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就成本、标准、政策三方面解读住宅产业化

2013-12-07 09:47:22 · 775次浏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1998年就已经成立,但15年过去了,住宅产业化在我国至今仍未普及。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从成本、标准、政策三大核心问题上作个探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1998年就已经成立,但15年过去了,住宅产业化在我国至今仍未普及。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我们不妨从成本、标准、政策三大核心问题上作个探讨。

成本:未必居高不下

      住宅产业化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建设房屋,包括门窗、楼梯、外墙板、叠合梁板等部品构件均在工厂的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完成,因此,需要先行修建厂房、生产设备、开模等固定资产投入,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调试和研究相关的人力成本投入。这些因素使得住宅产业化式生产与传统的建设方式相比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无疑,虽然市场前景一片良好,但对于以效益为先的企业来说,过高的成本仍然是企业开展住宅产业化时的最大的障碍,难道成本太高企业就真的无利可图了吗?对此,远大住工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应该看综合成本。”面对不断咨询建安成本的外界,远大住工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表面看住宅产业化的成本略高,但是考虑到住宅产业化方式生产的产品质量比传统建筑质量要高很多,质量和成本可控,且节约资源、缩短工期,所以整体来看,住宅产业化方式建筑的综合成本是比传统建筑方式是要低的。目前,远大住工已逐步攻克成本难题并开始和世界接轨。11月18日上午,在岳阳城陵矶港,住宅产业化领军企业远大住工“南美成套住宅出港仪式”在这里举行,1.8万套成品住宅陆续装船飘洋过海运往南美洲,也标志着“MadeinChina”的成套工业化绿色建筑正式跻身国际市场。

标准:即将统一

      缺乏住宅产业化配套的统一标准、技术规范和认证体系是推广住宅产业化的第二大问题。住宅产业化的发展需要有相关产业链的配合,并实现标准化,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及认证体系将决定下游所有的部品如何去做,如整体橱柜、卫浴、地暖等。同时,统一标准及认证体系也是落实住宅产业化配套鼓励政策的必要前提。因为涉及建筑设计、构件标准、施工装修等多方面的规范,因此,标准的制定需要多方的协同努力,并非一蹴而就的。据悉,近年来,辽宁、安徽、上海等各省市都已陆续出台了地方技术标准。11月19日由远大住工、湖南大学主编的《混凝土叠合楼盖装配整体式建筑技术规程》也已正式被湖南省住建厅批准为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推荐性标准在省内执行。另外,国家层面的统一标准制定也有了新的进展。据住建部权威人士表示,今年以来,住建部相关部门曾多次开展建筑产业化调研,行业标准有望明年出台,还可能在财政、税务、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政策:正在加强

      政策支持是发展住宅产业化的必要条件,从国外来看,一般住宅产业化都是从政府大批量提供住宅开始起步的,因为规模效应有利于主导标准制定及摊薄成本。随着政策进一步明朗,已经有部分地方政府和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在开始大规模地应用住宅产业化的生产方式建设廉租房和保障房项目。同时,政府还对相关开发商和部品供应商有一定鼓励和政策倾斜。例如,北京、浙江、沈阳等地对实行住宅产业化的项目给予了容积率奖励,上海则视住宅产业化同高新技术产业一样享受同等财税优惠政策。

诚然,在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因为技术及国情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在推行过程中困难重重。但是,随着相关标准和国家政策的日趋完善,房地产企业经营模式的逐步转变,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必将走向更加成熟的产业现代化之路。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挑高阳台:看上去很美 用起来很烦

下一篇:地价涨房企土地成本普增 年尾土地市场继续“爆棚”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