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这不止是独一无二的自建房,更是“家”的传承【附图纸】

2016-08-28 20:23:53 · 2372次浏览

自建房是我国传统建造方式的主流,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村居民几乎都是通过自建房方式,来满足各自的居住需求。但自建房绝不是“农村房”的代名词,三四线城市城郊,交通的便捷,有经济实力的,也通过自建的方式来满足或改善住房需求。下面小编整理了二套自建房案例,以供参考。

自建房案例一

完工时间:2016年6月

基地位置:台湾北部

面积:地坪:72坪(237.6㎡)、总坪数:142坪(468.6㎡)

房屋形式:自地自建独栋房屋

主要使用材质:木皮(翡翠木) 、石材(帝王灰)、烤漆金属、抛光石英砖、超耐磨木地板、系统柜、文化石、烤漆玻璃、手作特殊涂料


展Zhan 

—— 展开疗愈的新生活

* 空间规划

居住人口: 父母, 儿子

1F 32坪: 客厅 , 餐厅 , 客厕(公共空间)

2F 40坪: 父母房(含卫浴、更衣室) , 客房(含卫浴、更衣室)

3F 37坪: 儿子卧房(含卫浴、更衣室) , 起居室 , 书房 , 储藏室

4F 33坪: 视听室 , 客房 , 客浴 , 佛堂 , 大露台

自建房子的外观

*规划背景

这是一个自地自建的案子。

屋主是一位父亲,屋主的爸爸在业主年轻时传给屋主一栋房,屋主也想保留这个传承,将这份家族的心意延续。于是在确认地点后,便找禾筑规划,从建筑至室内到外部景观都由禾筑设计规划设计。

一楼客厅

* 设计说明

建筑设计采用三面采光,让每个面都可以引进大量的自然光,让整个空间都是明亮与充满生命力。

立面图

总共四层楼,每层楼的楼高均有3米6以上之高度,考虑到其未来的方便性,也在屋内设置了电梯。

楼梯

垂直动线的楼梯采用轻盈的铁件结构搭配上温暖的木地板踏面,不仅是空间中的焦点,也增加空间的空气流动性与透光性,可感觉到建筑的呼吸。

一楼客厅

----------------------------------------------便于阅读的分割线-----------------------------------------------

一楼

建筑挑高4米2,显示其公共空间之大器,天花设计上不因使用机能不同而分断,利用斜天花的延伸,延续着客餐厅的空间语汇。

斜天花

天花的灯具搭配也是一个视觉的焦点,随着机能的不同,从客厅区的造型灯槽延续至餐厅区落下空间的吊灯,暗示着相聚的家人就象是在树下一样,其灯具也可随着不同的使用方式营造不同的氛围。

客餐厅

楼梯下利用不同高层的地板,除了隐藏原本于地板上的储水室盖板的机能外,也暗喻了空间的层次。

----------------------------------------------便于阅读的分割线-----------------------------------------------

二楼

为屋主夫妇的主卧室,除了完整具备浴室及更衣室的机能外,在建筑设计时,故意留空部分墙体,在房内便可观赏走廊端景。

除了增加其空间横轴的层次外,也将主卧的自然光带进原本较暗的廊道外,增加房间内外之互动性。

崁墙面层板除了可摆设植栽及放置物品,下方层板也加入了有动线指引功能之夜灯,高度经过设计后可不影响睡眠,保持夜间行走之安全性。

卧室内随着屋主夫妇使用机能不同,分别设置两处书桌区。床前的电视矮墙结合电视及书桌的机能,也增加卧床区及起居室使用者的互动性。

主卧

二楼客房将主要使用空间放空,利用软件摆设定义空间。将浴室及收纳机能分别设置于床头后,隐藏必要物品之收纳。

----------------------------------------------便于阅读的分割线-----------------------------------------------

三楼

整层为屋主儿子的生活空间,于楼层界面利用大拉门与公共空间区隔,将固定柜体等收纳机能设置于侧边,放大其他开放空间,仅以家具摆放方式来定义各空间使用行为,保留其空间配置之弹性。

屋主儿子的卧室

因屋主儿子喜欢旅游,特别设置了大量的展示柜摆放旅游的纪念品,床区以架高木地板区隔与其他空间的不同,后方壁面的地图挂画也是依照整体空间色系设计。

展柜

----------------------------------------------便于阅读的分割线-----------------------------------------------

四楼

为客房及视听室,依照法规而成的建筑斜屋顶,除去一般惯性手法,使之转换成整栋建筑收尾的亮点。

客房及视听室

大面开窗在垂直楼梯动在线增加了自然光照射面积,利用阳光经过楼梯洒落在墙面的阴影形成最美丽的倒影。视听室的大面落地窗,将露台及室内空间整体串联。

客房及视听室

将建筑内外的关系弱化,户外的绿意自然形成室内的端景,模糊各空间的边界,保留其未来性。传承的家不只是家,还有无限的可能性。

* 设计灯具说明:

