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上海建筑大拆大建被禁后 这些装修设计火了!

2016-08-15 16:13:24 · 2999次浏览

自从上海的大拆大建被禁止之后,普通上海装修业主们在进行装修改造的时候,多数从软装开始着手。这样微妙的变化,不仅节约了装修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业主们自身的安全。上海装修网就发现,一组微改造后的旧房改造案例翻新后竟然在网络上大火!一起来看看吧!

小修小改也能创造生活的奇迹,上海装修网就发现了这样的奇迹堪称旧房改造案例经典:

上海的建筑用地已近“天花板”,在白纸上画图,大拆大建的时代一去不返。未来的城市,可能更多是在旧底片上修修补补。这就是所谓的城市更新。

上海装修网揭秘经典旧房改造案例 旧房改造装修效果 旧房改造翻新

然而如今在业内,喜欢在“更新”前面再加一个字:微。因为不仅大规模拆建不太可能,大面积更新的成本很高,概率同样不大。

在上海,更为常见的是一栋楼、一个院落、一间咖啡馆的小改造。只要给它们动一个“小手术”,就能激活整片区域的活力。这就是微更新。

上海装修网揭秘经典旧房改造案例 旧房改造装修效果 旧房改造翻新 

北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改造前(左)与改造后

原本只要有碗饭吃就行,但现在的都市白领开始追求“器物之美”,追求好看的器皿,带来审美愉悦和享受。城市空间也是同样的道理。

换句话说,即使上海的用地今天没有“顶到天花板”,增量空间仍然存在,我们的城市也已经到了微更新阶段,到了追求细节、精致、品质生活的阶段。微更新不是一种倒逼,而是顺理成章的内在需求。

但是长期的粗放型建设,仍然使城市微更新面临许多困境。它对城市的管理者、开发商和设计师的思维习惯,提出了革命性挑战。相关群体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文化思维,也必须同步更新。

城市是一张层层叠加内容的底片

每次为老房子的历史保护开会,专家们的意见总是时常交锋。有人属于“文物保护思维”,就是改造一栋老楼,必须原封不动,按照最初版的图纸和工艺,一模一样去恢复,后来人留下的痕迹就不重要了。

章明则认为,历史是一个流程,城市是一出连续剧。除了规定名单里的国家级标志性建筑,需要像文物那样供着,更多的历史建筑仍然是活的,可以在保护的基础上,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

比如昆明路640号,有一座隐没在民宅之中的老厂房。它始建于1937年,原为上海鞋钉厂,如今已是章明和张姿的设计工作室。

上海装修网揭秘经典旧房改造案例 旧房改造装修效果 旧房改造翻新

工作室改造前(左)与改造后

既要保留厂房特色和历史文化,又要满足自己的办公需求。章明在自己身上做了两者合一的实验。

厂房的空间形态基本保留下来,但改造时掀掉了3个顶,引入阳光、风、植物,还在变为户外的长廊里做了鱼塘。曾经有只流浪猫从屋顶掉下,被员工救了。如今,这只猫咪天天与鱼塘为伴。每当员工推开落地窗出去喂鱼,就会看到阳光穿过木架,洒在猫咪慵懒的身上。

厂房原本的老屋架成为一道风景。当时,5个工人打磨了7天。建筑师也在一旁天天观察,看着木架一点点褪去黑漆漆的油衣,露出原本的木纹和节斑。打磨到第7天时,木架的颜色终于符合预期,建筑师大喊一声“停”,打磨方才终止。

所有前来参观的人,都会被如今高悬的这些老屋架吸引。挑窗进来的一缕缕光,照在几何排列的老木头上,每一天的光阴都在屋架上移动。那也是一座工业城市岁月沧桑的印痕,没有东西可以替代。

上海装修网揭秘经典旧房改造案例 旧房改造装修效果 旧房改造翻新

工作室内景

章明感慨,新房子只要图画完就可以施工,但老建筑的改造过程,像一场考古挖掘,随时有新问题和新亮点呈现,这是它有意思的地方,也是“改造的诗学”。

他提出,城市的微更新,保留的原真性是层层叠合的。其中有历史的原真,有艺术的原真,也有人的生活的原真。

就仿佛是一张底片,随着时间,人们一层层叠加了新的生活内容,增加了新的图层,城市因此越来越丰富。不能说,后来人的生活就没有价值,后来人的活动痕迹就不值得被保护、被记住。

简单粗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微更新意味着,未来的城市不再是白板规划,而是历史空间的缝合。

而我们对历史的态度,正是我们对城市未来的态度。

以上就是上海装修网为您带来的经典旧房改造案例,看过之后是不是感叹设计师的巧妙灵感,如果您也想拥有这样的房屋,不如就开始改造吧,生活是自己的,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哦!更多旧房改造案例,请关注上海装一网。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上海实创装饰公司案例 黄浦96平米无印良品风格装修

下一篇:上海石库门遭掘地三尺改造 按老外喜好装修月租上万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