。业内人士表示,从最近众多家装平台所爆发的一系列信任危机来看,互联网家装这块蛋糕,不是谁想吃就能吃的,也不是靠一时的炒作和低价就能在市场上立足的。互联网家装是一条很长的产业链,包括材料、配送、施工、后期服务,甚至金融等,而对整个装修的执行力与控制力的要求尤其高。

不靠谱二:装修材料变山寨

如今,打着互联网装修旗号的公司不在少数,有些小型装修公司在对房屋的很多具体情况都不了解时就表示,希望能先签合同交押金,剩下的一定“包您满意”。

而消费者在装修新房时,不少怕麻烦的市民会选择“全包”,这也给一些无良装修公司提供了在装修材料上做手脚的机会。比如,合同中的名牌油漆、木工板或许转眼就被换成了劣质的“山寨货”。

消费者郑先生表示,“合同上写得明明白白,木工板选用‘莫干山’,木器漆和墙面漆选用立邦品牌的中高端产品,我压根没想到他们会偷偷给我换成不知名的杂牌货。墙面漆已经刷了一半,我才发现竟然是几桶仿立邦漆的‘山寨货’,劣质漆已经刷过一遍了,想补救都难。”

装一网了解,规模较大的装修公司各项目的报价和包含内容都会有明确细致的硬性规定,对于商品的讨价还价基本不太可能。各项具体价格也会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品牌上下浮动,但基本没有大的出入。

记者在对一些小型装修公司的走访中发现,不少公司对消费者需要装修房子的事表现得格外热情,但让其具体到整套服务所包含的项目上,工作人员便开始含糊其辞,甚至只能说出包括客厅、卧室和厨卫,其余具体细节说不清,并表示可以先签合同,具体情况以后再议。“先交押金后定细节”成了一种奇怪但常见的状态。

同时,在装修材料问题上,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都会在签单时表示材料将会使用哪些建材大牌。例如,法恩莎、安华、澳斯曼、生活家、蒙娜丽莎、奥米茄等。而现在新兴的互联网家装则很少会在合同中标明,即使有标明,也很可能最后因为成本原因换成“山寨”或者某大品牌的低端品类。


与此同时,与高端品牌同时衍生的,便是从外观上看几乎无异的品牌“山寨货”。山寨品牌多与原品牌名称同音不同形,产品的样式颜色与一些高端品牌毫无差别,只是在价格上比原品牌有所降低,质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对于一些并不知情的消费者来说,本来就对一些建材品牌没有了解,这样高仿产品的出现更会使其信以为真,让人防不胜防。

不靠谱三:管理混乱服务差

随着天气的变暖,家装市场又将迎来新一轮“小阳春”。无论传统的家装企业还是互联网家装公司,促销活动都丰富多彩,特别是一些大型互联网家装公司以“去掉中间环节”的低价套餐赚足了人气。但是部分消费者指出,与低价优势相比,互联网家装服务承诺难以落实的劣势更为突出。

近期正打算装修的白女士表示,她在网上看中了几家互联网家装公司报价每平方米600多元的装修套餐,咨询后得知由于商家低价接单火爆,她必须再等将近一个月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能预订上。而在施工质量和服务方面,她感到有些不放心。因为有的互联网家装公司工作人员告诉她,公司没有设计师,不出施工效果图。有的公司表示原本施工时间是40天左右,但目前不能保证。

据悉,现在新兴的互联网家装公司成本确实更低,取消了很多中间环节,直接与知名建材厂家签约,受到了市场的认同。但是很多互联网家装企业仍没有摆脱行业的短板,换汤不换药,新老问题齐出,很难保障装修质量和工期。同时,公司管理混乱,售后服务跟不上。

有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家装的真正意义是标准化并落实到施工过程中。而目前一些互联网家装公司与线下施工方多属于合作模式,很多情况下还是“工长说了算”,对施工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不能保障。如果装修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工人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没有得到切实解决,只是让原先的装修公司搭上一个互联网平台的话,其实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互联网家装不能只是网络营销,要靠真正的品牌家装公司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升服务档次,用严格的管理制度带来规模经济才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除此之外,一些互联网家装平台承诺在指定工期内完成装修工作,而一旦订单量飙升,企业开始面临资金链断裂,供应商的货款被拖欠,体验不佳、延期等传统装修公司的弊病依然存在。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据了解,当前正在加强对互联网家装企业的监管,希望以此能够让商家为互联网装修的违规行为负责,真正让消费者信赖互联网。

不靠谱四:施工人员素质低

短短几年间,打着互联网家装旗号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涌现,但因为进入门槛低,企业素质、实力良莠不齐,再加上行业监管不足,以致市场异常混乱,问题频现。尤其是施工人员素质低的问题,被消费者不断吐槽。

市民方女士一提到新房装修的事便一肚子怨气。当初为了省钱,方女士找了个熟人介绍的包工头进行装修,据说这个包工头是一家大型装修公司出来的,自己开了一家互联网装修公司。基于信任,方女士并未签订合同,对方在报了一个明细单子后就开始进场了。“刚开始还有几个人,结果工程做到一半,速度明显下降,一天只有一个人在,到最后一周都不见人,每次打电话都说忙过不来。木工做的壁柜完全要不得,非常难看,但始终没人来帮我返工。还有卫生间的墙面,瓷砖镶得缝隙很大,当初真应该找一个正规的装修公司。”

其实,与方女士有着同样遭遇的消费者不是少数,家装人员素质已成为制约家装水平的“瓶颈”。据悉,工长承担了家装公司的劳务中介,组织工人施工以及项目管理,又为工人提供了工作。他的价值和作用在目前的家装行业来说不可替代,但仍处在装修价值链的底层,只顾眼前利益。

面对家装乱象,工商部门负责人也表示,进入3月,家庭装修也进入了传统旺季。一些无资质的装修公司、“游击队”充斥市场,致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常常受到侵害。对此,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在选择环节就要“擦亮”双眼,如果已经签订合同,想要维权并不容易。所以,消费者在家装时,不能选证照不齐的公司,更不能听信口头承诺,合同文本务必将报价、工程变更、设计、验收、保修和装修公司答应的优惠条款等纳入其中。除此以外,合同中应与装修公司协商付款方式,尽量采取少付多期的方式,首款要少付,尾款要留多,最好是做多少付多少,以免权益受侵害时陷入被动。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春光问候89平舒适两居小公寓 巧妙设计添暖意

下一篇:数万元高档沙发半年被“坐”断 消费者行动齐维权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