一楼餐厅的吊灯”一张桌子”与一楼上二楼的壁灯”号角”为总监Tam亲自设计

设计概念如下:

一张桌子

一张桌子The Table

小时候在大榕树下

孩子们夹着拖鞋拉着裤奔跑

老人们在棋盘上进行着无语的厮杀

对家的原始记忆 始足于树荫下

以"传承"为意念

延续天花板造型转折于餐桌上

利用不同单元之原木、不同的光源

用餐时,带着如线如点的光

彷彿透过树叶中落下的阳光

藉此凝聚家人

一张桌子手稿

号 角

号角Trumpet JC-1

壁灯等于挂饰

突破对照明灯具的概念

宽大的墙体上找不到合适承载的壁灯,动脑筋自己设计。

号角-宣告之意

高低及进退不同的管及面代表如角声长短轻重的意思。

号角手稿

平面图

禾筑设计Herzu Design 

总监谭淑静带领的资深团队

禾筑设计

2005年成立至今

被称作空间整疗师

妥善处理形成空间的每一个元素

创造安定的疗愈空间

擅长突破制式化的设计

创造空间的变化性

以探索事物的本质去思考如何赋予空间生命

禾筑设计建造空间的架构步骤运用

圣经耶利米书中的概念,拔出,拆毁,建造,栽植的过程

作品获台湾TID大奖,德国IF室内建筑大奖与意大利A’design award金奖等多项奖项肯定

更多关于设计师谭淑静


自建房案例二

我的家宅

作者 | Tiger

来源 | 基本建造

工程信息:

地点:湖南省双峰县

动工时间:2015年3月

竣工时间:2016年1月

建筑土建造价:55万元

建筑总面积:620平米

结构形式:砖混结构

室内:混泥土地面(外涂保护剂,并打磨抛光),白色仿瓷墙面,天花板抹灰找平(水泥本色),无吊顶(厨房卫生间除外)

外立面:一层双层表皮(瓦墙),其余墙体为白水泥抹面,窗户为真空夹层玻璃


大概在三年前我就开始构思老家的房子了,可是因为时间过于久远,关于家里人何时开始萌发建新房的想法,记忆有些模糊。建新房这个话题在我们家似乎也从未上升至家庭大事的高度来进行公开谈论过,所以回头想来,房子似乎是在不经意间就被建起来了,以至于此刻回想起当初看到哥发给我的第一张桩基照片时,我和妻子在上海的小屋中惊呆了。当一张张图纸变成实物,一时竟有些惊惶失措起来,不过这应该属于每一位建筑师都会经历的心路历程吧。

对于家里人强烈建房的想法,现在想来,我脑海中已没有清晰的印象,但零零散散还是能拼凑出一些记忆。我妈在我每年屈指可数的那么几次归乡中,总会时不时在我耳边叨唠说要建新房,我却从未认真听过她说的原因,或许在我潜意识中也觉得建新房是理所应当的吧。不过近几年,我突然愈来愈强地意识到老房子似乎不能很好的满足我们这个大家庭的需求了。当姐一家每次回来的时候,她总会抱怨屋里又脏又乱,没热水,什么都不方便,连住哪都成了问题;我也在回来次数愈渐趋少,呆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短的情况下,渐渐难以适应老房子中的生活,尤其当我成家后妻子也来了,各种生活的不便堆积在一起,让我觉得自己成了这个家的过客。当然除了已经常年离家生活在外的我和姐两家,哥哥嫂子一家其实有比我们更直接的渴望,只是我从未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过。所以,这样说来,建新房似乎也不是一件那么突兀的事情了。

设计,大概花了大半年,也就是在这么半年中,完善了一些自己在农村建房的想法。其实更早一些已经有过对农村住宅的思考和尝试了,真正从血缘关系来构建一个家的空间早在我第一个农村住宅的设计中便已有了萌芽。这是来自于我一个远房表哥的家宅设计,同样的三兄妹和父母二老,随着时空和各自生活环境的改变,曾经所谓的家实际上已支离破碎。这样的现象在农村其实早已司空见惯,于是儿女分家,另起炉灶往往成为必然。空间距离过远,容易使家人之间产生隔阂;距离过近,则往往矛盾、争吵不断,更甚者,亲人反目成仇。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便开始了对这种农村典型但又非典型“集合住宅”的思考,即如何通过空间来组织起这样一群有着不同需求但又血脉相连的多代同堂的家人的生活。

