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讯

岔子三平台思维害人害己,家装O2O商业模式贪大求全

2015-11-16 10:31:34 · 437次浏览

“互联网思维”是曾被用烂的一个词,国内“X布斯”的“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让这一思维满天飞。

“互联网思维”是曾被用烂的一个词,国内“X布斯”的“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让这一思维满天飞。

其实,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了“互联网思维”,而是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使得这些反应生产关系的思维方式在商业层面形成了逻辑。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就是用户思维,用户导向,重视人的价值。但片面理解,浅尝辄止,不能体系化应用及解决问题,反而在家装O2O领域“害人不浅”。

家装是大宗消费行业的最后一片电商蓝海,之前发展起来的齐家网、一起装修网、土拨鼠、土巴兔、新浪工长俱乐部、星皖工长俱乐部等家装O2O全是中介模式。

它们成为用户与家具建材经销商、装修公司、设计师、施工队等中间平台,但复杂的装修流程让各种管控流于形式,还是会出现用户的吐槽与售后不满。

于是乎,借着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出现了一批模式多样的家装O2O,但这些思维的运用出了岔子,只是某一些关键点的运用,也不是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岔子一重设计视觉体验,但忽视售后口碑,所见非所得的问题没有解决。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其实是这样的:现在以设计为导向的家装O2O一打开网站,装修案例很炫、很酷,设计很极致。

用户一看,留着哈喇子憧憬着:我的房子要是装成这样就好了,再看一下价格貌似还能接受,就合作吧,结果跟想要的有差异。怎么回事?

因为,用户看到的整体装修图是施工+主材+家具+软装,而这类的平台基本解决都是施工+主材的硬装部分,但对看到的装修图起主导决定风格是家具和软装,而这些此类平台基本不涉及;

还有,这些公司还需要整合装修公司或施工队才能完成整个装修,心理想着要给用户装好,但过程控制容易出问题。你想想,装修出来,用户能没意见没?

决定用户是否签约的第一因素就是设计,但你给用户那么高的期望值,又重重将其摔下来,评价自然极坏。

口碑是长期积累的,是决定了你的企业能否可持续的重要因素。类似的家装O2O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

岔子二片面强调用户体验,而忽视实际需求。

家装作为用户最复杂的生活类大宗消费,因为不专业、很繁琐,复杂的装修流程,那么多的主材品类里品牌又参差不齐,用户不知所措。

他们希望简单、透明的装修服务,但有的家装O2O过分去放大用户体验,比如将装修所有流程模块化,用户可以去选择。

但缺乏选材知识和设计搭配的他们,岂不是又得抓耳挠腮,到处搜索比价,而且选来选去不见得便宜。

比如极客美家,过度将用户选择碎片化,反而费时费力,看似透明实则也会让用户产生选择综合症;

另外由于还是承担了之前装修公司资源组织者的角色,虽然佣金收入上仅有5%,但链条长,玩家多,实现所见即所得也有困难。

所以一定要清楚,用户的真实需求到底是什么?在产生矛盾时得把握好临界点。

岔子三平台思维害人害己,家装O2O商业模式贪大求全。

创新最容易犯的错是不聚焦,一上来就想做平台,往往是找死。纵观家装O2O们,从设计、选材到施工几乎都占全了。

而像做家具定制的“互联网木匠”丽维家、酷家乐等产品聚焦的公司反而更受投资方亲睐。因为小处着眼,容易贴近用户需求心理,还能小步快跑,容易试错,快速迭代。

若整个家装产业链都涉及,可想而知投入有多大,等家装O2O的风口就来了,又笨又重跑得慢,到时候赶不到风口只能做成小生意;赶上了,那时候再考虑做平台也行。

事实上,互联网思维本身没问题,但要想清楚,要做或者已经做的这个东西,它的用户是什么人?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使用,会出现哪些问题?现有的资源做这个事情够不够?不够的话怎么解决?几年后能做到什么样子?等等都需要去思考。

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是个多元化的概念,包括便捷、免费、用户体验、数据思维、开放、分享、创新驱动等要素,所以还是要体系化运用,不要厚此薄彼,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要做的事业,而不是生意。

0

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装一网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一篇:潍坊市民购品牌木质桌椅 使用两年断裂发现不是木材

下一篇:石墨烯应用项目将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

热门文章

猜你喜欢