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太原垃圾分类试点已一年 效果显著再生孕育商机

2016-05-26 11:22:31 · 3077次浏览

太原去年4月份被列为国家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到如今已经一年多了,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也就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那进展情况到底如何呢?下面一些具体事例来为你证明,垃圾分类再生孕育商机,还需引导好处理妥,更需要广大太原市民的积极参与。

太原垃圾分类试点已一年 效果显著再生孕育商机

省城太原去年4月被列为国家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到现在已1年时间。这项工作进展如何?记者5月初进行了采访

分类悄然起步

2015年4月,太原市被列为国家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1年多来,省城积极选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并在居民小区、长风商务区等公共场所试行垃圾分类,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

5月3日,记者在太原市小店区同苑小区,看到一个蓝色垃圾分类回收箱放置在路边,它是用来分类回收废旧电池、废旧皮革制品和旧衣物的回收箱。回收箱有1米多高,投放口处醒目地标识着“可回收物投放口”,上面还详细罗列着可投放物品的种类:衣服、鞋子、帽子、包袋、腰带、毛巾、床单、被罩、窗帘、毛毯、地毯、被子、褥子等。箱子左侧,是收集废旧电池的,已经有几节电池躺在里面。

记者采访时遇到了前来投衣服的居民于丽欣大姐。她告诉记者,往年收拾时,总有一些衣物常年不穿,放在家里还占地方,她对此总是很纠结。她说:“好好的衣物扔了怪可惜的,放着又没人愿意再穿,以前还送给一些亲戚朋友,如今没人愿意接收这些旧衣物。”今年年初,社区新增了分类回收箱,她看到不少人将常年不穿的衣服投放进去,有时人们还专门把废旧电池等拿来投放。前几天趁着换季,她也收拾了一包旧衣服拿来投放。

回收箱箱体上的标识显示,这是太原市小店区文明办、环卫局和山西吗哪环保有限公司发起的行动,他们同时发出倡议:“参与垃圾分类,呵护美好家园。”据悉,目前小店区已有40多个小区装上了这样的垃圾分类箱,有了这些箱子,居民主动做起了垃圾分类工作。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太原市长风商务区,发现这里的果皮箱都贴上了“可回收物”和“其它垃圾”的标识,果皮箱是双桶式,分成两类垃圾回收装置,中间隔梁上另有“电池回收”。天气转暖,长风商务区人流量渐长。记者走访了长风第六馆里的几家餐饮店,员工们称,店里就垃圾分类进行了专门告知和培训,不仅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要分开,可回收、不可回收的也要区分,而且最终要集中到垃圾总站。

记者发现一处墙面上贴着垃圾分类宣传画,上面清清楚楚标明如何投放垃圾。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路过时都要驻足观看,还有家长会给孩子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再生孕育商机

垃圾分类大背景下,一些企业也应运而生,把废旧再生做成了一项事业。山西吗哪环保有限公司去年10月被列为太原市首批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单位,公司总经理杨国鹏告诉记者,吗哪环保正是应太原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之运而生的。

杨国鹏说,其实当初想法是办一个纤维再生企业。现在普通家庭衣物类用品更新换代速度特别快,这些无处投放的旧衣物,除了捐出去的,剩下的或被当做垃圾扔掉,或被运到山东等地的纤维再生处理厂,生产成大棚保温被再运回山西,卖给菜农。这来回的运费,就要花很多钱。于是他们产生了让纤维在本地再生的想法。据悉,目前我省还没有类似可以处理旧衣物的厂子。

有了办企业的想法,没有生产原料也不行。杨国鹏带领团队从南到北,几乎走遍了省城的各个垃圾回收站,发现很多衣物类纤维都是跟各种垃圾掺和在一起,基本无法回收。他们先想到的是,能不能把这些衣服从众多垃圾中分离出来。其时,恰逢省城迈开了生活垃圾分类步伐,于是他们与太原市环保、环卫部门沟通,决定在全市建成区的居民小区、单位楼院、机关学校等处放置垃圾分类回收箱,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实施单独收集、处理。

记者在山西吗哪环保有限公司的网站上看到,这是一家专业从事垃圾分类处理及废旧物资回收的公司,通过“回收、分拣、再生加工”等一系列严格的处理流程,让可再生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公司通过大力宣传,引导市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从源头着手,减少环境污染,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做出贡献。

杨国鹏告诉记者,当初调研过程中,他发现一些高档小区确实回收来一些很好的衣物,有的连吊牌都没拆。公司工作人员经过5次反复筛选、清洗、消毒,从中选出100多件,其中就有十多件是全新衣物,剩下的都是九成新。

废旧衣物只是众多垃圾中的一种,由此也可见,垃圾分类大势所趋,它从源头减量,降低了垃圾处置成本,还变废为宝,让一些资源循环再利用,产生出新的经济效益。

引导好处理妥

早在10年前,省城太原便采取了垃圾分类举措,在人们工作、生活的诸多公共场所,设置了不少可进行简单分类的垃圾箱,垃圾箱为两个箱体,“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然而,使用过程中却并没有明显不同,各种垃圾还是混杂在一起。如今,趁着国家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的东风,垃圾分类得到进一步推进,居民反响也很好。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装上分类回收箱的居民院里,有人说装得少了,应该多装点儿;有人说,不少废旧和垃圾中都有值得回收再利用的资源;有人说,大家环保意识都很强,但具体到个人如何践行环保是个问题,因此建议政府部门拓宽渠道,引导市民把环保意识落实到行动上。

环卫部门数据显示,太原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在4500吨以上,且每年还在以8%的速度增加。目前的日产垃圾中,除1500吨生活垃圾用于焚烧发电外,其余生活垃圾均被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设计能力1500吨的侯村卫生填埋场,实际日处理3000吨,翻倍超负荷运行,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采访中,太原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实施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加快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今年要力争六大垃圾处理项目开工建设,分别是30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3000吨污水处理厂、750吨污泥处理厂、150万吨建筑垃圾处理厂、500吨餐厨垃圾处理厂、30吨医疗垃圾处理厂等。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太原今朝装饰提醒:二手房拆旧应选择正规途径

下一篇:山西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面社征意 看看有哪些福利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