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安庆建城史(二)——古城年轮:三国风云

2016-12-27 16:03:06 · 1557次浏览

东汉末年,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孙家城和皖城,这两座在安庆建城史上极具意义的城池,迎来了两位日后赫赫有名的帝王: 魏武帝和吴太祖大皇帝。捎带着,孙权军事集团还在今安庆城区建了一座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当历史的车轮行至东汉末年,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孙家城和皖城,这两座在安庆建城史上极具意义的城池,迎来了两位日后赫赫有名的帝王: 魏武帝和吴太祖大皇帝。捎带着,孙权军事集团还在今安庆城区建了一座城。

年轮东汉末年

传说魏武帝很忙!曹操,疯狂的地名制造者

孙家城、育儿村、太子墩,今天的怀宁县马庙镇的诸多地名,都与曹操在这一带行军时,随军妻妾再次产子有关。

当然,这还不是有关丞相的全部。

曹操从育儿村出发,经过“撵曹沟”,在潜山余井镇一带掉下马来。

落马后,曹操得一老者相助,治好了在孙家城出生的那个儿子的吐奶症。为感谢老者,在当地建了一座“落马桥”。至今,这座桥仍在。潜山还有一个天明村,相传曹操行军至此恰逢天明,因而得名。

岳西也有曹丞相的足迹:塔儿岭、旧营畈、东营、西营、粮饲岗、饮马塘、跑马岗、洗马堰、翻车岭、卸瓦排、烂木场、灵牌山……等地名均与曹操在当地行军、扎营有关,甚至有大军“一夜搬走宝塔”的故事,十分传奇。传说中的那座宝塔,就是位于岳西县响肠镇的赫赫有名的“国保”法云寺塔。

“三国时曹操在这里打仗,老婆要生孩子了,就让手下士兵担土做了城墙。”2013年,本报记者在怀宁县马庙镇孙家城遗址一带进行走访时,当地七十多岁的金宗孔老人曾介绍,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说法,所以此地叫生城,周边的育(浴)儿村、太子墩等地名也是这个来历。又因为当地方言“生”、“孙”不分,后讹为“孙家城”。

以上传说,在《三国志》、《资治通鉴》中并没有确凿的记载。文史专家认为,曹操本人在安庆境内大规模行军,最有可能发生在曹操、孙权两大军事集团在皖江的相持阶段:即213年曹操进攻濡须到217年孙权主动议和。

虽然魏武帝与安庆的故事,传说成分很大,但是一个历史人物在安庆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成为如此多地名的制造者,这种现象十分罕见。

曹操与安庆建城史的联系,不仅体现在曹操在“安庆第一城”孙家城留下的传说,更重要的是:在213年—217年间,他的对手在安庆建了一座极具意义的城——皖口城。

年轮东汉末年

旧闻吴太祖大皇帝也来了!皖口建城

“皖城,又是皖城。”214年闰五月,走进这座城时,往事不断涌上他的心头。

那一年是199年,他17岁,兄长24岁。

“谁会关心这都是战争的附加品呢?这里应该不会再有能与之媲美的故事吧。”是啊,最英俊的两位有为青年,娶得最美的两位女子,这样的故事谁不爱呢?实际上,就在离“二乔”家不远的地方,还生活着名叫焦仲卿和刘兰芝的两个人。

不过,他的视野里是看不到这些的。那时候的皖城,满是孙郞爽朗的笑声。

可谁能料到呢?仅仅一年后,属于小霸王的江东,属于江东的小霸王,都不存在了。

“哼,我李术怎么会听从一个碧眼小儿那时,庐江太守的嘲笑声,传到了他的耳朵,刺进了他的心。

转眼间,他就让尚未喘息的皖城,再次残破。剑锋所指,李术人头落地。至此,江东再也没有人敢如此轻慢于他。

那之后,他联合一个“常败英雄”,打败了一个“常胜英雄”。那之后,他视为兄长的周郎,同兄长一样,在高光时刻离世。“可惜,天不假年!不过,现在看我的吧!”他并不是如同刘琮、袁谭那样的继承人,他是要成为大帝的孙权。

“去年,曹贼想搬迁沿江一带的居民,结果老百姓全跑到我们江东了。合肥以南,只有皖城还有居民。现在,曹贼令朱光在皖城屯田,当地田地肥美,一旦收获,敌人势力必增,如此几年,曹操优势立现,我们应该早早拔掉这个‘眼中钉’。”不久前,吕蒙的这段话,让他再次听到皖城。

“要快快取下皖城,不给张辽救援的机会!”那一天凌晨,吕子明亲自手执枹鼓,士卒士气大振。仅仅半天功夫,甘兴霸手持锁链的身姿就矗立在城墙之上,皖城已经注定再次属于他。

“那条皖河入江口处,应有一座城池。”思绪回来了,他想起了一件大事:在大军乘船沿长江、沿皖河而上直捣皖城的路上,他注意到了皖口。

“皖口是个要害之处,进可攻江北,退可守江南。”他边走边说道。“子明,又要辛苦你了。”

皖城,通常被认为在今潜山县城一带;皖口城,通常认为在今大观区山口乡。

《三国志》记载:“黄武四年六月,皖口言木连理”。这是皖口,第一次出现在正史上。“木连理”是指不同根的树,其上部枝干连生在一起,被封建帝王视为祥瑞。皖口出现这样的现象,自然被孙权视为“福”地。

其后,皖口成为孙吴政权的重要据点,多次出现在《三国志》上:吴黄武七年秋八月,公元228年,孙权再次来到皖口坐镇指挥,遣陆逊、朱桓等大破魏将曹休于石亭,即著名的石亭之战;吴嘉禾六年(237年),诸葛恪自领万人,在皖口屯田,并伺机袭扰魏地。

而据南宋景定年间周应合编撰的《建康志》记载:“马光祖筑宜城以固上流。宜城者,雁汊对岸一要害处。吴魏相拒时,尝设疑城于此。其后方言讹疑为宜。字义宜善于疑,故袭称宜城。”

雁汊是什么地方呢?老安庆一定知道十二景之一的“雁汊渔灯”。雁汊,也就是安庆无人不知的“大渡口”。雁汊对岸,当然正是今天的安庆城区所在。至于“宜城”源于“疑城”之说,彰显了安庆城地形的军事意义。

综合《三国志》、《建康志》相关记载,不难看出:三国吴魏相距时期,214年—217年前后,安庆城区至少建有一座城。这座“安庆城”,距今已有1800年。(安庆日报 何飞 查健)

安庆装修就上安庆装一网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安庆建城史(三)——古城今貌:皖口古韵犹存 文旅有待开发

下一篇:安庆建城史(一)——古城年轮:从新石器时代到古皖国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