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装修工程猫腻投诉最多 装一网谈装修陷阱之价格陷阱

2016-03-22 10:18:01 · 2153次浏览

315也过去了一段时间了,家装投诉频频"爆发高潮"。在施工过程中,消费者一般对木工、瓦工、油工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常规工程项目比较注意,但对于隐蔽工程和一些细节问题却知之甚少,不少施工人员常在此做文章。

杭州装修就上杭州装一网。

工程猫腻投诉最多

很多市民都是在装修过了才知道装修过程是怎么一回事,家装的专业性也绝不是一般人几天时间就可以了解的。从相关部门获悉,在所有的家装投诉中,工程上的猫腻往往最多,其中主要表现为水电布线不合理,重复布线、漏水漏电、降低电线水管质量等级等。提起这一点,家住南湖沿河五村的吴先生就有一肚子火。吴先生说,他家只有50多平方米,一般来说,水电不需要多少材料,可装潢公司却给他开出了近4000元的材料费。事后,一个朋友才告诉他,装潢公司在里面搞了鬼,本来只用两根导线管就可接几个插座,而工人却用6根导线管连接几个插座,工程量一下子提高了两三倍。本来是9股线的电线被工人换成只有四五股线的劣质电线,表面上根本看不出破绽。

据市装饰协会家装分会有关人员介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装修质量问题占整个纠纷投诉的70%。由于装修涉及的专业知识太多,市民如不留意很难发现,相当一部分问题需过半年后才能发现。如卫生间的防渗问题,工人为图省事,只在地面做了防渗处理,正确的是从地面到墙的顶部应全部进行防渗处理。

拖延工期是最令人感到无奈的。家住白下区的刘女士原本定在今年5月2日结婚,可是到现在,婚房还没装潢好,无奈之下的刘女士只好打电话通知亲戚朋友,将婚期推迟。

“装修陷阱”之价格陷阱

除了工程质量,装修的造价始终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最近,一些装潢公司打起了价格战,在同一个家装市场里,几乎同样的居室装修内容,而不同的装修公司的报价竟然能相差上万元。这就是装修时最常见的“价格陷阱”。

有些装饰公司在前期会通过较低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设计师在前期报价中,故意将一些必要的项目漏项,而施工中,消费者为实现其使用目的,就必须增项,当然也要增加费用;或者报价中的施工内容仅包含部分施工工艺,要完整地实现工艺,就要增项。

还有些装饰公司通过打折促销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其实这也是基于一定的前提条件的,并带有很多附加条件。如在签订合同前,装饰公司可能会许诺七折的优惠,并要求客户交纳一定金额的定金,但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装修公司会再给消费者一个详细的活动内容,可能仅有部分项目可以享受七折,而高额的定金又不退还,让消费者欲罢不能,只好签订合同,全算下来,得到的折扣并不是预先想到的那么诱人。

调查发现,在施工过程中,消费者一般对木工、瓦工、油工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常规工程项目比较注意,但对于隐蔽工程和一些细节问题却知之甚少,不少施工人员常在此做文章。如在橱柜、衣柜等木制品与墙体交接面不做防潮处理,吊顶等不做防火处理,表面上看不出有任何区别,但实际上却降低了工艺标准,且在短期内很难看出问题,时间一长,毛病就会暴露出来。装修材料骗你没商量

如今,市场各档价位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房主因很少接触而缺乏辨别力。有的装修公司利用房主不懂行,与建材商“唱双簧”,从而以高价向房主推销低档建材。昨天,记着来到金盛装饰城,在木材厅,看到不少前来购买木料的消费者,几乎无一例外的,消费者身边都跟着一名装潢公司的“师傅”。在五金厅的一家店里,看到和前来买锁的消费者一起的工头模样的男子站在一旁很热络地将其介绍给五金老板,而五金老板也拍胸脯保证说“熟人介绍来的,肯定优惠”。一名知情者告诉记者,有的装潢公司会将房主推荐到“放心”的建材商店,给建材商介绍“业务”的装修公司可以心安理得地拿到提成。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个人住房贷款新政策助推杭州楼市复苏 买家积极入市

下一篇:新房还未装修竟住进俩陌生人 杭州一小区就有这奇葩事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