无疑,空间可以构建建筑的内外形式,如同血缘构建起一个家庭。因此,依据血缘关系来进行家宅的空间规划也就顺理成章了。父母哺育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留守老家,女儿远嫁他乡,小儿志在远方,而今都已各自成家。一个家衍生出三个独立的小家,家宅亦如此。建筑在形式上呈现出四个体块的组合关系。

概念草图

一层大铺开的坡屋顶(象征父母和传统,一层墙体外立面上悬挑出构造框,框内垂直堆排家乡传统青瓦)支撑起三个独立的方盒子(代表被托付起的三个子女,向往现代简约的生活)。

一层瓦墙及瓦屋面鹅卵石小径

一楼是爸妈,奶奶以及公共的起居空间,局部一楼二楼是姐姐的套间,二楼及局部三楼是哥哥套间,局部三楼及四楼是我的套间,每个套间内部通过小楼梯组织两层空间,公共楼梯则将哥哥与我的套间联结在一起,从公共起居空间中直上,而远嫁他乡的姐姐套间则完全独立在东侧,与主体起居空间脱离。在农村,长子往往成为承担父母养老的主体,因此哥哥的套间自然而然的就应非常接近父母生活的空间以便照顾,而我常年生活在外,于是将我的套间设置在较上的体块。由于父母和奶奶依然延续着农村的传统生活,而子女往往习惯并趋向于城市的套间起居生活,彼此都有着不同的空间需求。因此,在首层的平面设计中则延续了农村传统布局形式的诸多元素,并引入了院落空间(位于堂屋前面,左侧为水池和公共休憩空间,右侧为景观种植区,中间则是进入建筑的主要路径)。

一层平面

入口庭院空间

南北向剖面

平面组织以堂屋为基础,堂屋左侧主要是一家人共同的公共起居生活空间,包括玄关、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父母的卧室,以及连通楼上套间的公共楼梯。

一层公共起居空间

堂屋右侧第一开间则布置了一间储藏室及客房,第二开间则是姐姐的套间,由于姐姐一家几乎很少在家居住,因此该套间的一层主要为奶奶使用,包括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客餐厅和卧室。从客厅直跑楼梯(结合电视背景墙、储藏空间一体化设计)直上是姐姐一家的主卧、书房、次卧。书房西侧一推开门,便可以上到覆有传统瓦片的斜坡屋顶。

姐姐套间客餐厅

屋顶小径

精心规划的屋顶鹅卵石路径穿插在黑色瓦片之间,站在这里既可以对望我套间东面的架空中庭,同时还可以畅想在夏日傍晚的清风中,一家人在这里闲庭信步。从公共楼梯直上,便是哥哥和我的套间。

二层平面

三层平面

套间都采用跃层布置形式,位于二三层的哥哥套间在平面上将厨房、卫生间、阳台等辅助空间布置在其西侧,以避免客厅、卧室等主要空间的西晒问题。

哥哥套间楼梯

由于进深限制,内部联通二层客厅和三层活动室的直跑楼梯采取独特的踏步交错式设计,用自然生长的山茶树枝干作为结构支撑,既满足了楼梯上下的舒适性,节省了交通空间,同时增添了空间的趣味性。楼梯不再只有单纯的交通功能,同时也是游憩娱乐的休闲空间。从三楼进入我的套间,首先映入眼帘的则是一个上下贯通,共两层的开敞式架空庭院。

四层平面

我的套间入口

庭院南北两端主要功能用房采用内向单坡传统瓦屋面,于是庭院上空形成了倒锥形天井空间。

东西向剖面

庭院中看天井

我的客厅中看庭院

天井内,种在一楼的几颗郁郁葱葱的竹子从空中庭院中窜了上来,阳光与雨水穿过天井打在枝叶上,也洒在空中庭院的走廊上。

我的庭院

自然如此直接的闯入这个方盒子中,一年四季,不断装点着这个小小的家。

套间随拍

就这样,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不同需求与空间,便彼此交融在了一起。


2015年年初,我和哥哥、姐姐开始了兴建家宅的计划探讨,并在父亲的带领下,一群来自乡村的匠人,从早春至深冬、一砖一瓦,历时近一年,终筑成一个房子。

建设过程

三兄妹共同出资建设新宅是一种传承,如同儿时见证父母为年少的我们增建了老房。而今,父母老去,儿女成家立业,两代人开始了职责的转换,新宅便成为了这一时刻的见证者。

老物件与新宅

尽管时代变迁,彼此对生活和空间都有了不同需求,但家人却依然可以同处在一个屋檐的庇护下。建筑作为“家”的容器,它科学合理地规划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生活,也维护着这份永恒的亲情。


建筑改变生活

也当然不仅仅只是一个房子···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二手门面房屋顶墙面渗水严重也可申请房屋维修基金

下一篇:安庆龙眠山路城市设计方案获通过 或将有大动作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